星球上有個姑娘提問,羅列了一堆她的工作內容、收入之類的,問我:我這種學歷,這樣資歷,拿這些錢合理嗎,我應該跳槽嗎?

我回她:賺多少錢,你覺得夠了就夠了,你覺得不夠就不夠,想跳槽就跳槽,這沒什麼好對比人家的。

結果她又問:我是想跳槽,但我不知道我這樣的均價多少,我找工作應該怎麼開價。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這真是給我整蒙圈了,在「我想要多少錢」、「我的能力值多少錢」這些問題沒搞明白的時候,她先考慮的是「這個社會對我這樣類型的人平均開多少錢」。

這不是第一個案例了。

幾個月以前,我曾經在星球寫過,「如果你超過30歲,其中比較優秀的,已經走向管理崗位的人,在一線城市的平均月薪可能是年齡的2倍,比如30歲,月薪60K」。

這裡面有非常多限制條件:「比較優秀的、走向管理崗位的、在一線城市」。

結果星球上一個女人問我,說我30多歲,1萬多塊,我覺得身邊沒有你說的那種人,你列舉一下:什麼行業平均月薪三五萬。

我回答她:沒有這樣的行業。

她不服氣:那你不是說30多歲,月薪就應該是年齡的2倍嗎,怎麼又改口了?

我說:那是有眾多限制條件的,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也絕非平均水平。

她還在槓:既然不存在這樣的行業,那你為什麼提出這樣的考覈指標?

圍觀者看不下去了,跟她說:各行各業做好了都有拔尖的,賣烤冷麵的有月入三五萬的,菜市場擺攤的一年七八十萬凈利潤,小區裏收廢品的一年賺個六七十萬也不少見,大包工頭各個年入百萬。

她依然不服氣:你們倒說說,什麼行業平均月薪三五萬?這些行業平均收入有那麼高嗎?

後來我實在受不了了,退錢請她趕緊走了,招惹不起。

再就是前兩天,一個女生在星球提問,說她覺得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有非常多的附加能力,她反覆查閱了各大招聘網站,發現這個工種平均月薪1萬,她要1.5萬,都寫在簡歷上了,但是投簡歷杳無音信非常苦惱。

她問,是不是她的要求偏離平均薪酬,因此連簡歷都過不了?

我跟她說:簡歷該怎麼寫,你去我公號學習:

簡歷寫不好 工作沒前途?

mp.weixin.qq.com

但既然你覺得你有那麼多附加能力,為什麼不用附加能力去要附加薪酬,而要執著於大家平均拿多少錢?你的附加能力到底怎麼樣,你有什麼案例證明你的附加能力呢?

這三個案例讓我思考,女性是否有追求集體主義的傾向?是不是在羣體裏,和大家保持一致,會讓你覺得安全?你是否害怕被「槍打出頭鳥」?

我之前在星球裏也反思過,說我職業生涯的這10年,如果說有什麼教訓,就是我對自己的能力也太謙虛了。

比如什麼事情我若能做7分(滿分10分),我最多會說自己8分,因為覺得這樣比較穩妥。

但據我觀察,絕大部分男人,在能做6分的時候他就會說是9分,在外人看起來:你8分,他9分,自然選他。

他就靠著吹牛逼,獲得了比我更多的機會,因此也獲得了更多鍛煉,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能力變成7分了。

再或者說,他名聲在外,即便真有6分,誰又會說什麼呢?還覺得也許是自己不懂行,理解不了專業人士吧。

久而久之,他就真的成了9分(外部認為的),而明明比他更好的我,卻只配8分的待遇和機會,我喫虧吧?


我還發現,如果看到一個招聘需求,對應著崗位要求若是8分,那麼7分的我可能不敢嘗試了,我只敢挑戰7.5分的崗位。

但很多6分男也敢去騷擾9分崗位,他們覺得:我問問怎麼了?能讓我長肉了?丟錢了?不行就不行唄,有棗沒棗打三杆子。

但你猜怎麼著?真有些眼瞎的HR,就把6分的他收進去了,給了9分的title和待遇。

也許過了倆月發現貨不對板,勸退了,但他是被9分崗位背書過的人,他下一份工作連8分崗都嗤之以鼻:配不上我呀!我是9分崗的人!

結果還真的,他就這麼芝麻開花節節高了,而7分的我,被遠遠甩下了。

我跟男的比,自信心差好多;但我跟女的比,她們大部分還不如我呢!

有些女的,明明6分,非說自己5分,看見6.5分的崗位都自慚形穢,只敢去匹配5.5分的,覺得也許hold得住吧。

這個現象我不是在一個人身上發現,只能證明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被「馴化」得太狠了:

她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感覺安全,她要隨大流、藏鋒芒、不挑梁、保持和別人步調一致。


你們觀察小孩子,它是沒有集體感的,它的一切感受出發點都是「我」:我渴了、我餓了、我尿褲了、我困了、我難受了,那我就嗷嗷大哭,呼喚別人來滿足我的要求。

同樣的,它高興了、舒坦了、愉悅了,也會隨時隨地表達,全然不顧這個時候大人在幹什麼,是不是吵架啦,是不是在忙,是不是很煩躁?它都不管的,只顧表達自己。

這就是小孩的天性,它關注「我」,且只關注「我」,你要圍著我轉

當它上學了,才能慢慢建立一個意識:我要滿足我,但同時也不能幹擾別人,我要在自己和別人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否則就會喫教訓。

有些聰明小孩學會了審時度勢,學會了陽奉陰違,學會了在集體中也保持著自己的需求。

有些蠻霸孩子依然以我為中心,被人看成是不守規矩、不識時務,要好好教育馴化它們。

對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教育分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小女孩要乖、聽話、懂事、貼心,這就是在壓抑女孩作為人的天性,逼她看人眼色行事。

倘若她的原生家庭對她關愛和投入不夠,父母對她非打即罵沒個好臉,她浸潤在這樣的環境裏,長大了大概率是很怯懦的,特害怕和別人不同。

她們和喪屍一樣,外表看起來也是人形,但沒有「我」,她也不重視,沒所謂,看別人跑她也跑,別人蜂擁上去她也湊過去看看,一致就行了。

造成這種現象,不全是你的錯,但你要說自己一點責任沒有,那也不妥當。

小孩攤上什麼樣的父母和際遇,那全靠命,運氣決定,自己確實沒啥辦法。

但成年人若不會給自己反洗腦,沒自主性,非我本位,就是對自己不負責。

你們躲在「我們」後面,藏在「平均水平」裏,埋進「集體」,感覺自己被安排得妥妥噹噹明明白白,無非就是不敢站出來說:我要怎樣怎樣。

我不開心,那「我們」開心,有何用?

我不痛快,那「我們」痛快,有何用?

我沒上桌,「我們」開席了,啥意思?

你,從羣體裏出列,說清楚:

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滿意不滿意,我有什麼能力,我願意付出什麼代價,我想過好這一生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