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年利潤僅300萬元的情況下,良品鋪子投資1000萬元上線了門店信息化管理系統。2014年底,良品鋪子花5000萬聘請IBM以及全球排名第一的ERP軟體供應商SAP,共建大數據後台。

這個後台助良品鋪子整合了10多個系統、30多線上線下平台,以及全渠道的交易信息和顧客數據,各渠道從以前割裂的狀態,變成了一個信息互通的有機整體,打造了從交流到交易的前中後閉環。

在日常的營銷實戰中,這套系統到底發揮了哪些威力?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內容營銷有什麼樣的影響?帶著這些問題,內內採訪了良品鋪子品牌中心總監段文。

段文

良品鋪子品牌中心總監

1、數據是決策基礎

良品鋪子的零食有1000多種,涉及12個類別,90多個系列,並且還在不斷豐富中,想像一下,如果沒有數據系統的支撐,光靠人的經驗、記憶和判斷是沒法做到精細運營的。

因為在數據系統方面的投入比較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數據也成了良品鋪子一切運營工作的基礎,從產品的研發、供應鏈體系的管理、消費端和客戶的溝通等大部分工作都以形成和使用數據為主要手段。

比如產品研發階段,良品鋪子把消費者的需求分為四個大類: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理性需求和社交需求,並且從細分的人群、時間、任務和消費場景的角度對消費者進行細分研究,從而找到某些人群對於產品要求的共性。

進入研發階段,會對產品進行標準化的指標設定,這些指標既包括從實驗室分析出來的理化指標,也包括消費者對於產品形態和色澤等角度的感官指標,確保哪怕是同一批次的產品,消費者有幾近類似的體驗,在工廠生產的過程中,也對配方和工藝等進行限定。

最終形成產品研發的「10定」方法論:定人、定時、定景、定質、定規格、定組、定形、定名、定價、定銷。

2、繪製消費者畫像,千人千面精準推送

一直以來,良品鋪子都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個性化的零食解決方案,通過數據賦能和場景挖掘,洞察新生代消費者的行為變化和決策場景,在不同場景下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創造豐富多樣的美味體驗。

為了捕捉變化多端的消費趨勢,良品鋪子以周為單位研究消費大數據,平均每月抓取超過200萬條顧客評論,通過反饋數據來洞察消費者的行為和偏好。一方面,分析用戶最新的喜好,研發新產品;另一方面,已上線的產品,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來調整口味。

海量的顧客聲音,是良品鋪子分析顧客需求和驅動企業運行的關鍵數據。良品鋪子銷售的千餘款零食,全部是從消費大數據中獲取精確的會員畫像,預測不同的消費需求而研發的。12年來,在每一款零食的背後,走心的消費者洞察和調研從未缺席。

在已有系統的基礎上,2016年良品鋪子全面上線全網顧客心聲系統,對從海量顧客評價中獲取大數據和關鍵詞,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追溯問題。據數據顯示,去年3月至9月,通過顧客心聲系統,良品鋪子挖掘超過千萬顧客評價數據,獲得了產品改善、內部運營、銷售增長等多方面的機會點。10個單品調整了口味,15個單品調整了包裝規格,每一個都創造了千萬元以上的銷售增量。

3、線上線下融合 全場景數據引爆618

剛剛過去的618,良品鋪子線下智慧門店達成訂單量突破100萬筆,成為天貓618首個線下「百萬訂單」品牌。與此同時,京東旗艦店銷售額位列休閑零食品類第一。這些數據的背後,就是良品鋪子通過大數據進行新零售的實驗,打造線上和線下融合的精準營銷新埠。

當下,90後、00後新生力量逐漸成為休閑零食消費的主流群體,個性化消費屬性較強,喜歡嘗試新鮮、個性化的產品。良品鋪子抓住618大促的時機,上線了一項重要的新零售布局——「智能導購」系統。依託全渠道整合的大數據系統,顧客在掃碼後,就如同進入了一個的隱形社群,每當門店有促銷、新品上架、會員活動,店員會根據消費喜好分別向不同顧客推送「定製」消息,滿足了90後、00後個性化需求。

618期間正值世界盃開賽,在這波營銷中,場景化和區域化定製的新品,是良品鋪子吸引購買的第一驅動力。針對年輕白領深夜看球的熱血活動,良品鋪子在全國同步上線嚕辣杯,這款耗時一年為世界盃定製的專屬零食,由冷鍋串串改良而成,配上啤酒,香辣麻爽的滋味恰好滿足了深夜看球的吃貨。此外,618期間主推的看球單品,如冷吃牛肉、對對蝦、FD凍乾麵等代餐零食,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通過精準定位人群,個性化定製、推送產品,良品鋪子在618的年中零食大戰中拔得頭籌。

4、佛系植入 從交流到交易

細心的小夥伴肯定會發現,良品鋪子在營銷傳播埠特別喜歡和影視劇進行植入合作,從《歡樂頌2》到《戀愛先生》再到《為了你》,並且通過不斷變化的植入手段和方式,把影視植入拉到了新高度。

良品鋪子的零食的植入漸漸拋去傳統的簡單粗暴。巧妙的軟性植入,和劇情、情節、場景方面相契合,讓廣告效應潤物細無聲,但效果卻能倍速提升。比如在《歡樂頌2》當中定做的良品鋪子場景,跟劇情融合得毫無違和感。

在《為了你》中,來自良品鋪子的芒果乾、開心果、蝦夷扇貝等休閑小零食,一改往日轟轟烈烈的植入大法,與劇集本身溫潤和緩的情感氣質形成呼應,在達到品牌宣傳效果同時又能引起網友的共鳴,不少網友被圈粉,紛紛表示被主角只吃不吆喝的廣告方式種草。這種以退為進的植入方式,在獲得了市場認可的同時,也為良品鋪子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這些植入,也得益於大數據系統的賦能。據段文介紹,良品鋪子的目標消費人群中,有75%的比例是中高端女性,而且這些女性喜歡現代都市劇和古裝劇,因此,也就有了這些熱門劇集的合作。當然植入只是營銷的一部分,圍繞這些植入,在劇集上映的時候,還會通過信息量,視頻創意中插、微博熱門話題、微信的H5和小程序進行多點和多樣化的精準推送和互動,確保和消費者的互動能夠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並且不形成某種打擾。

良品鋪子的消費者數據標籤多達200多個,在60個比較常用的標籤中,還有10個情緒化標籤,這些情緒化標籤能夠反映消費者的即時情緒。比如閨蜜在聚會的時候,最喜歡的是把好東西分享,這種分享的喜悅就是一種即時情緒,面對閨蜜群體,我們會設計分享零食。

因此,通過這些相對完善整合的數據系統,良品鋪子可能比粗心的男票還貼心,真的知道你喜歡什麼零食。

本文由「一品內容官」微信公眾號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