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我本人的日記開始看起——

8月3日 茅利塔尼亞努瓦迪布 沙漠農場

今天凌晨就被電話凌晨吵醒,當然不是我的手機,是對面牀鋪陳日勝的。後來我又沉沉睡去,清晨起來一問,才知道是科技日報一個叫張蓋倫的記者打來的想採訪。他(當時以為是男的)在北京時間下午時分打的電話,我和陳日勝結束一天勞作正在西非呼呼大睡呢,真是擾人情夢。

沙漠的早上和晚上空氣都很清涼,勝通過簡訊一條條地「答記者問」,用手機打半天字,完了就唸給我聽或給我看,發送之前還半開玩笑跟我說「出了錯你要負責哦」,這哪跟哪啊,真把我當祕書了嗎?

【「沙漠裏的答記者」見後附文】

8月8日

進城(努瓦迪布城區)歸來,又是沙漠基地,手機又斷網了,又要朋友圈失聯一陣子了。

昨晚進城,到中國人經營的通訊店,進門第一件事就是上微信刷朋友圈,沙漠裏與世隔絕難得清靜,一進城就感覺「信癮」複發一樣,除了那些討厭的羣,只有幾條信息是朋友同事發給我的,還是前天科技日報記者發表的文字,題目贊得很——「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每次一有海水稻的風吹草動,朋友圈總有人給我通風報信,真是讓我受寵若驚。

五六天前這個叫張蓋倫的記者深夜致電陳日勝請求採訪,後來勝編簡訊詳細地「答記者問」,完了還和我一通斟酌。有意思的是,咱倆都以為他是青島花錢來「洗地」站臺的,所以言辭還有點不客氣。結果文章一出來,我們真是冤枉人家了,難得一個為幹實事的科研工作者說公道話的。

躺在通訊店的宿舍鐵牀上,勝邊看邊念邊笑,深夜了卻越發沒有睡意,憋了十幾天的微信癮一發不可收拾,兩點多才睡去。

早上起來,朋友圈又傳來一篇新鮮出爐的網文,果殼網主筆「瘦駝」發表的文章,題為「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喫的人們」。我們一邊看一邊念,完了我又聽到那一句:小張啊,叫你不要爭不要爭,看,自然有人替我們爭。

8月14日 北京

科技日報怎麼會想到採訪勝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回國打開「知乎」,看到十幾天前發來的一條私信,纔有點明白過來。私信是8月1日 09:19發出的,網名「Galen 」,內容如下:

「您好,不好意思冒昧打擾,我是科技日報記者張蓋倫,最近我們正在做海水稻相關選題,看到您在知乎上發帖表示一直在關注湛江的海水稻,也為陳日勝老師抱不平。想問一下,您是否方便提供陳老師的聯繫方式?我們也想找陳老師聊聊海水稻哈。非常感謝您的幫助!」

我很欣慰,原來在「知乎」上發文還是有用的,那種成就感,好比發射一顆探測器,十年後居然收到「外星文明」的信號。

2017年底,我突發奇想,便在「知乎」上註冊並發了一篇文章《黃渤,你代言的「海水稻」是假的!》(又名《請不要以海水稻的名義》zhuanlan.zhihu.com/p/30 本意是揭發青島袁策集團和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但幾個月後,我的賬號卻收到黃渤工作室的舉報訴求(如下截圖)。

這篇舉報也是可笑,我的文章只有標題提到黃渤,內文無一字提到黃渤,攻擊點全在青島,經紀人卻自作多情聲稱「涉及黃渤先生部分均為捏造事實,文章誹謗我公司藝人」,這樣的經紀人看似護主心切,其實引火燒身,本質和范冰冰的工作室一個德性,不罰8億都不清醒。

【「海水稻風暴」始末】

事實上,點火引燃「2018海水稻風暴」的,或許源於此:我在4月中旬以陳日勝之名註冊新浪微博並得到認證後,5月到6月發的三篇文章(7月21日赴非洲前被訓斥一番後,微博正式移交陳日勝)。當時正值青島炒作「袁隆平海水稻在迪拜試種成功」「青島海水稻成為迪拜國禮」系列新聞,我憋了一口氣,總想揭露一下真相,但怎樣才能「四兩撥千斤」,只能通過陳日勝之口。

三篇微博長文分別是《關於海水稻的一點聲明》《從一條發給央視編導的簡訊說起》《青島之行始末》。

一石激起千層浪。從7月初一直到8月中旬,國內圍繞「海水稻」的話題越炒越熱,一時輿論緊鑼密鼓——

7月14日,網上盛傳水稻專家凌啟鴻在2018年《中國稻米》第4期發表的專論文章《鹽鹼地種稻有關問題的討論》;cfj.wugu.com.cn/article

7月16日,科技日報刊登《凌啟鴻:「海水稻」名不符實,大規模發展灘塗種植缺乏現實性》thepaper.cn/newsDetail_

7月18日,微信公眾號「馬前卒工作室」發表了推文《學術界爭論「海水稻」 媒體不要為搶新聞去「加油」》 user.guancha.cn/main/co

7月20日,國內八十高齡的農業專家佟屏亞基於陳日勝的認證微博內容,發表了新浪博客《袁隆平領銜海水稻,媒體再無陳日勝》wyzxwk.com/Article/shid

8月6日,科技日報退出了《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

8月8日,農資導報推出《「海水稻」背後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szhgh.com/Article/healt

8月9日,新浪微博「瘦駝」(果殼網主編)甩出了令輿論嘩然的《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喫的人們》sohu.com/a/246120314_10

8月13日,《科技日報》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我們應該遺忘袁隆平嗎?》3w.huanqiu.com/a/79d162

【沙漠裏的「答記者問」】

8月3日凌晨3時許 茅利塔尼亞 撒哈拉沙漠基地

(深夜來電……)

陳日勝:有什麼事給我發信息,我在非洲,我這裡是深夜3點多鐘。

《科技日報》:不好意思,非常抱歉打擾到您了!!!陳老師您好,我是科技日報新聞中心記者張蓋倫。我們最近在關注海水稻的話題,很多專家都提到了您在湛江做的研究工作。但青島方面也表示,他們的海水稻其實和您的海水稻沒有關聯。我們想就這個話題做一個進一步的瞭解,不知道在您方便的時候是否願意接受我們的採訪?您先休息,等您那邊早上了再回復我就行。再次抱歉,實在對不起深夜打擾到您!

陳日勝:海水稻本來是一個新的稻種,因為是內河入海口的海灘塗地裏生長的稻種,通過2011年專家現場會決定,所以我給它取名「海水稻」,我通過研究發現它具有很多與普通稻子生長有不同特徵,耐鹽,耐鹼,抗倒伏,抗病蟲能力強等,所以我進行基因分析付出很大資金投入,通過基因分析瞭解到海水稻的確有很多基因與普通稻子不同,因此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水稻育種材料資源,並堅持多年對於海水稻的研究。

我首先以海水稻為育種材料與各種常規稻種進行雜交,六年後得到很多材料是有海水稻耐鹽耐鹼的遺傳特點,後來為瞭解決粳稻地區鹽鹼地的稻種,從2000年開始進行粳稻育種試驗,因為我沒有學習過水稻專業,只能一邊做一邊學習,2005年才找到做粳稻育種的海水稻系列技術,從此之後大部分時間在粳稻地區活動。

我做這件事情純粹是我個人行為,沒有政府部門支持,也是我個人的愛好吧!

目前海水稻在新聞界中已經變成過分宣傳,至於青島海水稻與我的海水稻如何不同,那是專家們說了算,我認為科研是要有事實根據,要有數據分析資料才能評論,我還是自己做自已的事情,不想過多爭論此事。

《科技日報》:謝謝您的回復!青島方表示他們的海水稻與您的海水稻沒有任何關係,可能只是名字上容易引起混淆。也想跟您確認一下,是不是這樣?

陳日勝:在國內應該有很多育種團隊用過我的海水稻材料搞育種,青島有沒有用到,我不清楚,我是有基因檢測辦法檢測我的海水稻基因,並且申請了專利,在沒有確切分析數據之前不能說有沒有關係,不論青島如何做出海水稻都是利國利民好事情,不值得爭議。

我2016年面見袁隆平院士,向袁隆平院士彙報了海水稻的研究工作情況以及海水稻的國內發展思想,得到他對海水稻的高度評價,我深感榮幸,證明瞭我沒有白忙這輩子。

袁隆平是水稻專家,對於我所做的抗逆性水稻認可,他是我們育種界的老前輩,好老師,值得我們學習,他邀請過我參加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工作,由於各種原因我無法參加。

我也很感謝你們新聞媒體記者的關心和支持!謝謝!

《科技日報》:謝謝您的回復!還是有兩個疑問,還煩請您撥冗解答。

1 、據我查到的資料,您的海水稻沒有通過品種審定,那麼,它有沒有獲得農業部的植物新品種保護?現在您的海水稻育種工作進行到哪一步了?

2 、之前網上有篇以您的名義流傳很廣的帖子,叫《請不要以海水稻的名義》,對青島的工作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這是您寫的嗎?從您給我的回復來看,您對青島的工作也很尊重,與那篇帖子裏表現出來的態度有比較大的差異。謝謝您的幫助。

陳日勝:第一,我從來沒有對海水稻發表過什麼帖子,也不需要,因為我做的事情花費的是個人的青春,用的是自己其他林果事業上收入的錢,不需要解釋什麼以及爭論什麼。第二,我一直沒停止過海水稻系列的育種工作,當然有突破纔有吸引力,沒有進步我早已放棄。第三,我有申請農業部新品種保護權。第四,我不喜歡小報收錢炒作,比如我投稿英國生物期刊,一年多時間纔回復並且發表,我喜歡這樣謹慎科學報道。

最終《科技日報》刊登選用部分——

在專家看來,除了有「炒概念」的嫌疑,這一名字還容易造成混淆。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提到海水稻,業界通常認為它指的廣西湛江科研人員陳日勝培育的「海稻86」。

「因為是內河入海口的海灘塗地裏生長的稻種,所以我給它取名為『海水稻』。」陳日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認為海水稻的許多基因與普通稻子不同,是非常好的水稻育種材料資源,其研究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86年。

不過,「海稻86」沒有通過品種審定。也就是說,它還在試驗階段,尚無法進行推廣。「我做這件事純粹是我的個人行為,沒有政府部門支持。」陳日勝說。

此「海水稻」是不是彼「海水稻」?米鐵柱給出了明確回應——雙方沒有任何關係。「對陳日勝的工作,我們不做評價。」 陳日勝則回復記者稱,國內應該有很多育種團隊用過他的海水稻材料,至於青島有沒有用到,他不清楚,在沒有確切數據分析之前,不能判定有沒有關係。

引自《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網址:xinhuanet.com/tech/2018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