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讓舖位陸續有來?

(資料圖片)

本港政治事件持續五個月,食肆及零售生意重創,商舖蝕讓成交個案成風,現時更有大量業主以低於買入價的叫價放售物業。

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及美聯旺舖資料顯示,截至11月20日為止,本行錄得60宗街舖蝕讓的放盤個案(即不包括劏場的商場舖),當中28%的叫價更低於買入價30%或以上。本行認為,由於本港社會衝突持續,投資者仍然看淡後市,預計街舖蝕讓的放盤個案會繼續上升。

(資料圖片)

受示威活動影響,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大減,本地市民外出消費意慾也下降,因此令食肆及零售業生意慘淡。今年第三季的食肆總收益按年下挫11.7%,為2003年第二季沙士爆發以來最大的按年跌幅。零售表現也欠佳,8月份零售業銷售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單月按年跌幅,比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更差。

蝕讓放盤個案的出現,主要是由於部分投資者於2012年至2013年旺市時買入商舖,當時憧憬未來舖市發展前景,但現實情況卻不似預期,現時零售消費市道疲弱,也令舖位價值大幅回落。部分業主或因資金周轉問題,需要大幅劈價蝕讓舖位。本行的蝕讓放盤個案中,部分投資者於舖市高峯期時買入,若按蝕讓的幅度劃分,蝕讓30%以下的放盤個案錄43宗,佔總數約72%;蝕讓30%或以上則錄17宗,佔比約28%。

(資料圖片)

若按地區劃分,截至11月20日為止,香港區的蝕讓放盤個案共錄21個,佔總數35%。而新界區則錄12個,佔總數20%。九龍區的蝕讓放盤個案最多,最新報27個放盤,佔總數45%。四大核心區(即銅鑼灣、中環、尖沙咀、旺角)的蝕讓放盤個案合共佔約一半。約40%的蝕讓放盤個案的租客為食肆,包括中式餐館、非中式餐廳、小食店及咖啡店。餘下60%商戶則包括診所、藥房、找換店及超級市場等。

美聯旺舖董事盧展豪表示,中美貿易戰及本港政治衝突繼續影響舖市,令零售及飲食商戶的生意大減。由於部分投資者於多年前舖市高峯期時買入商舖,但現時市況欠佳,令舖位價值大跌,而投資者對租務前景感到悲觀,決定蝕讓放售舖位。

(資料圖片)

盧展豪續指,本港社會爭端仍未平息,令商戶生意雪上加霜,不少投資者都看淡後市。雖然本行錄得蝕讓的放盤個案有60宗,但由於市場上的議價空間擴大,個別個案在連番減價後或會蝕讓,所以相信實際願意蝕讓出售的個案比60宗多。下半年市場上已經出現不少蝕讓的成交個案,預計情況短期內將會持續,而蝕讓的放盤個案料會繼續增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