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园地名源自清朝年间,有人在此地种植烟草〈闽语称烟为芬或薰〉,故称「芬园」,初作「芬园新庄」。

但当时所种植烟草,可能并非一般人常抽香烟的烟草,而是鸦片烟,也就是罂粟〈或称阿芙蓉或合敷融〉。

  至于「芬园」此一地名最早源自何时?根据洪敏麟先生的考证研究指出:「按道光年间尚无芬园聚落地,地名之发生当在其后。

光绪十年〈一八八四〉法人之役,南北禁港,商船杜绝,雅〈鸦〉片不至,于是嘉、彰各属多有种者。

  芬园地名当发生于此时」因此,「芬园」之得名,应是近一百一十余年来的事情。

  芬园全乡行政区外型颇似为注音符号的ㄏ字,西面有八卦台地盘亘通过,山坡地占本乡全部面积的40%,

西南角的松子岭,标高海拔 153.2 公尺,为芬园乡丘陵地中地势的最高处,整个八卦台地地势在芬园境内为西南高、东北低的走向。

  芬园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以7月为最高,1月最低,全年平均最高温为28°C,平均最低温为19.4°C,年均温约为23°C,气候温和怡人,

而全台的经济重镇之一的台中盆地西南侧则经过本乡东侧,流经盆地内的乌溪隘寮溪猫罗溪所形成的冲积平原为芬园乡最重要的农耕地。

  另八卦山风景区之县一三九号道路,则为本乡之景观轴线。由发展主轴及景观主轴间之山坡地可做为休闲式观光果园,

以盛产米粉荔枝凤梨,号称「芬园三宝」,是一个很典型的农业乡镇。

  凤梨俗称【菠萝】、【露兜子】、【番梨】、或【王梨】,原产于热带南美洲,分布于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30度间。

16世纪传至印度、马来半岛、中国、爪哇、菲律宾,后传入台湾,台湾凤梨产业真正开始发展始于日据时代,引进英种进行经济栽培。

  43选用的凤梨品种为俗称2号仔的开英种,就是常听见的土凤梨,圆筒形,果皮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偏酸,但味道十足。

产期:正常产期中部约7-8月;南部、东部约6-8月;经调节后中部约4-6月;南部约2-5月。

  当43来到这里接触了一位80岁的老农,种植的品种有土凤梨、金钻凤梨、西瓜凤梨,坚持不洒农药、除草剂、杀虫剂,

辛苦的挺过食安风暴,及农药残留的疑虑,秉著友善土地,默默耕耘的纯朴风格,于是43便以这位老农的坚持及纯朴,

为他开发了专属于他的果酱:桂花凤梨,友善土地的旺梨、存朴的桂花香,来代表老农一生的善良与纯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