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優先考慮基藥、癌症及罕見病等用藥;不但有調入的,也會有退出的,但退出機制有待明確;未來將建動態調整機制

  全文2789字,點擊文末鏈接可暢讀全文,也歡迎參與文末評論。

  3月13日,醫保局正式就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是國家醫保局組建以來首次開展醫保目錄調整工作,國家醫保局局長鬍靜林此前已多次表態將抓緊建立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距離醫保目錄上一次調整剛過兩年,去年機構改革中新成立的國家醫保局已開始綢繆新一輪調整,而上一輪調整是在沉寂八年後才做出的。

  國家醫保局局長鬍靜林在兩會部長通道表態開啓新一輪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後,醫保局昨日(3月13日)正式就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是國家醫保局組建以來首次開展醫保目錄調整工作,胡靜林此前已多次表態將抓緊建立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

  此次調整涉及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三大類,優先考慮基藥、癌症及罕見病等用藥,與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癌症早診早治和用藥保障措施、對罕見病藥品給予增值稅優惠相呼應。據財新記者瞭解,已有罕見病組織開始面向患者徵求納入醫保目錄藥品。

  優先考慮基藥、癌症及罕見病等用藥

  此前2017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一共收錄2535個西藥和中成藥,較2009年版目錄增加339個,增幅約15.4%。中西藥數量基本平衡。調入藥品主要是臨牀價值高的新藥、地方乙類增加較多的、重大疾病治療用藥、兒童用藥、職業病特殊用藥等。據瞭解,絕大多數2008-2016年上半年批准的創新化藥和生物製品均被納入藥品目錄或談判藥品範圍。

  此次調整亦明確會統籌考慮西藥和中成藥數量結構和增幅。不過,調整範圍將優先考慮國家基本藥物、癌症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急救搶救用藥等,重點考慮2018年國家基藥目錄中的醫保目錄外藥品。在甲乙類別調整過程中,也將優先考慮基本藥物。

  此外,中藥飲片部分由原有的負面清單改爲“准入制”,調整對象僅限按國家藥品標準炮製的中藥飲片。相較於2016年版徵求意見,地方乙類增加較多的藥品、職業病用藥不再顯示,價格較高或對醫保基金影響較大的專利獨家藥品明確通過談判方式准入。

  “這次調整主要是政治層面和倫理層面重視起來,基藥以前也在醫保目錄裏,中藥飲片雖然改爲準入制,但地方實際運作中一直是正面管理,談判准入去年已經做了,現在是把它固定下來,主要是把罕見病提出來,整體變化不大”,一名長期研究醫保的專家說。

  藥品目錄怎麼調?

  據瞭解,中國醫保藥品目錄自2000年制定以來,迄今僅有3次修訂調整,調整時間間隔分別爲4年、5年和8年。2017年調整前8年時間無任何藥品進入或退出醫保藥品目錄,創新藥需等待多年纔有機會進入目錄。此次調整後,醫保目錄調整間隔時間縮小爲2年。

  前述長期研究醫保的專家認爲,此次週期調整爲兩年,把調整週期確認下來,但還沒有達到動態調整層面。最關鍵是沒有突破遴選制採用申報制,還是沿用過去專家評審的老路,一旦申報制確認後,就會按照國家確定的標準審批而不是專家評審。“那個申報是制度來決定,這個是人來決定,效率下降很大,改革的整體框架還是沒有大的突破。”

  早在2017年,人社部醫療保險司就曾針對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面向社會徵求意見,不過迄今尚未出臺。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已多次表態抓緊建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不過,以往目錄調整均是實行專家評審制,此次徵求意見方案亦明確表態不接受企業申報或推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