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我專心地重讀了朱少麟作家的"傷心咖啡店之歌"。

那時的時空、那樣的臺北、那樣的悶熱灰暗,似乎與現況相去不遠,
在某些事物上似乎可能還更糟,
女主角馬蒂的遭遇與我有些雷同,
讀來更有一種投射性的悲傷處在其中,
馬蒂的大學同學琳達在傷心咖啡店告訴馬蒂,她是顯性的社會適應不良症,
我頓時為我的一切低落與不安找到罪名,
只是,難道這真的是一種罪嗎?
又或者只是一種不與之相同呢?
但在羣體生活的社會中,
想逃出腐敗的氣息又該怎麼做呢?

曾經,我也夢想著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家小小咖啡店,守著一室咖啡香簡單生活,
只是夢想無法實踐就只能還是夢想,
我總想起邱妙津說的最想要的永遠也得不到,這樣的提醒很傷卻也再現實不過了。

所以我越來越少提到我所渴望的,
當別人要求你的無法達成時,
便不再有人在乎你所想要的,
身邊的人都照著社會期望前進,
環顧身旁,怎麼只剩下自己還困在原地,
因害怕這社會、害怕長大而遲疑腳步,
有些事,簡單與困難,其實在不同人的心裡,定義天差地遠。

而自由,或許飄渺到抓不住些微,
也可能深植心裡深處卻未曾察覺,
當閉上雙眼,全心傾聽那打進心底的海聲,
蔚藍的海也跟著流進充滿乾涸苦澀的內心,
我想,在這個時刻,我是真正自由的。

立春,
春天到了,
我最愛的冬天要離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