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裡拉再次陷入了困境。許多專家都建議,土耳其央行應當大幅提高利率。但是,埃爾多安總統卻不願意這麼做。在這種局面下,央行獨立運作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央銀行有著許多重要職能。它監管著資金的流動,還可以用多種手段去調節資本的價格。央行是國家的重要實權機關,政府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因此,政府總是想要去幹涉央行的運作。

如果在大選之前半年將利率調低,就能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市場上的流動性增加,低利率也有利於國家融資,從而支撐更大規模的財政預算。對於政治人物而言,在大選前向民眾撒錢,這簡直就是美夢成真。

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無數次政府幹預央行的例子。納粹黨1933年執掌德國後,央行就在政府的指示下為德國擴充軍備、發動戰爭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當然,這只是極端的案例,許多人會因此反駁說,大選前撒錢沒什麼壞處,畢竟最終受益的是民眾。

這種說法,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對的。但是,普遍而言,政府如此幹預央行,會觸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後果也將由民眾承擔。此外,這種靠刺激手段帶來的經濟增長往往不可持續,就好比劃火柴取暖。

央行的核心職能?

土耳其的情況則有些特別。通貨膨脹現在已經發生,推高了民眾的生活成本。如果央行提高利率,就能遏制通脹,也有望因此而阻止貨幣繼續貶值。但是,總統埃爾多安卻不願意這麼做,因為高利率會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經濟學家韋蘭特(Volker Wieland)指出,土耳其央行維護價格穩定的職責正在被忽視,"埃爾多安試圖重新推動經濟增長,但是這會導致高通脹和貨幣貶值。"

干涉央行運作導致的負面結果,顯現出了央行獨立的重要性。當初,德國同意引入歐洲統一貨幣,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歐元區所有成員國政府必須放棄對央行的操控。歐洲央行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獨立運作的該機構,其核心職能就是維護價格穩定。

全球絕大多數獨立運作的央行也都將維護價格穩定作為重要職能,並且將這一目標具體定義為"通脹率維持在2%左右"。

獨立=不受民主監督?

也有一些批評者對央行獨立性原則提出質疑。比如,要是央行推行糟糕的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產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政界是否依然要遵守規定不干涉央行的獨立性?另一層面上,"獨立運作"是否也意味著"獨立於民主監督"?

經濟學家韋蘭特解釋說,只要央行的行為在其所獲授權之內,就不成大問題,"這是因為央行的權力、或稱央行的職責目標,是由議會制定的。"而且,歐洲央行、美聯儲、日本央行等獨立運作的央行,都會詳細解釋它們所作出的各項決策。

歐洲央行暗中輸血?

當然,這一整套機制並不能完全打消人們對央行是否真正獨立的懷疑。比如,許多來自德國的批評者就認為,歐洲央行正在暗中為歐元區各成員國財政輸血。事實上,歐洲央行通過零利率、債券收購計劃等措施,讓各成員國能夠以很低的利率發放債券,從而便於負債嚴重的國家重新融資。

面對這一指責,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幾乎總是作出一樣的回答:"歐洲央行的目標和使命是維護價格穩定,通脹率現在略低於2%,但無論如何在2%附近。"

作者: Mischa Ehrhard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