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報道過,菏澤張和莊村村支書張景憲的故事,十一年來,他爲村頭的烈士陵園裏的一百多位革命烈士找家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的人。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裏祭奠先人的日子。今天,就跟着特派員的鏡頭,去祭奠那些長眠在烈士陵園的革命先烈們。

  這是菏澤張和莊村一座小型的烈士陵園,青松翠柏掩映之下,一百多名革命烈士長眠於此,其中九十四名烈士沒有留下姓名。七十多年風雨變換,沒人知道,他們到底是誰。2008年,村裏新上任的支部書記張景憲,決定幫這些無名烈士確認身份,尋找家人。

  通過多方打聽,2013年,張景憲找到了當地的一名退休的黨史工作者祝厚江。經過多方查證,祝厚江確認這些無名烈士屬於當年的華東野戰軍。幾經波折,他和烈士生前所屬部隊取得了聯繫。

  (黨退休史工作者-祝厚江)

  通過烈士生前部隊,張景憲得到了這94位無名烈士的具體信息,從此張和莊烈士陵園的無名烈士有了確切身份。爲了幫助這些革命先烈找到家人,7年來,張和莊烈士陵園的管理者張景憲,一直沒間斷過往外寄信。

  距離這些烈士犧牲,已經過去了70多年,因爲時間久遠,各地區域變化較大,很多信件石沉大海。但是,這些幫烈士找家的信件,張景憲一寄就是7年。截至目前,他已經幫11位烈士找到了家人。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黨史工作者祝厚江說,長眠於此的革命先烈絕大部分來自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23師,他們犧牲於1947年的菏考戰役,當時是爲了解放菏澤。

  (公培法的侄子-公爲友)

  今年的2月21號,家住新泰市劉官莊村的公爲友老人收到了一封特殊來信,這封信是寄給他犧牲多年的四叔公培法的,幾經輾轉,被郵遞員交到了他的手裏。收到信後,老人非常激動,馬上跟寄信人張景憲取得了聯繫。

  公爲友撕信封的時候,手都是顫抖的。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從來沒想過,有生之年,還能找到叔叔的安葬地。爲了祭奠叔叔,4月1號上午,公爲友帶着全家來到了叔叔的安葬地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

  家住濟南長清的朱興榮是烈士朱延法的侄子,今年2月底,他也收到一封特殊來信,得知了自己犧牲多年的大爺朱延法的安葬地。4月2號,他和村書記一起,帶着錦旗,來到了張和莊烈士陵園。

  (朱延法的侄子—朱興榮)

  在陵園的英烈堂裏,朱興榮第一次見到寫有大爺名字的烈士英名錄。他說,戰爭年代,大爺的名字朱延法被錯寫成了朱廷法,而大爺犧牲的時候剛剛24歲。

  今天,是54歲的朱興榮,距離自己從未見過的血肉至親最近的一次。臨行,他帶走了陵園裏的三捧土。他說,要回去告訴子女,他們朱家是烈士後代。他的大爺是國家的英雄,更是朱家的光榮。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瞭解到這136名烈士的安葬地之後,烈士們生前所在部隊的非常重視,2013年,他們曾派出軍隊黨委的幹部來到菏澤,祭奠這些烈士。今年清明前夕,部隊再次派人來到張和莊烈士陵園。陵園附近的小學也專門組織學生,前來學習英雄事蹟,緬懷先烈。

  爲了找到這些無名烈士的姓名和資料,2013年,張景憲聯繫上了李運偉所屬部隊。他們正是這136名烈士所在的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改編後的部隊。通過軍史,他們最終確定了這些烈士的身份。

  91951部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李運偉

  當時處於作戰期間,長途的奔襲,連續作戰有可能造成一些烈士的名單出現,不詳細或者遺漏的情況,但在我們旅史裏面,詳細記載着其中的86名同志的姓名。

  李運偉說,因爲種種原因,張和莊烈士陵園裏,仍然有50名烈士,還不能確定名字。但是他們都有一個閃亮的名字—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