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姐說

近年有不少頭部房企開始強調一個概念:“歸心”。

豔姐有些好奇:在大多房企忙着週轉現金流的時候,爲何有的房企提出了這樣一個頗有些抽象的概念?

然而,結合目前市場的需求來看,塔尖人羣、崛起的新中產中的80後,特別是90後客羣對於“走心”細節日益嚴苛的要求,似乎不難理解了。

look一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基本需求滿足後,大家對自我需求日益爆棚,成爲頂層需求。

如果這樣的“歸心”概念賦能於景色優美的小鎮,那可能就更加完美了:既依賴城市生活奢華的各種細節體貼,又可寄情于山水的走心小鎮生活,誰不向往。

01

研判萬組客戶數據後

頭部房企開啓“歸心之旅”

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裏的豔姐來說,其實非常向往買一塊有地的房子種菜,最好能有一個院子,住的舒適,過得悠閒。比如下圖這樣的。

當然,也希望這個社區裏面的各種物業服務+細節都能夠爲我們考慮周全:愛運動就希望能有個夜光跑道,如果路邊能有直飲水就更完美了;如果膝蓋不好的,就希望恆溫泳池中擁有水下自行車和跑步機;普通的方形水臺容易磕磕碰碰,那麼就希望有個圓形的水臺避免這些棱角;喜歡養寵物的“鏟屎官們”當然希望有個寵物衛生間,這樣就可以避免尷尬。

好在,融創把我們希望的都做出來了:

如果能做到其中一些,其實都已非常打動豔姐了,細節見真章,這樣的開發商必然是極其重視用戶的。

塔尖人羣追求的不過是一個更高品質的生活,但是實際上這樣的美好生活其實很難全面實現。

但以上的這些場景都是融創的一些產品細節,這點就足夠讓人驚訝了:融創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

豔姐梳理了一下融創近些年來的歷程,變化着實不小,調性越來越高,很明顯的一點是:這兩年融創在產品上的功力大增,做了不少突圍,直接體現在產品溢價能力上。

專做高端精品的融創在近些年來高地價、限房價的艱難市場下走的相當穩當,不少項目都是叫好又叫座。五年前的北京壹號院至今依然是中國高端項目最成功的典範,也是爲這條產品線奠定了“非當地城市最好的地段不壹號院”的高端基調。

2018年融創在北京區域的成績是這樣的:

北京區域總業績949億;

在青島、濟南分別以306.6億和254.9億位列城市榜首;

石家莊、太原踏過百億門檻;

北京保持百億的穩定規模

出色的業績背後是融創出色的產品溢價能力以及越發突出的產品力。

也是融創“歸心”發力下的成果。“歸心”這個看着很文藝的詞第一次出現是在2015年,是當時融創研判了萬組客戶數據後所敲定的一個理念。

“歸心”,本質上是融創的用戶思維,打造融創式美好生活。接地氣點說就是用心服務於客戶的內心需求,最終目的不過是要牢牢把握住用戶。這個理念自去年開始逐漸展露出來,同樣的,也在融創北京區域被展現到了極致。

融創美好生活服務體系思維導圖

官方的說法是讓業主“有家、有生活、有知己”,通俗來講就是讓業主從方方面面都過得舒心。

融創爲此設定了三個專注和三大內控標準。基於這些準則,融創的歸心在物理層面上賦予了更高層的意義:從社區生活配套、客戶物業服務等方面全面注入,包括有鄰裏計劃、健走未來、歸心學堂……

這樣的舉措在很大層面上能使業主擁有較強的歸屬感,所以你會發現,融創擁有全國中國地產圈最高端高淨值客戶羣,並且客戶滿意度高達90分。

大概也是因爲這種事事從人出發的優良傳統,融創在打造產品時往往會考量的更多一些,所以這麼些年下來,融創的產品力不知不覺就成長到了這樣一個高度。

02

歸心土壤中

開出的文旅之花

在歸心理念召喚之下,融創的文旅之花到底會長成什麼樣?

(近期融創文旅首次發佈會於北京盛大召開)

自去年融創成爲“中國文旅產業最大的物業持有者”後,對於它邁出的這全新的一步,質疑不在少數。

畢竟文旅雖然誘人,但是想要做的出彩實在是太難了。

同樣的不少業內人都想知道:融創爲什麼要做文旅?

從行業來講,地產進入下半場,投資邏輯本質上就是消費升級和美好生活,文旅作爲其中一塊尚未徹底開發的大蛋糕,自然人人都想分食一塊。

所以縱覽行業,超三分之一的百強房企涉足其中,幾家頭部房企多多少少都有文旅的影子。你會發現各家房企似乎都紛紛投入了這個競技場。

本質來說在現在的市場下,打造文旅獨家的居所,是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消費升級的時代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所應運而生的產物。

其實融創涉足文旅產業的理由很好理解:

一個是時代的召喚,融創不過順勢而爲,同樣也是在響應它所一直倡導的“歸心”理念,應人之所需。

二是作爲一個只走高端產品線的開發商來說,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一二線市場又趨於飽和,三四線城市無法滿足它的需求時,必然要尋求新的發展路徑

而融創現在的文旅家底到底有多豐厚?

10座文旅城

4個旅遊度假區

9個文旅小鎮

39個樂園

持有面積820萬方

投資超過1300億

所以你會發現,基於融創本身的調性以及豐厚的家底,高起點佈局註定了它做文旅從一開始就和別的開發商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說在過去幾年裏是地產做不好纔會去做文旅這個命題是對的,那麼現在已經全然顛覆了,應該說地產做到一定地步了你纔可以去做文旅,不然往往也是飛蛾撲火。

這裏可以提出幾個命題:

1、只有先做好地產才能喫下文旅這片藍海

因爲文旅的操作難度非常大,而且體量都不小,並且短期內要做好“不賺錢”的準備,這個領域註定就是一場長期戰,雖然地產和文旅本質上是兩個板塊,但兩者同時又是密不可分的。沒有足夠的地產基因去支撐,其實會非常艱難,相輔相成之路會更好走。

2、產品基因之餘文旅是一個大支柱

同樣的,在千篇一律的文旅項目中,想要脫穎而出,強大的產品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其實又契合到上面一點,做好地產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

3、以“改善”爲最終目的的文旅才能走的長遠

豔姐始終認爲,對於文旅的需求其實是相當旺盛的。文旅到底應該做到什麼地步?類比住宅產品,文旅不能只是“剛需”,當然作爲消費升級的產物,它本質上也不會是“剛需”,但是絕對是站在人們需求端的“改善品”,甚至是可以做到“高端”、“頂級”。

重要的是,要切實抓住用戶的需求,踩準他們的痛點。

綜合來講,儘管融創尚且是初涉文旅的新手,但是作爲目前文旅方面最大的物業方,加上有強地產實力支撐以及優質產品力做背書,融創龐大文旅版圖中所露出的冰山一角足以讓人窺見些真章:

融創或許真的能將文旅做出一朵花來?

03

融創的“小鎮突圍”

融創到底能不能將文旅做出一朵花,尚不可知,這需要我們未來進行長期觀察。

但聯想到之前看到一句話,深以爲然:如果你突然束手無策,那一定是你離客戶太遠了。

所以你會發現融創在接收下這麼大的一個“文旅包”佈局至今,外界質疑滿滿的風雨中,融創每一步都走的很穩。

可見其“歸心”理念早已滲出地產領域滲透到融創的每一個產業鏈。

豔姐也一直很好奇,融創到底會把文旅做出什麼不一樣的煙火?

文旅中最常見的樂園和小鎮,融創一個不差都做了,似乎和過往千篇一律的那些產品無甚區別。

在水立方一個位於青島藏馬山度假區的小鎮一閃而過露了個相,篇幅不多,但是融創顯然足夠重視,在發佈會上釋放了足夠的懸念“敬請期待”,在向來不那麼循規蹈矩的融創,事情顯然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這個融創文旅的推出的第一座小鎮——融創·阿朵小鎮也因此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豔姐也特意去了解了一番,發現這個小鎮做出了一些新的點。

一般的小鎮產品都是中低端掛的,更多的面向普羅大衆。

阿朵小鎮卻是個少見的“高端”小鎮。北京區域把它定義爲其3.0產品,從調性上就是一個複合型產品,融合了文化、商業、時尚、運動、田園、旅居、康養等多業態。

未來這裏的規劃包含有:數百畝的茶園、藍莓園、阿朵農場、森林公園、濱水馬道、休閒商街、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安麓酒店、圖書館、美術館。

想像一下:

你在這裏買一座蘇州園林式的合院,依山傍水而居,能享受“採菊阿朵裏,悠然見藏馬”的田園時光,轉頭你就能去教堂做個禮拜,去電影院看個電影,去圖書館讀讀書,商業包括高端教育都在這裏可以解決……

一田、一茶、一野、一棲、一文、一鎮、一街、一居。一切看似矛盾的個體,卻有機結合起來了。

這個思路和以往都很不一樣。

它將文旅變成一種日常,將山水田園和時尚娛樂融爲一體,這裏有情懷有品質足夠休閒又很宜居,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融創做出的這一步最大的意義是,將它優秀的地產基因完美地融入了文旅之中,文、商、旅、產共生髮展

它符合一個商業發展邏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旅產品起步期艱難的劣勢,同時又傳達了一種高端的歸田園居生活,擁有自己的一畝地並不意味着你要遠離一切的塵世喧囂,住在這裏是爲了享受美好。

所以你會發現上面的模式似乎又回到了融創的“歸心高端生活價值體系”,完全是融創從客戶思維出發而打造的。

在融創2018年業績會上孫宏斌提到:“文化是詩,旅遊是遠方,我們投資的是詩和遠方。”

阿朵小鎮有的不僅是“詩和遠方”,還是一種更美好更貼心的未來生活。

等不久後阿朵小鎮正式面世,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