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姐說

  小長假裏大家會去四處遊玩,放鬆心情,豔姐也發現了一個比較好玩的“紙片樓”,如頭圖所示,從某個角度看真的薄如紙片,最薄的地方只有20cm。據說已經成爲很多人“打卡”的地點。

  看到這個樓盤很多人會有疑問,這個樓盤爲什麼會建成這樣呢?它又是怎麼建起來的呢?這麼薄能住人嗎?會不會塌下來?哪怕是磚混結構,邊緣最薄的地方最起碼也得有個結構柱,算上鋼筋保護層,裏面的配筋怎麼配法呢?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今天來一起看一下這個神奇的“紙片樓”。

  01驚歎:最薄處20cm,世界之最?

  “紙片樓”的示意圖如下:

  從這個角度看這棟樓真的薄如紙片,最薄的地方只有20cm。這不可思議的造型吸引了衆多遊客來此打卡,甚至也引起了一些外媒的關注。

  圖源:英國《每日郵報》

  《每日郵報》的圖是從大樓前側方30°角拍攝的,如此看來,這樓就像獨立於風中的一張紙片,最初看到這個圖片時小編也是驚掉了下巴,這樓看起來很危險啊,怎麼住人呢?很多網友也紛紛發出疑問:這房子能住嗎?會不會倒?

  還有網友從專業角度出發說,“我更關心它是怎麼建起來,哪怕是磚混結構,邊緣最薄的地方最起碼也得有個結構柱,算上鋼筋保護層,裏面的配筋怎麼配法?”

  其實網友們也不必擔心,因爲這棟樓目前還是有人住的,薄如紙片只是從側面的某一個角度看的,從正面來看,這棟樓是幢很正常的居民樓。

  圖源:東方網

  據知情人消息,其實這棟建築的空間很大,“紙片樓”裏面住着40多戶人家,尖角後方緊貼着石潭弄,只要繞到建築的後面謎底立馬揭曉。整幢樓隨着石潭弄的延伸,逐漸變得越來越寬,在石潭弄和寧波路上各有一扇門,供40多戶人家出入。

  圖源:東方網

  所以攝像頭如果再往右邊轉一下的話,你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三角形的形狀,最薄處只是三角形的一個尖端。

  在改造前,這棟樓最尖端狹小的空間裏臥室客廳廚房都擠在一起:

  最尖端是連把椅子都放不下的,因此實際得房率也可想而知,但是經過設計師改造後,房子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最尖處也被改造成一個小陽臺,擺上幾盆花,全家人在露臺上欣賞一下夜景,也是很愜意的。

  02扒根溯源:“紙片樓”長成記

  之前這個“紙片樓”之前被很多媒體報道過,這幾天又突然爆紅,成爲很多人的“打卡”之處。估計很多人看到這個建築的時候心裏也會想,爲什麼這棟樓會建成這樣呢?

  這棟紙片樓位於寧波路390號,據一些資料顯示,舊上海曾有兩條寧波路,一條靠近南京東路,也就是今天的寧波路;另一條寧波路靠近人民路,也就是現在的淮海東路。紙片樓究竟有多少年曆史,沒人說得清了,住戶們也只能說個大概,如果算20世紀30年代建起來的話,也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

  在早些年,建築的設計不僅僅是取決於美觀與是否“正常”,更是受利益、政策、土地尺寸等的制約。

  首先,從容積率來說,容積率是由政府規定的,必須控制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不能超過。比如獨立別墅爲0.2~0.5,聯排別墅爲0.4~0.7,6層以下多層住宅爲0.8~1.2,等等。在容積率的前提下,又要按照國家標準控制樓間距、側間距等,否則這個規劃便過不了審。既然拿地成本那麼高,限制條件又多,那麼開發商自然是要盡力做滿容積率。

  其次,就是土地的尺寸。現在很多新開發的土地都是方方正正的,但也有一些老城區的土地,或者是一些受地形影響的特殊區域,規劃的地塊不會那麼規律,邊邊角角總是有的。例如下圖這些:

  這些土地的形狀本來就不規則,如果只建方方正正的戶型的話,勢必會浪費很多的面積。所以,爲了賺回成本,或者是多賺一點錢,邊邊角角的面積也要被利用起來。況且這些“奇葩戶型”也不是主力戶型,價格定的稍微低一點,遲早還是會賣出去賺錢的。

  由此可見,“紙片樓”的出現就是過去在造樓時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的典型案例,上海可是寸土寸金之地,把每一平米的土地都利用到極致,也是難爲這些設計師們。

  當年紙片樓一帶聚集了大批做小生意的商販,南來北往閒雜人等每天進出,寧波路非常熱鬧,據說當初紙片樓建造起來之後是當旅館用的,房間小住費也便宜,新中國成立之後逐漸爲居民樓。

  原來是大面積的,文革期間被劃分小了住進很多工人階級的。然後傳代下來,成了這樣。一個大戶型的房子,這類尖角放儲藏室,沒有影響,但空間劃小了,這就成了主要活動空間,利用就麻煩了。

  0350後,80後,00後戶型大變樣!

  其實這種房子其實在上海還有很多,現在也還在住人。雖說以前的老房子,出於種種原因,戶型上是有一定不足的,但是要認真整修起來,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年輕人很少有住在這種地方的,多是一些老年人住在這裏,平時沒事的時候在這裏嘮嘮家常,談論一下曾經發生在這裏的奇聞軼事,尋找一下當年的感覺。

  其實從50年到如今,戶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規劃用地會比以前更規則,建築的時候也會更加考慮用戶的需求,所以這樣奇形怪狀的建築會越來越少。

  以“紙片樓”這種房子作爲50年或之前的戶型代表,之後的戶型還是有很大的變化的,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同一地段近年來戶型的變遷:

  80後戶型:“南北通”

  80後“南北通”戶型。兩室或者一室,長條狀分佈,南北通透,現在這樣的戶型也還有不少。

  90後戶型:“筒子樓”

  80後的南北通透戶型到90年代後已經逐漸改善,但還是會有臥室不能全朝陽等問題,到00年以後,“方方正正”的戶型已經逐漸成爲人們的首選,也成爲市面上最常見的戶型。

  0後戶型:“方方正正”

  到00後我們就會發現,戶型的設計及比以前要精美了很多,方方正正自不必說,寬闊、更多房間朝陽也成爲首選。

  到10後,戶型設計在此基礎上更加完善,甚至出現了全部房間朝陽的L型戶型:

  L戶型確保所有臥室都朝陽

  從50年後,我們可以看出,上海的戶型是在不斷變遷的,雖說以利益爲標準的市場環境下,把土地利用到極致是開發商們的優先選擇,但是隨着人們對住房細節要求的不斷提高,相信未來的戶型設計也會更加優化、規整。

  那麼,就讓我們期待一下未來戶型的變化吧。

  注:圖片及部分文字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敬請告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