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一片热烈讨论,在台票房突破3亿,传闻连Hollywood都要买版权去翻拍。究竟好看在哪里?为何口碑延烧不断?

我不是活尸片迷,单就以看过的美式活尸片作比较:

一、人性刻划:

看过的人没有不被父亲跳下火车那幕激发了泪腺、看过的妹子没有人不爱上「地表最强大叔」、看过的人没有不恨那个害死一个又一个人的巴士总裁、看过的人没有不觉得僵尸在15号车厢虐杀人是那么爽快,《尸速列车》在亲情、友情、责任、自私、报复、牺牲的人性上作了极深刻的表现。

而以往美式活尸片在人性描写上甚少,多是感染人、尸吃人、尸追人、人追人的无限循环,多是紧张刺激的追逐、砍手砍脚和爆头剧情,就是商业片一部部,请问恶灵古堡1~5集,哪个桥段至今你还印象深刻?

二、写实风格:

以买错礼物的自私爸爸、一心想找妈妈的女儿、爱老婆的最强大叔、讲同学情义的棒球小哥、年老爱碎念的姐妹花等…一般市井小民为主角体,在没有M16、格林机抢、双刀等武器的现实下,以徒手+球棒的方式突破活尸的包围。

而男主一、二号也都挂点,最终火车上的幸存者存活机率不到1%,相对是贴近现实的,如果真的在台湾爆发,你觉得你会是存活下来对抗成千上万活尸的那1%人吗!?

而美式活尸片,多有主角光环,无论活尸怎么追、怎么扑、怎么咬,就是弄不死主角,而且后段主角多会像受过特种部队训练一般,身手越来越厉害、然后又是刀、又是枪、又是机关,比被活尸攻陷的警察、部队还强逼,完全美式英雄主义的拍摄风格。

三、背后寓意:

好的电影是看完会让你有「副作用」,就是会触动到你内心的某一块,会诱发你去思考,会刺激你想懂了某些事情,我不是导演,不能指出《尸速列车》最终带给观众的寓意为何?就个人的感受是社会与个人的冲击,工作与亲情的冲击、自私与助人的冲击、牺牲与不舍的矛盾,这都是现今社会发生在你我身上的「现实」。

相对的美式活尸片过程爽度100,但看完后就是好看、难看的分别,很难有什么再让你去回味思考的地方,因活尸片多属动作片,太多话就会显得拖戏,而观众预期也是花钱买爽度,而不是买感受,因此要把活尸片拍的既刺激,又要有寓意确实不容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