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在古代有许多意思

1.以酒祭祀或祭奠。

〖记载〗《仪礼·乡射礼》:「获者南面坐,左执爵,祭脯醢。执爵兴,取肺坐祭,遂祭酒。」

2.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记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而 荀卿 三为祭酒焉。」司马贞索隐:「谓荀卿出入前后三度处列大夫康庄之位,而皆为其所尊。」

3.指出行的饯别酒。

〖记载〗唐·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今将下东道,祭酒而别秦 。」王琦汇解:「祭酒,谓祖道祭也。古者出行,必有祖道之祭。」

4.道教二十四治,治首称祭酒。

张道陵天师于东汉顺帝时(公元125-144年),创立道教后,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化民众,遂设立了「二十四治」。 「二十四治」,即:在所辖教区分设的二十四个活动地域,也如现在的城市、地区划分。当时负责这一教区的最高首领,就称为「祭酒」。「祭酒」,有向教民讲解「道教」教义的义务,有处理「违犯教规」的教民的权利,同时还要主持「宗教活动(即宗教仪式)等」。

5.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国子祭酒

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朗陵公何敬祖,咸之从内兄,国子祭酒王武子,咸从姑之外孙也。」唐张说《素盘盂铭序》:「国子祭酒韦公好游山水。」《红楼梦》第四回:「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博士祭酒

学官名。东汉以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师友祭酒

官名。新莽时始置,为太子官属。《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

讲书祭酒

王莽时所置主讲《尚书》的学官。

军师祭酒

《三国志·郭嘉传》中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军师祭酒)。祭酒的意思大概就是...之首,军师祭酒就是军师之首。

军师祭酒是没有兵权的,他是一个谋士参谋;军师祭酒相当于参谋长。

而司马祭酒这个官职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它出自于三国演义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中记载:

曹操收军回营,满宠引徐晃入见。操大喜,厚待之。于是迎銮驾到许都,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功罚罪,并听曹操处置。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曹操在自封大将军后,任命郭嘉为司马祭酒。那么司马祭酒这个官职就有两种可能

1.罗贯中弄错了,罗贯中是元朝人,三国演义中有些官职或职称是错误的(如:张角是个落第的秀才)那么司马祭酒就是军师祭酒。

2.司马+祭酒。汉武帝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参考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往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

所以司马祭酒就是大将军手下的司马之首的意思,那么司马祭酒就是有兵权的。

如果罗贯中没有写错,司马祭酒和军师祭酒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兵权;如果罗贯中写错了,司马祭酒和军师祭酒是没有区别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