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愈禁,它愈紅──那些曾經「不準唱」的流行歌

作者:曹鬱美

說起戒嚴時期的禁歌,稱得上一頁滄桑史。

自從國民政府大撤退、蔣經國先生過世前,這段時間名為戒嚴時期。即民國38520日至76715(西元1949-1987),共計39年,這真是漫長而艱辛的歲月。

音樂具有紓解壓力、心靈療癒的作用,但為了預防叛亂、腐蝕人心,政府長期設立了歌曲查禁小組,先由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執掌。不過這是「事後審查」,等歌曲紅了才來查禁豈不是鬧笑話?故於1979年起移交由行政院新聞局轄設出版處、廣電處接手,採「事前審查」。此時的新聞局長是宋楚瑜,因此他被冠上「打壓創作自由」的封號,可說是時代的命運使然。

若以新聞局每週一審算是「一期」來說共審了320期、兩萬首歌,據說此時期「不通過」、「修改後通過」的歌約佔六分之一,直至解嚴後方纔廢止。

總結地說,有問題的歌曲會有以下命運:

一、歌太紅了,可能招致不良影響,便下令公開場合不許再唱、媒體不許再播出。如謝雷的「苦酒滿杯」、姚蘇蓉的「今天不回家」。但是業者可不在乎,因為他已經賺飽啦。小 市民也不在乎,唱片、錄音帶已買回家,照聽不誤。 卻苦了藝人,他們以表演謀生,公開場合不能唱多掃興!

二、觸犯政治禁忌,乃宣佈全面禁聲,封殺到底,「美麗島」即是。

三、只許出版,不許在電視電臺播出,「橄欖樹」即是。

四、修改歌詞即可通過,「龍的傳人」即是。

以下略述幾首歌查禁之經過,相信您不是放聲大笑,就是搖頭歎息。

處處犯禁忌,何日君再來?

周璇唱的「何日君再來」早已紅遍上海,卻是爹也不疼娘也不愛。

首先是國民黨禁了它,認為這首歌是召喚共產黨返回上海。接著是共產黨禁了它,認為它是上海墮落生活的寫照。至於日本方面則認為這是一首抗日歌曲,影射「何日國軍再回來」。曾演唱過這首歌的李香蘭(原籍日本,後歸化中國,曾唱紅「夜來香」)更被指控為國民黨或共產黨的間諜。

後來鄧麗君在臺灣再度唱紅這首歌飄洋過海進了匪區,又被對岸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歌曲,帶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東西」。然而隨著小鄧的歌聲征服鐵幕被賦予高度政治意涵:小鄧打敗了老鄧(鄧小平)。最後這首歌在兩岸重見天日、成為經典,連江蕙都唱過臺語版。唉,一路走來真是多災多難。

不過江蕙的臺語版雖名為「何日君再來」,卻是由姚謙重填歌詞,與原詞無關。但在最後一句「何日君再來」則以國語唱出,算是對前人致敬吧。姚謙的臺語歌詞如下:

花紅春日開,月明秋夜圓。

怨嘆有幾時,共守良宵暝。 
    今夜來相會,付出無反悔,

燒酒乾一杯,講出心內話 ,
    花花世界、人情冷暖,知己叨位找? 
    我有一句話,今夜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今天不能不回家、愛情不能「負心」

最倒楣的應是盈淚歌后姚蘇蓉,她於1967出道,曾唱紅「今天不回家」(左宏元作曲)、「負心的人」(日文歌曲填上中文歌詞),兩首都成了禁歌。

    以「今天不回家」來說,這本是白景瑞導的一部電影之主題曲,票房甚佳,電影主題也甚正面。它是說一位留學生(柯俊雄飾)功成名就之後返抵國門,欲與糟糠之妻(歸亞蕾飾)離婚,幾經轉折之後打消了主意。男主角本來「今天不回家」,轉變為「今天要回家」。   

    這首歌太火紅,人人都「今天不回家」那還得了?禁了。

               再說「負心的人」原是日本歌,填上中文曲名、歌詞若用「心愛的人」也應沒事,為什麼要「負心」呢?這不是散播灰色、頹廢思想嗎?也禁。

    一天,姚蘇蓉在高雄登臺表演,被觀眾拱著唱這首「負心的人」,她一時興起便唱了起來,結果有人密告,姚被警局約談作筆錄、接著取消了她的歌星證。在那個時代沒了歌星證是件麻煩事,姚蘇蓉因諸事不順(包括婚姻),心灰意冷之餘便遠走他鄉。先至香港發展,又先後定居新加坡、馬來西亞。年逾七十的她過著恬淡自適的生活,早已與娛樂圈遠離,連金馬盛會都請不動她。

    所以我們要為林憶蓮慶幸她晚生了二十餘年,一曲「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唱個滿天價響也沒人插手。姚大姐與她比起來寧非時也、命也?

可憐、落魄、而且違反善良風俗

時間來到1984年,一首無名小卒唱的歌震撼歌壇,創下銷售百萬張的紀錄(這數字應包含了猖獗的盜版),這就是「可憐的落魄人」。

這首歌發源於臺東的卑南族部落,作者為卑南青年高子洋,原是歡樂、逗趣、戲謔之用,根本沒料到被另一卑南青年陳明仁帶至都會地區灌成唱片會瞬間爆紅,這一紅可不得了,它以歌詞低俗以及「違反善良風俗」被禁。它是這樣說的:

你可以戲弄我,也可以呀不理我。

就算你不再愛我,見面也該說哈囉。……

每一次見到了你,你總是斜眼看看我啊瞪一眼,

到底我是個落魄的人,請你可憐啊心上人。

平心而論,這樣的歌詞比起後來的美國饒舌歌手阿姆(Eminem)飆髒話根本微不足道,又與滾石唱片的黑名單工作室、朱約信(豬頭皮)的麻辣怪誕不能相比。但別忘了那是個戒嚴時期、動輒得咎的音樂環境啊。那……那就禁了吧。

    其實本曲根本沒通過新聞局審查而由業者強行出版,乃挑戰威權、你能奈我何的「主權宣示」之例證。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不讓它在電視電臺播出(俗稱「打歌」),沒關係,我們在夜市、餐廳裏強力放送。

    大概是這首歌太受歡迎了,只要唱片行、夜市、餐廳一按下play、陳明仁一張口「你可以戲弄我……」立刻吸引目光、生意上門。這不是擋也擋不住的熱潮、典型的「地下歌曲」嗎?

    大約十年後這個來自卑南部落的陳明仁與泰雅青年吳廷宏合組「北原山貓」二人組在歌壇闖蕩,亦有不錯的成績。

    上述事件若發生在民主、多元的今天,我們會罵政府「管太多」,但那是戒嚴時代就是要「管」哪。那麼不妨正面地想:創作人勇於挑戰禁忌也是一種樂趣,兩岸的羅大佑、崔健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不是「你愈禁,它愈紅」嗎?

周璇1.jpg                上圖:周璇是「何日君再來」的原唱者

姚蘇蓉封套-負心的人.jpg               上圖:姚蘇蓉曾被警察局約談、取消歌星證。(圖/張祺田提供)

 

北原山貓-左為陳明仁.jpg

「北原山貓」的陳明仁()曾唱紅「可憐的落魄人」,右為吳廷圖/吳廷

作者:曹鬱美

說明:本文刊登於2016年9月21日「獨立評論@天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