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這樣一篇文章很久了,但遲遲沒有動筆,我想是因為我還沒有準備好。今天敲下這些文字,希望它們可以為深陷神經症痛苦的人帶去些許溫度與慰藉。如今這個時代,許多人都忍受著不同方面的壓力為了生活而打拚,同時又有很多人深陷在自己創造的困境中無法脫身。這份困擾,使我們無法與時代保持相同的脈絡,逐漸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我之所以覺的可惜,是因為神經症患者多半都是生活慾望極其強烈的人,他們在自我實現方面的要求有比別人更苛刻的標準和條件。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註定要承受更多的辛苦。但究其根本,你會發現神經質類型人的思考方式和對於自我的評價體系,更多的是對於自身主觀性的評價,評價的方式非常主觀,而非客觀的量化標準。這其實是發病以前就存在的性格素質,是神經症發病的內在基礎。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眼中已沒有外面的世界,孤意獨斷地堅定頭腦中不合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他們自我實現的方式,包含兩種類型的矛盾,第一,他們所認為的完美不是通過克服障礙而逐步達成的,而是心裡認為自己本來就應該是完美的。對於自己實際擁有的能力和特質,卻覺的無關緊要,就是想要排除掉心中認為不完美的缺陷。第二,認為通過思維層面的努力,就可以擺脫這種負面的認知,這個方式簡單粗暴,說白了就是心理否認,背後是心理的逃避機制在作怪。

除了想用主觀的努力擺脫主觀產物的神經症外,神經質者內心其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劣等感,這份劣等感可能來自於相貌、地位、經濟狀況或個人能力,但最終這一切都被患者與自身的價值感鏈接在一起,說白了,患者心中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他沒法心安理得地擁有自信,並不具備成熟的自我評價與標準。個人價值感隨著外界的暗示和評價而左右搖擺,雖然他們有可能看起來不在乎。正是因為患者有這樣的心理背景,許多人對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存有憤怒和無力感,總覺的為什麼這一切都發生在我身上,有時會將其歸咎於父母與成長環境,藉口命運的不公。

最近接觸的一位訪者,他曾經學習過森田療法,但令我驚訝的是,他參加了國內森田療法專家的培訓和輔導,最終沒有獲得改變,反而對森田療法感到沮喪和絕望,他認為,森田療法就是脫敏療法,讓你暴露在恐懼的環境中。這讓我更加覺的,森田療法的實踐並非一蹴而就,藥到病除的快速療法。因為癥狀的固化,是經過時間的積累,並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問題。治療的過程是漫長地覺察內心矛盾與本心的過程,只是單純地掌握森田療法中核心的概念和原理,只是擁有智識上的理解,並不能立即解決內心的困惑。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你無法保證你的認識是準確的、正確的。瞭解癥狀產生的基礎、相關機制、背景等,患者可以從理論與客觀出發,去審視癥狀本身,但真正的領悟,還需要在行動中去不斷的實踐和反思。


這就是許多患者常見的思想和行動的錯誤之處,深陷神經症苦惱的人,這份苦很多從表面來看,似乎是癥狀本身帶來的痛苦,但其根本是對癥狀想排除而不得的痛苦。患者想要擺脫癥狀的方式,基本就是一種,就是努力想明白,然後讓癥狀消失。這在不同的階段,表現為不同的形式。

第一,個人努力擺脫的階段。當癥狀固化無法不時刻關注而痛苦時,患者一般會從極度排斥、努力控制、癥狀合理化、轉移注意力等幾個方面入手。如果仔細看,就不難發現,這一切均為思想層面的活動,說白了,就是通過主觀的意識改變自己頭腦中的精神活動,這本身就無法實現的事情,如此努力,自然是無功而返。相反,只會使自己愈陷愈深,因為情感有其自然變化的規律。

第二,在森田療法諮詢與實踐過程中,許多人就會拿著書中的理論去與自身狀況作對比,有時難免生搬硬套,走很多彎路。有些人,在諮詢初期有很大改善,但慢慢地會開始變的消極,認為森田療法不就是讓人去行動嗎,好像治療就是這條路走到黑。但他們往往無法看到自己的問題,對於森田療法的理論一知半解,就認為這不過如此,不想深究,也不想再堅持。這背後,有一條致命的邏輯錯誤:認為神經症的治癒條件是這樣的,只有在思想上完全想明白,才能痊癒。癥狀無法輕鬆地改善,是有其背後的根源和精神機制的。如同前面所說的,讓癥狀得以固化的因素並非單一的的因子,而是來自生理和精神兩方面彼此影響交織的作用,形成了無法靠意識去控制和解除的癥結。


如此的情況,森田正馬其實在他漫長的從醫生涯中做了大量的努力和試驗,才提出來借靠外力一啄的概念,就是即便抱持再大的疑惑與不安也無妨,堅持以「目的論」為原則的行動方式,會在某一個契機,體驗到身心獲得自由的感覺。有人認為森田療法中提出的行動,可能是轉移注意力、脫敏等方法,這是知其表面而不知其意的理解。其實這背後,也有對應的機制和原理。

第一,情感變化的自然規律。不要等到癥狀消失後再行動,等痛苦不那麼嚴重時再行動,這樣做是因為,患者的痛苦最初是來自於他本來的慾望,可謂是尋求生的發展,想要活的受人尊敬,出人頭地。保持行動,是為了保證不偏離這一客觀事實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森田先生強調「離開生活談治療是沒有意義的」。有些思想和療法中存在著這樣的陷阱,本來患者根本的痛苦就是因痛苦而痛苦,結果對應的治療手段也變成了為治療而治療,其實應該回歸到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治療的目的上來。其次,行動的另一層意思是,因為好多患者在與癥狀鬥爭的的過程中,行動方面的力度均有所弱化,消極與負面的情緒,會使其在應該做的事上產生抗拒與逃避的行為。同時因其神經質的思考方式,難免會將其影響聯想和放大,對自身產生並不客觀的評價。行動的好處就是可使個人積累正向的經驗和自信,消除部分對於自己不真實的評價和預期,打消部分消極的念頭。

第二,行動改變性格。森田療法相關著作中有一本書書,叫做《行動改變性格》,文中闡釋了現代人應對精神不適的狀況,一般從理智與邏輯著手分析,反而會陷入苦惱的泥潭,起而行之,反而能夠從根本上擺脫苦悶情緒和不適。其背後的原理是行動的時候,人的主觀層面的思維活動會集中於當前的事物,無暇採取過往老舊的行動手段和模式,通過精神和外界的自然協調,反而不覺間通過行動改變了身心的狀況,體驗到與坐而論道完全不同的洞見和心境。

總之,如此強調行動的重要性,就是在遵循情感變化機制和癥狀存在變化的客觀事實下,努力使其對心靈如釋重負之感有驚鴻一憋的機會。這就是森田療法中所說的「心機一轉」。當患者體驗到內心的感覺與之前完全不同時,這種感覺可以說是治癒的契機,同時也是信心的基礎。再厚重的痛苦和束縛,當你經驗到未曾體驗過的身心解脫的感覺,當你看到新的希望或感覺到痛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時,你就有可能以觀察者的身份審視內心痛苦,這時候,背後癥狀強大的習性就開始動搖,這是森田療法治療的一個心理基礎。但整個的治療並未就此結束,因為神經症的治療和性格的轉變並未一蹴而就,其中涉及多種因素。

而根本的方法就是:陶冶與磨鍊患者的神經質性格。在森田療法中也有介紹,神經症患者痊癒後,會一改往日謹小慎微、思前想後的思維方式,能夠更自由的展開行動,獲得自我認知、處理內心問題上的轉變。神經症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多半將注意力放在體驗與觀察癥狀的感覺上,常常去驗證自己的癥狀是否有改善,自己的方法是否起作用。徹底擺脫癥狀的情況確實存在,但可能結果並非如患者所希望的那樣。我們無法直接將自我帶到一個沒有痛苦的地方,而是通過將關注點放在行動和目的上,建立以行動為中心的行動方式,而非以情緒和感覺為中心的主觀評價方式。只要如此行動,其實已經在很多大程度上與神經症的思維方式切斷了聯繫。縱觀神經質人格發展的全過程,其實背後固有的模式會貫穿患者思考方式與行動一生,這是無法否定的事實。唯有勇敢的面對,努力的調整與改變自己,不斷地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適應能力的人。而不是通過心理問題這種逃避的方式,試圖去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這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就是神經質性格的陶冶過程。神經質人往往只會覺的自身性格不是自己想要的類型,對其中某個面向會尤其厭惡,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卑、膽小等問題,無法完全的認同自己和擁有正常的自信,其實底層的信念就是,真實的我是不好的。

神經質性格的陶冶,是一個不斷蛻變的過程,你無法在保留原有思考方式和老舊自我意向的基礎上,獲得內在真正的改變。首先,你需要老老實實承認自己的樣子,之前說了,普通人都有自己某些不被認可的地方,但他們會努力尋求改變,通過正向的手段和行動去達到自己的要求。而神經症患者是無法接收自己的某些特質,其心理就是一邊厭棄自己,一邊試圖讓別人覺的自己完美,這其中是有矛盾的,並非說這種性格不好,而是在如此快節奏的社會中生存,我們需要靈活的手段和柔軟的身段去調和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因為每個人無法全部實現自己的預期。而神經質性格天生就擁有思維的短板,這種短板是誘發神經症的主要因素,就是內向精神指向和疑病素質。陶冶神經質性格,其實就是發覺與改變上述兩種特質所延伸出來的錯誤的思考方式,禪宗素稱「惡智」。但並非每個人都能自覺,這種錯誤的思考方式會滲透在圍繞癥狀的所有想法和行動中去,根本的體現是:無視客觀的事實,森田療法中稱為「迷信與妄想」。

之所以會導致患者身在錯誤中而不知錯,除了並不瞭解圍繞神經症相關的專業知識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當患者從一開始的思維陷阱中出發,從錯誤的思想背景下很難客觀地觀察癥狀和自我,這就是越是努力陷得越深的原因。陶冶神經質性格,我認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1、瞭解和改變自身的內心精神指向和疑病素質。2、發覺並改變神經質的錯誤思考模式。3、覺察接納自己內在真實面目和慾望,老老實實去接受自己,是改變一切的基礎和最根本的力量。

第三,堅持以「目的論」為中心的行動方式。陶冶神經質性格,除了內在覺察外,更需要的是在事上磨鍊。許多神經症患者痊癒後,會形成一種嚴謹而又不侷促的性格,擺脫了以以往的敏感性格,可謂是神經質性格經過磨鍊與陶冶後的最好體現。

寫到這裡,我覺的有關森田療法治療神經症核心的東西已經講的差不多了,雖然我從徹底痊癒後就沒再看過森田的書,但一直未停止這方面的思考,有關神經症治療的方方面面早已滲透至我的血液中。森田療法的書,在我自己努力尋求改變的過程中,我看了不下100遍,這些東西即便現在依然銘記在心。在我未痊癒的時候,我還無法領會其中全部的意思,等我完全擺脫癥狀後,書中的東西彷彿一下子通透了。直到現在,我對森田療法和神經症有了更多的認識,這份領悟,是一個深度實踐者在森田療法應用中的認識和感悟。我學會瞭如何用易懂、準確、有效的方式介入神經症治療的問題。關於森田療法的書和相關資料很多,但其倡導的核心和原則不過短短數句話,領會其中的來龍去脈,對於治療至關重要。不但是支撐治療向下進行的信心和依據,更是解析神經症問題的強大武器,沒有從痛苦中覺醒的人,並不一定會理解。


我看過有些森田理論的追隨者,常常會用佛教、禪宗等經典中的文字來解釋森田療法。瞭解森田療法的人,大多都知道,森田正馬先生對於東方哲學有相當程度的研究,雖然他自謙並無什麼造詣,森田療法主旨與禪宗很多程度上一脈相承。我一直有很大的疑問,為什麼森田療法源於禪宗,卻只有森田療法能救神經症者於水深火熱之中。

最近我有了答案,在佛教和禪宗的經典著作中,許多內容都是經悟道者所傳達出來的,這些高屋建瓴的經典中所描述的都是達到人生終極的智慧,是超脫俗世的經驗。

但神經質性格的人看到這些,會將其自然的當做至高無上的座右銘,讓自己努力去接近這個狀況。這個過程中是有陷阱的,他們本來就是排斥自己某個面向問題的人,心中存有一個並不客觀的完美預期。如果讓他們去研習這種經典,他們很可能會將其套用在自己身上,甚至刻意嘗試去達到這種智慧,但往往無法做到,因為中間缺少了很重要的一環,行動改變。真正的感悟都是在實踐中自然而生的智慧,你無法在理智層面掌握它的意思,就能將這種智慧內化並靈活運用,許多處於這個階段的人,他們自然無法理解真正的含義,反而會變成被經典所束縛的人。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視的是,過程並不完美,但卻很重要。說到研習佛禪的經典,便會試想自己能否擁有如此的洞見,但過程中如何去行動以便達到覺醒,書中並沒有詳細的步驟。每一種宗教,都有其修行的方式,但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社會人。將這種靠個人領悟達到覺醒的方法,如果想直接在心理諮詢和治療中進行複製並沒有太大操作性。你不能刻意地保持正念,就能獲得內在的智慧。如果你從來都沒有覺察到身心的狀況和矛盾,你都不知道什麼是錯的,如何能擁有真正的知見。

最後一點,就是圍繞生活談治療。佛教給我們的印象彷彿是遠離塵囂、不食人間煙火的清凈,它並非躲避和刻意的營造,只是因為看明白了,就放下了。真正的領悟與看透是看見執著後,拔掉了苦的根,而不是刻意去消滅內在的矛盾,本來恐懼與慾望,這裡並沒有對立的善惡觀。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對我來說,領悟也是相當漫長的過程。我在早期也接觸過禪宗方面的書,知道了書中很多的智慧,但當時並不理解真正的含義,反而徒增了許多煩惱。當時自己的心理狀態非常消極,加上各種癥狀的痛苦,看到任何與心理健康或人生智慧相關的東西,都會跟擺脫癥狀聯繫在一起。心中只想著該如何揣摩和達到文中所講的境界,說白了是很自私的想法,不顧一切地想要擁有別人成年累月努力修行所覺悟的真理。

當我能夠用自己的話去解讀這些文章時,我已經從原來錯誤心境中走出來了。那個時候,我才明白了這其中的奧祕,也懂得了這種智慧對人生的意義。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各位,切莫好高騖遠,企圖抄近道去擁有超越常識的洞見,這是一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而智慧則是堅持行動並在錯誤中覺醒的副產品,而非一個在不遠處等待我們去拿回的東西。擺脫各種迷惑與逃避的心理,接受自我和生活的本來面目,順著自己的本心慾望去行動,才能發現自己內在的智慧。

森田正馬的書中也寫到,與其在封閉的空間打坐獲得心靈上片刻寧靜,還不如與別人聊天獲得快樂。其中的道理,就是事實唯真的態度。因為,神經症治療的最終過程,其實是一個人摒棄自我內在的虛假與造作,如實去了解和接納自己的過程。

神經質的治療並不是僅僅與癥狀相關,更是起底人生智慧的過程。因為,神經質性格除了導致癥狀產生,其實也在影響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患者痊癒後,其內向性格與精神氣質均會發生變化。這份改變可以影響到個人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影響個人一生的改變。所以,當我遇見只想一心擺脫痛苦癥狀的人時,我很理解他們有那樣的感覺和想法。因為這種密不透風的壓迫和痛苦,我也曾體會過。但是我還是要殘忍地告訴他,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因為我自己嘗試了好多遍,好幾年,但都沒有改變,這其中的酸楚,我深有體會。

通過無數的碰壁和嘗試,最終讓我穿越了思想的黑洞,得以從深陷的泥潭中走出來。所以,神經症痊癒我總結為一句話,治療並非讓癥狀消失,而痊癒不只是癥狀消失了。聽起來有點拗口,但這包含了森田療法的基本方向。也許你在相關的資料中看不到我今天所寫下的內容。因為這一切均來自我多年克服自身癥狀的探索和心得,並在最後徹底擺脫了自己的多種癥狀。我真心希望,這份領悟能夠帶給你小小的改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