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环环有房”的第195篇原创。

 

最近有一篇文章挺火的:《长沙:一个让炒房客有去无回的城市》。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了一轮看似严密和闭环的论证。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提到,长沙之所以敢痛下“辣手”调控楼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沙公共预算只有20%左右来自于土地财政,这在同类城市里是十分少见的,形成一种良性发展:低房价→吸引人口,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反之,如果把房地产当作支撑发展的利器,对调控难免虚情假意,最终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为拉动经济→刺激房地产→房价拉升→人口、产业外流→经济压力加大→刺激房地产……

 

长沙特立独行的楼市,更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思考。

 

因为,城与国,辅车相依,大国需要健康发展的大城。

 

大国需要健康发展的大城当然是必须的,但对于从土地财政的高低来判断是否敢于调控楼市,以及所推导出的良性发展与恶性循环,更加耐人寻味。

 

 

长沙“反炒房”,并非自今日或今年始,早在去年六月,就开启了一场被媒体称之为“反炒房”的攻坚战。

 

人民网去年7月13日的报道称,湖南省委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对稳定长沙房地产市场预期起到了“定盘星”作用。

 

2018年6月25日,长沙市出台了“反炒房”的九项综合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重点保障刚需、打击投机,堵塞了炒房通道,加上长沙市促供应效果明显,市民购房体验明显改善。

 

据省市联合调研组提供的数据表明:长沙“反炒房”措施出台首周,长沙市楼盘来访指数环比下跌31%,且呈扩大之势,“一房难求”的非理性恐慌得到有效缓解,房价上涨预期明显减弱,“恐慌性”购房现象明显减少。不少市民和网民普遍认为,政府控房价决心坚定、措施有力,房地产市场预期将保持稳定。

 

上述报道时间距离长沙625调控新政出台不到两个月,可能还不太能说明问题,湖南日报今年1月4日的报道,则更像是半年战果的总结:

 

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重要论述,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房价过快上涨,主动作为、坚决作为、善于作为,用实实在在的成效稳定市场预期,取信人民群众。尤其是省会长沙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炒房”攻坚战,社会反响强烈,百姓纷纷点赞。

 

目前,长沙除了少数热门项目,基本已很难出现“日光盘”,购房者日趋理性,市场呈现价格稳、供需稳、预期稳的态势。

 

 

长沙乃至湖南为什么要打响这场炒房攻坚战?

 

长沙素有省会城市“房价洼地”一说。然而,自2016年下半年步入上涨通道以来,长沙楼市量价齐升、成交火热。2017年,长沙市出台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但并未止住市场热度,至2018年上半年愈演愈烈。

 

一些开发商捂盘惜售,乘机擡价;部分违规中介和“黑中介”兴风作浪,乘机谋利;抢房恐慌在购房者中弥漫,认购彻夜排队,一些热门楼盘更是一房难求。“高烧”不退、乱象频发的长沙楼市,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而最新的政策消息则继续沿用去年年中以来的从紧思路。4月中旬,长沙官方规定,停止执行对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二套房按4%的税率征收契税。很多二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今年春节以来都在变着法子从“一城一策”中寻求放松空间,惟独长沙,逆势收紧调控不动摇。

 

湖南是全国唯一至少是少数公开表态,房价洼地构成了城市竞争力,并称将继续维持这种优势。长沙的政策走向与省委的步调是一致的。

 

而真实的状况是,长沙新房市场出现抢客户潮,优惠降价、转介等折扣活动频频,开发商推分期付款,市场并非松动或向好,销售压力不是一点而是较大,小阳春,那是别人家的,是不存在的。

 

那么,如何看待长沙楼市的特殊情况?

 

其一,将长沙放在中国内地各类城市中进行比较,或者与相似区位、体量、能级的城市中进行比较,长沙的楼市不算最火爆的,吸引人才方面也不是最开放的。其二,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不被土地财政所绑架,既有利亦有弊,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如何快速发展,并形成核心竞争力(而非洼地竞争力),倒是值得思考。行政手段可以营造出步调一致的发展环境,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亦需尊重。

 

最后说说被长沙所抛弃的“土地财政”。

 

这是一个老话题。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财政”的说法争议了20多年。近年来,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对土地、“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通俗地说,“土地财政”就是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预算外收入补充地方财政的一种普遍性做法。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上收”了部分财权,土地出让不仅成为地方政府获取财政“补充收入”的最佳选择,也成为地方财政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地铁机场港口等等)能够取得超高速的发展,土地财政功不可没。

 

显然,“土地财政”与其说是土地问题,不如说是金融问题,不应该是单一地方政府面对的问题,需要统筹考量,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

 

这顶层设计未落地之前,地方政府制造了一个洼地式的幸福城市,效果如何,还需再观察,再思考。



环环有房 已入驻 

头条、搜狐、企鹅、网易大鱼、雪球、大风、百家

微博、焦点、房天下、兔博士、问房、凤凰金融社区

等 自媒体平台

投稿与合作请加微信:17710516600


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环环有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