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編寫『極星獵殺』的時候,寫到莫瑪大聖無遠弗屆的精神力量時,想到小時候讀過的一篇科幻小說~『Time for the Star異星遊』,它的另一個英文名稱是『4=71』。

4=71

當時臺灣還處於戒嚴時代,即使與政治無關的科幻題材,即使是國外的科幻文學作品,一樣得送到國立編譯館進行審查。換句話說,就算是知名的國外科幻作品,最後也未必能通過審查。在那種環境下,能在國內上市的科幻小說作品寥寥無幾。

『4=71異星遊』最早由「國家出版社」出版(不曉得這家出版社是否有取得正式代理授權)。當時書上的作者標式為Frank Herbert。其實正確的作者名應該是Robert A. Heinlein羅伯特.海萊茵。小說問世時間在1956年,很難想像在一甲子之前,就已出現如此前衛並優秀的作品。

海萊茵有多部科幻作品影響後世,最知名的例如『Starship Troopers星艦戰將』這部作品。我這次分享的『異星遊』雖然沒有激烈的地球人與外星人的戰鬥,卻透過科幻的形式,傳達濃厚的雙胞胎兄弟的情誼。

異星遊的故事背景,我引用一下[Readmoo 分享書]中的描述:

“《異星遊》的故事背景,是說到地球上有個「長程基金會」提出計劃,打算探索太空上可以殖民的行星。他們在世界各地找來許多具有「心靈感應能力」的雙胞胎。他們讓雙胞胎當中的一人乘上太空船向外探險,而另一位則留在地球上待命,藉由雙胞胎之間「即時」的通訊能力,使這十二艘太空船能夠將外行星探測的結果傳遞回來,做為地球將來殖民的準備。不過在某一次行星的探測當中,他們遭受外星生物的嚴重攻擊,船員損失大半,使得他們不得不結束任務而回到地球。當他們結束四年的任務回到故鄉時,地球上的時間已經過了七十一年,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全然不同了。”


『4=71異星遊』中的4=71,4指的是雙胞胎哥哥「巴柏欽」,他執行的太空任務費時4年,71則是弟弟「巴德滿」待在地球的時間經過了71年,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一點星際效應的味道?真是〝天上一日、人間數載”。


故事中所找尋的雙胞胎兄弟或姊妹都經過特殊的篩選,他們必須是同卵雙胞或三胞胎,而且彼此之間必須具備心電感應,能夠透過冥想進行超長距離的意念溝通。原因無他,太空任務動則以光年計算,當人類克服了光速的障礙,就必須找尋有效的聯絡方式,否則以現有科技傳送資訊都必須以數十年的時間作為單位。故事中正是利用雙胞胎的「心靈感應能力」,也就是一種可傳達訊息的心電感應,來做為星際間的溝通方式。

雙胞胎之一不論是在哪一端,只要有人死亡就宣告斷線。因此故事隨著雙胞胎感應小組成員的死亡,讓太空船與地球之間的聯繫陸續減少。故事後期的太空事故,更是讓探星計畫雪上加霜;原本地球一方的感應者逐漸凋零,已導致不少連線組員斷線,這時又因太空組員的喪生,讓太空船與地球之間的感應小組,最後所剩無幾。


然而,人類只要脫離了行星的重力效應,就難逃時間同步的問題,在地球上負責接收訊息端的人,受到地球時空效應的影響會日漸成長。就算沒有意外橫死,也逃不過衰老病死。若不克服此問題,太空計畫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可能就會與地球的聯繫完全中斷。


面對此種困境,作者海萊茵大師巧妙地運用了遺傳來解決種困境。他讓心電感應變成一種遺傳天賦,讓地球這一端的感應者的血親,運用先天遺傳加後天訓練,傳承心靈感應能力,再將他們與太空中的感應者進行“重新連線”。透過這種方式,好不容易纔讓太空中的主角,能夠與地球維持聯繫。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在太空中的雙胞胎哥哥「巴柏欽」進行心電傳訊的對象,由原先的弟弟「巴德滿」,轉為弟弟的小孩,最後甚至向下轉到弟弟的曾孫女來接收。畢竟71年超過一甲子,早已不是一兩個世代所能承接的任務。


雙胞胎的哥哥「巴柏欽」從訓練到太空探險結束返回地球,由一位少年變成一位成熟的太空人,不過這些經歷僅僅過了4年的時間。但是弟弟「巴德滿」卻沒有活到71年後,早已在地球上往生了。所以「巴柏欽」回到地球上時恍如隔世,迎接他的不是雙胞兄弟,而是兄弟的子子孫孫,以及完全超越他認知的地球風貌。

無怪乎美國太空總署會讓太空人配備自殺藥丸。任何一個正常人就算沒有遭到意外死亡,遇到這種情境意志脆弱的人,若無法適應的話應該早已自殺,追隨他的兄弟或姊妹吧?!故事告訴我們進入太空冒險除了要有隨時面對死亡的勇氣,還要有失去認知世界的覺悟。主角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兄弟的思念與手足之情,而這纔是支撐他走下去的重要精神之支柱。

『4=71異星遊』除了是我看過最早提到〝星際效應〞的科幻作品,也是第一個提到心電感應無遠弗屆的科幻故事。我相信應該有更多作品,曾運用相關的題材。不過手法能超越海萊茵大師的應無幾人。

在人類還無法突破光速又奢望進行星際探險時,若按照小說情節將一對有心電感應的人放在相距1光年的地方,並確認還能心靈相繫的話。也許將來的超光速飛行,可以運用這種力量進行空間傳送。只不過例如將太空載具轉化為『心靈能量』,從A地透過雙胞胎A隨心靈意念傳送到B地的雙胞胎B,最後再轉換回真實物質。假如這真的辦得到,恐怕比光速還要快。不過,目前這只是一個另類的科幻想像情節罷了。


有人說「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寂寞」,卻沒有人說「我們離開了地球,一定會變得孤單和疏離」。人類是存活在時空中的生物,僅僅解決空間距離的難題,卻沒有克服時間同步問題的話。就算當事人完成了星際探險的壯舉,回到家鄉卻無人能分享的話,也變得沒有多大意義了,不是嗎?!想要前往宇宙探險的英雄們最好攜家帶眷,因為任誰也難以抵擋歲月的摧殘。現實中真的沒有幾個人,能承受〝物換星移、人事全非〞的衝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