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政策紅利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注入,美麗鄉村如雨後春筍般,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題,文件指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從行內人士的角度來講,只有規劃的好,才能發展建設的好,那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景觀規劃設計師,真的是要百分之一百二的認真對待了。

1

首先,景觀規劃設計師要打造什麼樣的美麗鄉村?

定主基調

1.首要關鍵,生態宜居。給誰宜居?這個我們要確定好,當然是給當地村民。

2.保護生態,以現有的自然條件為基礎,打造最優化的方案。

主基調定好了,下一步我們就要從每個角度來分析事物了。

1.從遊客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去的地方,可以看到美麗的景色,可以體味鄉土人情,可以尋找一塊靜謐之地放鬆心情。

2.從當地村民的角度來看,要能提高生活質量,要能增加經濟收入。

3.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可以發展地域經濟

4.從人文的角度來看,要有文化,要有內涵,可以和遊客也要和當地的村民達到心靈的共鳴。

2

那麼,這樣的美麗鄉村該如何打造?

要能吸引遊客,要能改善當地村民的生活,要能帶動經濟發展,要能提升文化和內涵。首先,要以當地現有元素為出發點、為基石,去開發建設美麗鄉村。而不是刻意的違背現狀條件,隨便強加當下時髦的「網紅」 元素。

這就要求我們設計師,要深入當地,去了解該地域的風土人情、鄉村文化元素、歷史淵源。將設計理念與這些文化元素相糅合,才能真正的迸發出美麗的火花,這將是一個有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的設計方案,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將當地的本土文化重新落地,幫當地的村民重新尋根、以文化樹立自信。這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光芒,才使人著迷。

讓當地村民正確的認識自己,達到文化自信,形成一種更適合鄉村的生活方式。使前來遊玩的遊客體會到,與城市生活相比讓他們深深嚮往的生活方式,真切的體會到鄉村的文化內涵。而不是砸重金搞基建,給遊客視覺衝擊,達到震撼的效果。大手筆的設計方案可能會有重合,但風土人情真的只有離騷絕唱。

這就值得我們設計師去發現每一個鄉村符號的亮點,即使是微小的,把它放大化便就成了特色,這正是我們設計師做的事情。這就可能會造成一個現象,那就是本土設計師更加重要。因為本土設計師對本土文化的瞭解最為深刻,從而能拿出更加有力的方案。

3

景觀規劃該如何設計?

功能分區的打造

1.景觀核心區域(景觀主軸線):打造靚麗景色,基本滿足遊客出遊所有的需求。遊客主要密集中心。

2.休閑區域(網路化景觀節點):引導人流分散,不易造成遊客擁擠的區域,營造半靜謐空間,給遊客以舒適安逸的空間環境。

3.特色農業生產區域,民以食為天,也是農民的根。提升當地村民經濟必要的手段之一。同樣也是不可多得農業景觀。

4.居住發展區域,因規劃設計必要的功能需求,不可避免的會造成部分當地村民的房屋會因改造以做他用。也是提高當地村民生活質量的必要手段之一。

景觀建築及民房的改造與合理利用

我們可以做到哪裡缺了補哪裡,哪裡醜了改哪裡,以美化提升為要點,而不是大刀闊斧的推倒重來,這樣既節省了資源和成本,又不會使村莊面目全非失去靈魂,讓當地的村民失去了家的感覺。儘可能的選用當地材料,這樣即能體現當地特色,又可以節省成本。

景觀的打造

1.要充分體現鄉野情趣,充分利用鄉土樹種,切勿盲目模仿城市小區綠化模式。

2.保留大部分原有喬木,以優化目的,也同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景觀效果,切勿將農村變公園,栽植高檔花卉,名貴樹木和大量的草坪。這樣不但造成經濟浪費,還將嚴重的破壞生態結構,從而違背了生態宜居的理念。

3.要以保護生態為出發點,採用可繁衍、保護水土的鄉村植被草花,實現自然循環。

註: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