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臥龍核桃坪基地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是國家級第三大自然保護區,是四川省面積最大、自然條件最為複雜,珍稀植物、動物最多的自然保護區。

「熊貓人」韋華是臥龍基地的一名「陪練」——為了讓野化培訓的熊貓在野外環境下能夠生存。

對於大家來說,「熊貓人」應該是很多人都羨慕的職業,因為隨時可以和熊貓面對面,每天都會被萌化,簡直是我都覺得是很巴適的職業。但是你們又不曉得了,熊貓要攻擊人,特別是野生的熊貓,好怕怕。

在這個基地工作的第四年,韋華被大熊貓咬了。是因為他和同事們很擔心之前不見了的悠哉,於是就親自進去到園林裡面尋找。可是幼崽沒找到卻碰到了幼崽的媽媽。就這樣,韋華就被咬了,而且成年大熊貓的咬合力是相當驚人的。在被救出並進行檢查後確診韋華四肢的筋、肌腱全部被熊貓扯斷,左手掌約三分之一幾乎被咬掉,骨頭粉碎性骨折。你們說可怕不可怕?

經過搶救,韋華最後脫離了生命危險,在一年多的治療過程中,他先後做了6次手術,而且今年還要做第七次手術。現在,他的手做彎曲動作都還是有些喫力,但是他卻還一心想著回歸到工作之中。在經歷了攻擊事件之後,他都沒有說過他自己是害怕的,他期待著自己的康復,也還希望自己能夠儘快的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守護大熊貓。

我們應該為他點贊!謝謝你的守護!


熊貓的出現要追溯到一百萬年的歷史時代,熊貓的出現要比原始人類早數十萬年。熊貓最早的祖先是肉食性動物,由於地球的變遷從肉食性逐步的轉變成以竹子為生的動物,自然還存在肉食性的天賦,一般都是捕食老鼠之類的幼小動物。

1869年5月4日,法國的J.A.R戴維傳教士到中國這個封建社會國家傳教,也是一位酷愛動植物研究的學士,他早在12年前慕名從法國而來,主要是研究中國的動植物學,曾在中國撰寫了《中國之鳥類》、《戴維植物學》的著作在法國發表。就在他在動植物學界輝煌之際,1869年5月4日在中國的臥龍山鑽研動植物的時候,偶然在臥龍山森林裡,發現一奇特動物在山林裏走動,只見除了四肢漆黑和黑眼睛的動物所吸引住。於是在當地詢問附近的居民,附近的居民給這種極為少見的動物取名:貓熊。J.A.R戴維聽後深感好奇,由於受到當地的附近居民所保護,戴維不敢有非分之想,就在J.A.R戴維感到苦惱的時候,戴維依舊鑽研當地的動植物學。

1869年春,正是植物學鑽研時期,J.A.R戴維感到口渴就在當地一戶富戶找水喝,這家富戶熱忱的接待了J.A.R戴維在家中休息和茶水款待,J.A.R戴維看了看屋內四周。突然,只見一面牆上赫然掛著一張黑白相間的貓熊皮,J.A.R戴維如獲至寶的欣賞起來,經過多次的願意高價購買這張皮,由於J.A.R戴維多次登門造訪,富戶最後還是以幾百兩紋銀價格賣給了J.A.R戴維。

同年,J.A.R戴維以著名的著作《中國貓熊的發現》以及他買來的貓熊皮照片寄回法國發表,一張黑白照片引起了法國國內一片嘩然,紛紛要求法國政府信函戴維趕緊把貓熊皮帶回法國,J.A.R戴維只好遵照法國政府的要求帶上他的貓熊皮返回法國以作展覽,由於貓熊皮運抵法國後,法國的展覽館公開展出來自中國的罕見動物的貓熊第一張完整毛皮,戴維以英文「PANDA」命名為「熊貓」。

鴉片戰爭,歐洲各國的一些野心家也曾經來到中國臥龍山試圖捕捉偷運熊貓到歐洲賺取金錢,當地的民眾不想自己的國寶被偷運出中國,視死也要保護中國的國寶熊貓。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第一次把國寶熊貓贈送蘇聯國家以作斯大林的生日禮物。196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文建成四川臥龍山熊貓保護基地,由於中國的動物學家和科研人員對四川境內的野生熊貓進行數字統計,發現我國的熊貓數量不足數百隻,完全是處於瀕危的階段,於是上報國家後,周恩來得知此事後,親自批文建立四川臥龍山熊貓保護基地。那時由於熊貓保護基地的科研人員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完全是摸索探討熊貓的繁殖方面的困難重重,每當在他(她)們手裡繁殖出來的熊貓寶寶存活率不高,每當死去一隻熊貓寶寶,整個保護研究基地的人員都是以淚洗面,視每一隻熊貓寶寶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如果有成功存活下來的寶寶茁壯成長起來,每一個科研基地人員無比的歡心。

1980年中國臥龍山熊貓保護基地與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合作,正式建立了完善的四川臥龍山大熊貓研究中心。83年加入國際「人與生物圈計劃」組織。

2006年7月11日中國四川臥龍山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正式向「世界自然遺產組織」申請自然遺產大熊貓保護申遺,並以把大熊貓生存之地所處面積,以及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完善措施申報聯合國自然遺產組織。

2008年5月12日這天,震驚全世界的大地震發生了,汶川大地震是中國有史以來的最強一次大地震,地震強度波及臥龍山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該基地的所有科研人員忘我生死精神,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的國寶大熊貓的安危,可是地震災害給臥龍山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帶來創傷,也給一些科研人員帶來傷痛,有的人員永遠的和熊貓相處在一起!災後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重新選址,新建了嶄新的大熊貓基地。曾經的熊貓保護基地成了人們心中傷痛的遺址,新建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後,科研人員重新進入山林中,找回了一些因地震驚嚇逃到山林裏的熊貓,怕的是它們在山林裏無法適應自尋求生的本能。

好像是2011年中國申遺成功後,分別在臥龍山、雅安建成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和野外生存馴化中心。在熊貓回歸大自然之前,都會挑選一些健康,活躍的熊貓寶寶在一歲時開始野外生存馴化,在野外馴化生存期間,負責野外馴化的工作人員,都會穿上密不透風的熊貓裝進入馴化中心,觀察進行野外生存馴化的熊貓情況,如果達到了真的能夠在野外生存條件後,工作人員就會準備誘捕籠和食物引誘熊貓乖乖就範。身穿熊貓裝的工作人員,不懼在熊貓裝裏的悶熱和換氣不順暢的條件,依然是熱愛這份職業。每當放歸大熊貓的時候,大家的心裡都不是滋味!因為在每一隻大熊貓身上付出了太多的關愛和不捨。有的不能適應野外生存的大熊貓,都會就在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走完一生!而它們的後代紛紛走向了世界各國開始新的生活,給世界各國的民眾帶去好奇和歡笑聲!也給我國帶來了不菲的外租費用,十年後就回到曾經的出生地過完晚年,而它們在國外繁殖的後代,在一歲時就要提早回到中國生活。真心希望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數量恢復起來!也要向那些默默奉獻在大熊貓繁衍的科研人員致敬!還有那些寶媽寶爸們說聲:辛苦啦!沒有你們的付出,也不會有那些憨太可愛的大熊貓。


熊貓,我國的國寶,無數的國家都希望能從我國借到一隻熊貓,帶回自己的國家,讓自己的國家的人民也能看看這種傻乎乎,萌萌噠的只有黑白兩種顏色,彷彿其本身並不是屬於這個世界,而是來自於一本童話書,來自一個童話世界,但是其實這麼說也沒錯,因為物種的不斷進化,再加上大熊貓自身的習性導致大熊貓已經不能夠再很好的生活在如今的世界裡面,如果人類對大熊貓不加以保護,大熊貓這個物種遲早會絕跡與自然界,被自然所淘汰,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我國不少人都開始自發的保護大熊貓,從事和保護與繁育大熊貓有關的職業,其中阿壩臥龍熊貓基地的「熊貓人」就是這樣一羣人,他們之所以被稱為「熊貓人」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外觀和熊貓接近,而是說他們為了大熊貓真正的奉獻了很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冒著危險去救助大熊貓,去給大熊貓尋找食物,也因為這樣,大家才親切稱呼他們為「熊貓人」,這也就是阿壩臥龍熊貓基地的「熊貓人」,並不是一種新發現的物種,只是一羣單純熱愛大熊並為之努力奮鬥的人而已,就是這麼一回事。


熊貓人不是長得像熊貓,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他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學習。「熊貓人」韋華,他是臥龍基地的一名熊貓陪練,剛開始的時候會非常的好奇,為什麼要這樣的職業的存在,然後後來才知道,他們陪練主要是為了培訓熊貓能夠在野外都能夠生存,也就是提高熊貓的生存能力,我們都知道熊貓是我們的國寶,可以說是非常的珍貴,所以在他的生存能力上面我們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這一個職業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想像的就是每天和熊貓一起玩兒,其實熊貓也會攻擊人,並且成年的熊貓攻擊力特彆強,特別是咬人之後的癒合度非常的慢。熊貓人他就是在訓練的時候遇上的一隻成年的熊貓,結果遭到攻擊,現在已經進行了第六次手術,今年開始進行第七次手術,已經開始慢慢的恢復。現在在病牀上的他卻心心念念還要回到這個崗位上面,他並沒有想過要放棄,反而是覺得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經驗。他希望能夠重新回到這個職位上,能夠幫助更多大熊貓野生化,提高野外生存的能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