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四線城市住宅市場,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具體拆分成四個問題——

1)三四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的主流客戶構成,有哪些不同?

2)三四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的產品標準,有哪些不同?

3)產品標準和客戶需求如何匹配?

4)適用於三四線城市的產品線邏輯是什麼?


接下來要做的研究,就是如何量化回答這四個問題。


首先,我們使用濾波,對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可以很清楚看到,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目前正處於擴張週期底部,意味着,我們將迎來一大波固投。


考慮到一二線城市,土地資源越來越少,所以未來五到十年,大量的基礎投資,必然投入到三四線城市。


但原先在一二線的開發商,要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也面臨許多問題——


開發商在一二線和三四線的產品相似,在一二線能賣幾萬一平,去到三四線只能賣幾千一平,均價差異大


以同一品牌開發商,同期開盤價爲參考


開發商下沉到三四線,產品品質明顯優於當地競爭對手,也只能賣貴幾百一平,溢價有限


以同一品牌開發商,同期開盤價爲參考


研究三四線城市住宅市場,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


接下來,我們從房價分析模型,來看全國三四線城市,房價含金量有多少——大家買三四線的房子,買的是什麼?


目前中國城市的房價,主要圍繞着居住價值、流動價值、城市價值三者之和波動。


我們通過細化每一層價值的指標,分別計算全國120個重點城市,居住價值、房屋流動性、城市發展預期對房價的影響。



按城市基本面數據,將120個重點城市聚爲5類,按“強一線、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做分類研究。



從居住價值層貢獻度來看,除了江浙一帶的三四線城市,全國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都偏低,也就是說,除了江浙一帶,全國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購房者,並不會爲了居住品質,付更高的溢價。



從流動層貢獻度來看,環都市及強三線城市,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意味着,在投資屬性強的三四線城市,購房者更看重短期的投資回報,一旦“限購、限價”等調控政策出臺,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購房信心。



從預期層貢獻度來看,三四線城市,普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可見,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購房者,不會爲了城市發展預期買單。



綜合來看,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短期面臨的壓力在於,實實在在的經濟下行,加上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房價的天花板,房子的流動性都被鎖死,此時,開發商要下沉到三四線,考驗的是如何快速複製,如何精益管控。


要在三四線城市實現快速複製,需要通過對客戶需求和土地特質的研究,明確產品線劃分,建立客戶需求、土地特質和產品的對應邏輯關係。


實現產品標準和客戶需求的高效匹配,在合適的土地上,爲合適的客戶,提供合適的產品。



具體可以拆分成四個問題——

1)三四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的主流客戶構成,有哪些不同?

2)三四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的產品標準,有哪些不同?

3)產品標準和客戶需求如何匹配?

4)適用於三四線城市的產品線邏輯是什麼?


爲了解決這四個問題,我們隨機抽取了4個城市,做了839份問卷,以下是部分分析結果——


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更看重養老的功能,二線城市則看重小孩成長的空間。


三、四線購買60-80㎡的消費者,相較於二線城市更多。


老人與兒童的相關設施,是消費者購房時,主要考慮因素。同時,三、四線城市消費者與二線城市,對於室外活動場地偏好差異較小。



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戶型格局與開發商的要求,沒有二線城市高。



爲照顧孩子,是較多消費者未來買房的原因。同時, 三、四線房產用於投資的較多,二線城市,更多則是爲了未來,能夠更自由獨立,而購買房產。



在產品層面,打算購買超過100㎡住房的消費者較多,其中,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對於住房面積需求,小於二線城市。


小區安全性、管理水平及景觀,消費者購房時最爲關注的事項。


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更注重於住房的材料、設備、裝潢以及其節能環保性,而二線城市,對於小區安全性尤爲注重,戶型及格局,也是二線城市較爲注重的方面。




—— 小結 ——


從宏觀量化研究可知,開發商下沉到三四線,乃是大勢所趨。


但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短期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加上“房住不炒”,房價天花板、房子流動性均被鎖死,考驗開發商如何快速複製、精益管控。


從微觀量化研究可知,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更看重房子的養老、投資功能,是否是產品溢價點所在?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