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法国科学院把学院征文大奖的题目定为光的衍射,法国科学院的征文大奖可是地球上最早的世界性科学大奖,建立于1721年,不过,其主旨却不是为了探寻自然的奥秘,而是鼓励学者为国家做贡献,这就决定了大奖偏向于应用科学,一般由法国科学院出题,并限定交稿日期,最后由评审团决定大奖归属。

在此之前,光的波动说微粒说已经争了近百年,微粒说的代表人物是一代天骄牛爵爷,波动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科学院掌门人惠更斯,由于爵爷的江湖地位,微粒说占据上风,波动说节节败退,而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似乎给波动说带来了一丝曙光,征文大奖把衍射作为题目,也有点为自家平反的意味。、

但是为了以示公正,这次评审委员会主席就是大名鼎鼎的泊松,而泊松则是牛顿的追随者,是坚定的微粒说支持者。

当时的土木工程师菲涅尔刚刚转行到光学不久,已经崭露头角,在大赛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解答,认为光是一种波,具有衍射现象,这次适逢其会,就早早交卷,等待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裁决。

菲涅尔

泊松看到论文,不禁呵呵一笑,以表示对菲涅尔的不屑,为了彻底摧毁这个年轻人的信心,泊松从菲涅尔的论文出手,指出如果菲涅尔的理论正确,那么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在当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即便现在看来,这也有点不可思议。

泊松

少年菲涅尔之前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理论会有这么一个神奇的结果,因为要计算出这个亮斑需要高深的数学技巧,而泊松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数学家,换了别人还真不容易得出这个结果。但是菲涅尔还是接受了挑战,经过精心的实验,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在圆板阴影的中心居然真的出现了一个亮斑,而这个亮斑因此也被称为「泊松亮斑」,看来物理学家们都是一群心机boy,这个事件也就成了科学史上最大的打脸事件。

以往都是微粒说和波动说各自为战,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争吵不休,难分高下,这次是波动说和微粒说双方联手一起终结了微粒说,所以泊松也成了波动说安插在微粒说内部的「内鬼」。

泊松表示: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

现在光是一种波已经确定了,但是一种什么波呢?

泊松亮斑

泊松作为光的微粒说的坚定支持者亲手瓦解了微粒说,自此光的波动说大行其道,光的微粒说土崩瓦解,直到爱因斯坦出世才重新挽回些许颜面,但那时光的粒子说已经和当初的微粒说完全不同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