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沃土」這個提法很有問題,在這個回答中我要糾正這個提法。

《禹貢》記載: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従,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原隰厎績,至於豬野。三危既宅,三苗丕敘。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

說關中的土地是上上,這是結合當時農業技術的一個提法。當時農業主要採用耜耕法,這在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比較合適,土質鬆散,所以會得出「厥田惟上上」的結論。秦漢帝國也確實仗著關中的糧產經營關東,說關中在兩漢時比較肥沃沒有問題。

但是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南方的肥沃土地能夠排水耕種了,西北和華北的土地就沒什麼優勢了。另外,秦漢時代,關中的發展是集全國之力在關中建立水利工程的結果,不但開發得徹徹底底,甚至可以說開發得過度,造成了生態破壞,導致難以持續。

所以經過秦與西漢的數百年,關中地區的元氣以及受到了破壞,東漢兩百年又不重視關中,導致水利工程之類的年久失修,使關中的環境變得十分脆弱,一有災害就形成大面積饑荒。

西晉初年的大起義幾乎都爆發在關中,司馬炎時代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發起的秦涼之變,晉惠帝時代齊萬年等在關中發動的氐羌起義,甚至在蜀中造反,建立成漢的巴氐李氏也是躲避關中的饑荒避難去的蜀中。

可以說西晉王朝的崩潰就是從關中開始,而關中的崩潰又是因為生態環境導致的,所以關中即使在秦漢時代,雖然相對肥沃,但也不能說就盡善盡美了。到魏晉南北朝以後,南方實現大開發,農產量把北方遠遠甩在了後面,關中就不算什麼了,加上人口也比以前增加,實際上已經難以承載那麼多人口了。

所以到了唐朝,關中的糧食已經難以完全承載皇室和百姓的消耗了,朝廷一方面要從南方大規模運糧補給關中,另一方面一有點災害就要去東都洛陽就食。唐朝滅亡以後,關中再經歷破壞,以及宋時為了對抗西夏,將陝西軍事化,就徹底衰落,再也難以復興了。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12d836981452023f77ceaa18e61707f1", "vname": "", "vid": "9eb55adf7bde4a33a127e4ac58cc92b8",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5286984}, "ultra": {"h": 718,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11804368},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3434578}}, "src_thumb_uri": "40a7000ddcf726d909dc",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ea3000516e2fb08b246", "vu": "9eb55adf7bde4a33a127e4ac58cc92b8", "duration": 68.72, "thumb_url": "3ea3000516e2fb08b246", "thumb_uri": "3ea3000516e2fb08b246", "md5": "12d836981452023f77ceaa18e61707f1"}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