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S叔

來 源:Spenser(ID:spenserandhk)

昨晚睡前,刷到條求助的朋友圈。

一個90後美女老闆發的,說服裝店開不下去了,正在虧本清倉,希望大家幫忙轉一下。

也就兩年前吧,她的店還名列女裝類TOP100。

客觀地說,這姑娘顏值不輸楊超越,還特別能喫苦,自己一個人又當老闆又做模特,還要兼職文案、修圖、客服和發貨。

做到一定規模之後,她開了工作室。除了選款和當模特之外,其他事情都有了專業的人來做。

但是,店裏生意卻越來越差。去年雙十一,她不止成交量慘淡,退貨率還高得出奇。

剛開始她跟我抱怨客服不給力,招人難。我還專門給她推薦了電商行業資深HR,幫她招人和制定KPI。

結果,沒聊多久這姑娘就被HR拉黑了。我問了才知道,她對員工要求特別高就算了,績效還卡得特別嚴。有個倉庫人員因爲給客人發錯了顏色,直接被扣掉半個月工資。

那獎金部分呢?我問。

HR發了個翻白眼表情,也就是在裏面發過幾次100塊錢左右的小紅包吧。

當她提出更能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激勵措施時,姑娘的原話是,“客人都是衝着我來的,客服憑什麼拿這麼高的銷售提成。”

那時我就知道,關店是遲早的事。

爲什麼?

員工不給力,多半是錢沒給到位

就在去年這個時候,德邦快遞年會上了熱搜。

在會上,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給82名優秀一線員工,每人發了價值10萬元的金磚。

沒錯,就是實打實的黃金。

之後有人採訪崔維星,爲什麼發這麼多?

他的回答簡直不能再樸素了:“錢發多了,客戶體驗就好了。”

任正非也說過相似的話,華爲在分錢的問題上就堅持一點: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

所以啊,作爲老闆,在抱怨員工不給力的時候,不如先反思一下,錢有沒有給到位。

好的老闆,在分錢這件事上,從不跟員工玩虛的。

小巨人李澤楷就公開分享過他父親傳授的賺錢祕訣:“你在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你就只需要拿六分。”

什麼意思?只有捨得把錢分出去,讓別人多拿點,你才能多賺點。

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是一種低級思維

去年,互聯網最能拉到好感的廣告語是哪句?

就是,“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爲什麼火?因爲它正好說到了很多人的心窩裏呀。

對這樣的人,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當你去國外旅遊,他們不止會理直氣壯地要求你幫忙代購,還會讓你多跑幾家商場,貨比三家,以最低價成交。

到時候,別說主動給跑腿費了,人家還會讓你抹個零。

你付出體力勞力,在他們眼裏,一文不值。

我剛到香港時準備跟一個朋友合租,當時聯繫了一箇中介,把需求和預算跟他一說,第二天就選了三套房子帶着我們去看。

朋友對第二間很滿意,但他在中介面前表現得很嫌棄,到了晚上他才私下跟我說,反正房子已經找好了,不如撇開中介,直接聯繫房東,這樣就能省下一筆中介費。

享受了別人的服務,又不願意讓別人賺差價,纔是真小氣。

而生活中不想讓別人“賺差價”的人,真是太多了。

就好像開頭提到的90後美女老闆,她總覺得員工的工資拿高了,畢竟自己纔是店裏的活招牌。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自利性偏差”。

什麼意思?

就是每個人都習慣性地聚焦自己,把自己的功勞和貢獻無限放大,難以做到客觀評估。

失敗的時候,怨天尤人,怪團隊不給力。

成功的時候,又認爲自己武功卓絕,天下第一。

作家連嶽就說過,“不讓中間商賺差價”,本質上是一種低級思維。有這種思維的人,總覺得別人的“所得”,就是自己的“所失”,久而久之,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你跟霸道總裁之間,

差的不是錢,而是怎麼分錢

1910年,杜月笙還只是上海青幫老大黃金榮手下的一個小混混。

過年那天,黃金榮給每個人都派發了2000大洋。大夥都很高興,要麼存起來娶老婆,要麼出去花天酒地,只有杜月笙把錢全部分給了下面的小兄弟。

要知道,這筆錢,在當時的上海足以買下一整棟豪宅。

黃金榮知道後感慨:“只怕我死後,黃浦灘就是他的了。”

果然,一語成讖。

所以啊,我們大多數人,跟霸道總裁之間,差的不是錢,而是怎麼分錢。

如果在“分蛋糕”過程中,總覺得自己功勞最大,應該多拿,擺脫不了這種思維,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遲早都會陷入困境。

連鎖超市巨頭沃爾瑪和日用品製造商寶潔公司,就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合作經歷。

早年,沃爾瑪的市場策略是走低價路線。把零售價壓低了之後,開始想方設法讓供貨商寶潔公司也壓低價格。

寶潔當然不同意降價。於是沃爾瑪就想出了“奇招”,威脅寶潔說,不降價就會把產品挪到不顯眼的位置,甚至全部清退下架。

寶潔作爲日用品巨頭,當然不肯妥協。之後停止供貨,兩家公司持續僵化狀態。結果是,誰也沒討到好處。

寶潔產品的銷售,在美國國內受到很大影響,而沃爾瑪陷入了“壓榨供應商”、“惡性競爭”的醜聞。

原本錦上添花的合作,卻成了一個敗筆。根源就在於雙方都想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寸步不讓。

不談互利互惠,只談利益最大化,纔是最大的陷阱。

其實不只是商場,職場、朋友之間,夫妻之間,唯有雙贏才能讓彼此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剋扣客服工資的美女老闆,以爲靠自己的個人魅力和流量就能帶動銷量,只顧自己贏,卻忽略了交易有可能死在客服的對話框裏;

享受了低價的代購商品,卻不肯支付代購費用的人,失去的不止是一個靠譜的購買渠道,還有可能徹底失去一條人脈;

找到了房子,就把中介一腳踢開的人,當時我就決定不在一起合租了。之後聽說他經常跳槽,把路越走越窄。

你有錢還不夠,要讓戰友都有錢,錢纔會喜歡你。

不少人問過我,叔,怎麼才能躺着掙錢?

畢竟大家都知道,只有當你睡覺的時候還有錢賺,纔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這麼說吧,我心目中最會“躺着賺錢”的人,就是那個借錢給員工買股份的老闆,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

爲了讓員工拿得更多,他把自己70%的股份稀釋到只有17%,之後在他出資創下的OPPO和VIVO兩家公司,也繼續實施全員持股制度,把賺的錢分給員工,自己只佔OPPO一成股權,VIVO不到二成。

然後掛着步步高董事長的頭銜,每年回國參加兩、三次董事會,負責定下戰略和方向,然後一心一意做個悠閒的“甩手掌櫃”。

所以我的答案是,在協作體系中想賺更多錢,最聰明的辦法,就是把手上的“蛋糕”分出去。

不止是開公司,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碰到這種“分蛋糕”的場景,好比說有朋友給你介紹了兼職,要不要請人喫個飯,發個紅包;

在親戚幫助下促成了訂單,要不要表示一下,送份大禮?

我賺到了錢,也要讓你賺一份,大家互惠互利,才能錢途無量。

反之,捨不得把“蛋糕”分出去的人,別說躺着掙錢了,自己手上這一口都不一定能保住。

正和島的使命是,鏈接有信用的企業家,讓商業世界更值得信任。

所以正和島最大的價值是:通過嚴格的登島審覈與推薦人制度,讓“對的人”在一起,幫助企業家降低信任成本,建立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企業家圈子。

如果你想成爲巨人,就要創造和巨人在一起的機會;如果你想擁有明天,就要和代表明天的人在一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