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是美國一家醫療保健產品、醫療器材及藥廠的製造商,雖然在國內,我們熟知「強生」是他的嬰幼兒產品。不過未來,我們可能會更聞名它的AI系列產品。

關於在AI方面,早在2015年時,強生已經開始佈局。其與IBM、蘋果等巨頭合作,藉助IBM沃森人工智慧系統,為用戶提供個人健康相關的建議。並在2015年上半年,一共在四家醫院臨牀應用中投入使用了強生公司設計的麻醉機器人Sedasys。據悉,Sedasys的角色設計主要是給接受常規手術的病人提供麻醉措施。相對於麻醉師每次600-2000美元的要價,Sedasys的使用價格每次在150美元左右,價格很低廉。不過,讓大多數病人接受,目前看,還是一個漫長的博弈過程。

繼之,在2015年底,強生醫療設備公司Ethicon和谷歌的Verily(原名谷歌生命科學)宣佈成立一個名為Verb Sur-gical的初創公司,該公司的目標是創造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操作系統,以及更加聰明的輔助手術機器人。

接下來兩年,在AI醫療方面,強生醫療就開始動作頻頻。

  • 1.聯合華為發布的Mate8,其中為用戶提供的運動監測與健康管理服務就是由強生提供的;

  • 2.與惠普合作應用3D列印技術開發醫療解決方案,並表示將其應用於骨科、眼科健康和相關消費品等領域;

  • 3.強生旗下Codman Neuro宣佈收購愛爾蘭醫療器材公司Neuravi(一家致力於推動神經血管療法和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公司)

  • 4.收購德國軟體公司、全球領先的手術室手術工作流標準化和數字化供應商Surgical Process Institute(SPI)。

2017年11月20日,強生醫療在蘇州愛惜康新工廠投資1.8億美元,並引入尖端微創手術及開放性手術器材,旨在幫助治療肺癌、肝癌和胃癌三種疾病。

同時,強生中國區主席、強生亞太區醫療器材集團主席孟啟明透露:「強生將全面進軍AI醫療。」

更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僅與宣佈進軍相差一週多,強生醫療創新中心在美國德州醫學中心登場。孟啟明稱,強生想要做一個指導外科醫生的手術機器人。而作為強生旗下獨一無二的研發機構強生醫療創新中心,有望完成此次重任,將在醫療器械設備領域掀起一場革命,為強生進軍AI奠定「諾曼底登陸」基石。


對於該問題,編輯認為:強生是一家全球化的具有綜合業務能力和先進科技研發力的公司,其涉及的業務範圍很廣,具體包括三大領域:消費品(嬰兒用品、洗髮水)、醫療產品(針對HIV、癌症等疑難病症的醫療解決方案)和醫療器材(外科手術器材)。基於強生在業務上與科研上的廣泛積累,今年強生開始全線進軍AI醫療領域,尤其是在AI手術機器人上投入巨大的研發精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強生希望研發出一臺可以指導外科醫生的手術機器人。在器械的製造方面,強生希望更加完美的實現外科醫生對手術精準度的控制,通過機器人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提高來改善外科手術的過程與結果,提升外科手術醫生的技能水平。在醫療過程方面,強生希望提高外科手術的民主化,為外科手術醫生提供大數據信息從而提高醫療護理標準,還希望提高手術的自動化水平,在縫合和圖像識別技術上進行技術提升,從而實現完全自動化的手術機器人。

為了更好的實現AI醫療的願景,強生通過與谷歌合作,攜手成立公司,來共同致力於手術機器人的研發。兩家公司聯合致力於研究能夠彌補市場缺陷的機器人,體型上更小,自動化程度更高。同時,今年11月初,強生還耗資1.8億美元打造了一家名為愛惜康的新工廠,首次將尖端微創手術及開放性手術器材的生產技術引入中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