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姚瑾

來源 | 卡娃微卡(ID:kawa01)


幸福到底是什麼?有人說:

“幸福就是你愛上一個人時,這個人也恰好愛你。

幸福就是你口渴時,有人替你斟上杯茶。

幸福就是你想旅行時有玩伴,你想工作時有夥伴,你想流淚時有陪伴。


是啊,其實幸福並不需要多麼奢華,欲求少一點,生活簡單點,這莫不也是一種幸福。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白天可以有說有笑,晚上還能睡個好覺。


01

幸福,是人生不過於執着

哈佛醫學院臨牀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肯·傑默在《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中寫道:


“人生中大多數的痛苦不是別人給你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常常知道自己不如意,卻不知道別人的不如意。而只有把這種不如意當作自己生活的常態,與之和諧共處,我們纔會感受到寧靜和幸福。


我有一個朋友,前幾年丈夫出軌給了她很大的打擊,爲此她一蹶不振,每天以淚洗面,寢食難安,曾經紅光滿面、意氣風發的她像變了個人。


幾個月後當我再次見到她時,她的狀態已經調整好了。


她說自己突然像是看開了,發現人生所有的事物其實就是一場虛空幻境,“既然念頭有生有滅,何不讓這種痛苦快點過去呢?”


當她開始調節內心的平衡,開始關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開始與過去的自己告別,她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


其實人生所有的事情,當你漸漸頓悟時就會有轉機。


有些事情你原本以爲自己會永遠走不出來,但當你不再執着於過去,開始積極投入到嶄新的生活中,開始與自己和解,你的生活就會出現一片新天地。


正如柏拉圖所說:“若愛,請深愛,如棄,請徹底。”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人生也無須過於執着。只有對失去的東西釋懷,我們才能輕裝上陣,用更好的姿態擁抱未來。


02

幸福的人生需要適度留白

我的一位白領朋友,正處於事業上升期,有着優厚的酬勞,可令人奇怪的是她卻辭去了這份工作成了一名自由職業者,在近郊買了一處別墅,當起鄉野居士來。


當我好奇問她怎麼捨得放棄以前工作時,她告訴我:

“你不知道,我以前那只是表面的光鮮,每天工作緊張時神色凝重,壓力大時晚上經常會想着工作中的事睡不着。


而現在的我開始擁有了一種不慌不忙、從從容容的生活,白天有說有笑,晚上也能睡一個好覺,真的感覺好幸福。


人生有失就有得,跟隨自己內心就好。”


她的居所雖然交通不便利,但正是這份安靜可以讓她安靜地思考、讀書和畫畫。身心放空後的她又重新找回了自己。


生活中的樂趣在於我們去發現和尋找,一種生活過厭煩了,我們不妨換一種方式生活。


汪曾祺說:“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真實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別人,使人們的心得到滋潤,從而提高對生活的信念。”


深以爲然。


人生短短數十載,需要適度爲生活留白。


當你能葆有一份對生活的熱愛,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閒下心來享受養養花、散散步、看看書、曬曬太陽這些“無用之事”時,你就能把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03

幸福就是放慢生活的節奏

在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慢》中提到,慢是一種已經失傳的藝術。


我們生活在快速節奏的社會中,總是擔心自己會被甩在後面,在不斷追逐的過程中,我們慢慢失去自我,找不到自己幸福歸路。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慢下來,等一等靈魂。”思想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慢生活容易讓你感受到幸福。


去別人的城市去體察別人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每天臉上都有明媚的笑容,看看天上的白雲,看看碧綠的海,和知心愛人偶偶細語,這些歡笑的瞬間都是你生活中的小確幸。


現在的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爲被慾望包裹太久,想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以至於忽略了自己身邊隨處可見的幸福。


只顧追逐的人,不會關注身邊的風景。


生活中的小幸福,可以是養一盆綠植,看它如何茁壯成長;可以是聽一首好歌或是看一本好書;也可以是感恩家人、朋友對我們的陪伴和關愛。而這些幸福,卻常常因爲觸手可及,反而被我們淡忘。


願我們都能親近生活,讓自己從浮躁中解脫出來,不被慾望和物質所迷惑,在忙碌中不失去自我。


白天有說有笑,晚上也能睡個好覺。如此,安好。


-end-


作者 | 姚瑾,文章首發於公衆號:卡娃微卡(ID:kawa01),千萬女性都在看的家庭美學日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