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兒童節,各種推薦孩子必讀的書單刷屏。

教書匠也想在這個專欄跟同是父母的老師分享怎樣為孩子選書,什麼是我們心目中的好書。為什麼從時尚到童書,跨度這麼大!

我有個兒子,小麥,5歲。

在生小麥之前,我從事跟書有關的工作,在城中心一家出版社上班。單身漂泊的那些年,身無長物,除了十幾箱書和衣服。

看學術書和做編輯都很累。逛街、翻時尚雜誌是我那些年的平衡之道。回到高校教書的第一學期,我上課沒有穿過一件重複的衣服。

但每一個做媽的,人生都被徹底改變了。孩子3歲前,身材走樣、無暇出門,他是要全新配置的裸機,你根本沒心思和精力顧自己。

在抱怨育兒有多累的同時,孩子也會替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我做編輯時,從來不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書——繪本。哇,大師級的繪畫!如此奇妙的構思!如此精美的製作!

關鍵還便宜!繪本的異型、用紙、套色印刷成本絕對是不低的,打完折再滿200減100,簡直不可思議!唯有買買買,不停手。

但是全國現在一年出版童書5萬多種!從購書者的角度,試錯成本也是很高的。怎樣讓孩子在合適的年齡不要錯過必讀的好書?我曾跟所有新手媽媽一樣焦慮無所適從。

微博微信關注著名童書閱讀推廣人、母嬰育兒大V,看噹噹京東少兒圖書排行榜……即使他們推薦的書,也來不及讀也全買不起。

更重要的是,你面對自己的孩子,發現不是每本「幼兒必讀」他都有反應。什麼是最適合自己娃的書?這是每個做父母的要摸索的。

微信上有篇百萬+閱讀量的文章《最好的學區房就是你家裡的書房》。讀書人深知書的重要性。但我們做老師的職業天性,往往傾向於告訴他們正確的知識和答案。

我記得我小時候,做教師的父母給我們買的小人書都是《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這類「知識型」的,他們覺得有益有用,但是小朋友都不喜歡跟我交換,因為沒趣沒意思。

在養育小麥的這五年中,面對這個小怪物,身為高知父母也屢遭挫敗。我唯一的心得是:當你站在大人的高度教化他、規訓他,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只有你試圖從他的高度去理解世界才有驚喜。甚至你藉由他發現自己重建自己。

所以,有兩類「童書」,是我很反感的:

一居高臨下道德說教型的。

二明明是成人的知識結構,以為用通俗的語言講出來,就叫少兒讀物。

成人總是「愚蠢」地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比我們想像的聰明得多,與自然萬物聲氣相通、富於聯想是他們的天性。

小麥剛學會0-10數字和26個英文字母后,最大興趣是用一切身體語言和玩具、自然物,擺它們的造型。

他左手比1、右手比0,放在張大嘴的兩邊,「媽媽,看,100!」

有次我靠在床上看雜誌,兩腿懶洋洋地叉開,他把小胳膊橫在中間,很得意:看,是不是A!

他四歲在公交上,問我為什麼公交車的座位薄、小汽車的座位厚,這是個經濟學和社會學問題。

想到這樣的孩子,總有一天坐在教室里機械地背單詞背知識條目,他喪失了對ABC的敏感,也再提不出這樣的問題……

我想在為小麥選書、伴讀的過程中,不斷反躬自問:什麼是我們最想給孩子的?教育的真諦是什麼?

昨天看到有個媽媽、童書編輯說:

我太想讓這個年齡段的中國小孩,看到一本絕不矮化他們的審美、尊重他們腦袋裡奇思妙想的、和他們一起帶著雀躍玩耍的心去發現和探索有趣世界的讀物了。

這就是我心目中好童書的標準。後面想寫的童書話題,大概有這些:

日本的匠人精神,藏在這些童書的細節里

兒童的優秀品質,有一種童書不靠道德說教

世上有大衛·香農,愛他一萬遍!

硬知識怎麼教!「非虛構繪本」正在興起

如果童年受過這些書的滋養,直男不會一句話噎死女朋友!

別人都推薦的好書,真的對你的孩子有魔法嗎

上英語興趣班?這些童書和動畫片可能性價比更高

……

還有關於幻想文學、美育、情商、數學與邏輯…童書里珍寶無數。我還要慢慢發掘。

特別在這個迷茫而焦慮的時代,培訓機構遍地開花、不斷引誘孩子早上課早起跑。童書是我躲避現實喧囂的桃花源,是我建立自己教育理念捍衛價值王國的武器。

更希望拋磚引玉,吸引同為教師的、或讀書多的父母一起討論好童書的話題、分享你們的讀書育兒經驗。

從時尚到童書,是我從單身女性到媽媽的關注點的一個變化。但其實從穿衣到選童書、教育孩子,都是自我的映射。

-END-

文章均為原創 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聯繫授權 按規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