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一直想問 有誰記得凱瑟琳·赫本 和葛麗泰·嘉寶?

瓊·芳登?

瓊·克勞馥呢?

又有誰還記得瑪琳·黛德麗 麗塔·海華絲?

英格麗·褒曼?費雯·麗?

拉娜·特納?貝蒂·戴維斯?朱迪·加蘭?

有的人可能連泰勒也沒有聽說過的。

我也只說了一部分 太多太多輝煌時代的美人了。

女王也會被人忘卻的。

而往往人們最先忘記的恰恰是這些美人。

赫本同樣美麗 但她活得相對長久 而且以慈善與精神長存

夢露某種程度上也是以她那一瞬太過震撼的風情而非單純的臉被人銘記

問什麼都沒有意義。

不同的人會被不同的人記住。

哦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問一句

「啊 莉莉嘉寶 是誰?」

——————是改成莎莎了嗎?

再強答一下 個人覺得莎莎早期很好看 到晚一點兒臉有點垮了 不是那種越老越好看的美人類型(但是沒有變難看!不要誤會!)

而且可能並不符合中國多數人審美

放一張ZsaZsa的圖。


第一,「莎莎?嘉寶比瑪麗蓮·夢露和奧黛麗·赫本還出名」這個論據並不成立,任何沒有作品作為支撐的名氣都是空中樓閣!(劃重點)

第二,夢露與赫本都是文化符號般的存在!

先對三位的主要作品進行比較:

一、莎莎?嘉寶

代表作:老版《紅磨坊》(百科裡找了張圖片,不確定是不是劇照,這版我也沒看過)

但是很遺憾的是,大家現在想起《紅磨坊》,大多想起的是妮可·基德曼版本的。

直到50年代纔在一些影片中扮演角色,主要起陪襯作用。而她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她離婚七次,並因而擁有大量珍寶。她曾接受斐爾·特魯齊洛將軍的許多貴重禮品,漸漸成為美國最嬌艷的婦女之一。

由百度百科的介紹來看,她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花邊新聞,堪比現在的一眾靠炒作存活的明星。

1982年她第八次結婚時,西方一些國家報刊曾大肆傳播。有趣的是,她還把自己的傳奇經歷出版成書,如《如何引誘男人》、《如何保住男人》、《如何擺脫男人》等。其主要影片有《戀愛三部曲》、《莉莉》、《第一號公敵》、《流氓生涯》、《小夥子之夜結束了》等。

作為一名電影明星,她出演的主要影片,大家是否看過?反正我是沒有看過的......她的大作《如何引誘男人》倒是在百度搜索的關聯詞第一行出現,可見這本書比她的任何一部電影都更具有代表性。

結論:莎莎·嘉寶是一位流量明星,一位靠花邊新聞出名的明星。(參照金卡戴珊)

二、瑪麗蓮·夢露

先來看看獎項提名和獲獎記錄

美國金球獎

  • ? 1962 第19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 1960 第17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熱情似火 (獲獎)
  • ? 1957 第14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巴士站 (提名)
  • ? 1954 第11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 1958 第11屆 電影獎-最佳外國女演員 遊龍戲鳳 (提名)
  • ? 1956 第9屆 電影獎-最佳外國女演員 七年之癢 (提名)

《熱情似火》和《七年之癢》都是比利·懷爾德導演的電影,比利·懷爾德是誰?——奧斯卡、金球、戛納、威尼斯、柏林拿了個大滿貫,其中奧斯卡、金球各拿了兩次!!!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熱情似火》,在2000年的時候《熱情似火》被一向苛刻的美國電影學會(AFI)評為「百大喜劇電影」之首,也是好萊塢傳奇女星瑪麗蓮.夢露一生中票房最高的電影。

《七年之癢》,夢露最經典造型來自該片——站在行人道地鐵通風口上,任憑通風口下的風兒將裙子吹起,然後輕輕用手壓住。

《遊龍戲鳳》合作的是大名鼎鼎的勞倫斯·奧利弗。

夢露還參演過一部在影史上地位非凡的影片——《彗星美人》,但是她只是在其中打了個醬油,留下了青春美貌懵懂的迷人模樣。這部片子的女主角是貝蒂·戴維斯,這也是一位影史上舉足輕重的女演員,為什麼她沒有和夢露一樣的知名度呢?這個在第二部分中分析。

世人總被夢露的美艷、性感所迷惑,以為她如想像中的那般只是性感尤物,胸大無腦。但是在許多認識她的人的回憶中,夢露是一位愛讀書、對表演有追求的演員。事實證明,她也是有表演天賦的,尤其在喜劇上極具天賦。

結論:瑪麗蓮·夢露是一位以性感為特色的演員,一位極具天賦的喜劇演員,有代表作甚至經典作,有獎項,同時兼具流量,極具話題度。

三、奧黛麗·赫本

先來看看部分提名獎項和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93 第65屆 吉恩.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獲獎)
  • ? 1968 第40屆 最佳女主角 盲女驚魂記 (提名)
  • ? 1962 第34屆 最佳女主角 蒂凡尼的早餐 (提名)
  • ? 1960 第32屆 最佳女主角 修女傳 (提名)
  • ? 1955 第27屆 最佳女主角 龍鳳配 (提名)
  • ? 1954 第26屆 最佳女主角 羅馬假日 (獲獎)

美國金球獎

  • ? 1990 第47屆 塞西爾.B.戴米爾獎 (獲獎)
  • ? 1968 第25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羅馬麗人行 (提名)
  • ? 1968 第25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盲女驚魂記 (提名)
  • ? 1965 第22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窈窕淑女 (提名)
  • ? 1964 第21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謎中謎 (提名)
  • ? 1962 第19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蒂凡尼的早餐 (提名)
  • ? 1960 第17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修女傳 (提名)
  • ? 1958 第15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黃昏之戀 (提名)
  • ? 1957 第14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戰爭與和平 (提名)
  • ? 1955 第12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 1954 第11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羅馬假日 (獲獎)

艾美獎

  • ? 1993 第45屆 傑出個人成就獎 世界花園 (獲獎)

託尼獎

  • ? 1968 特別成就獎 (獲獎)
  • ? 1954 最佳女主角 美人魚 (獲獎)

格萊美獎

  • ? 1993 最佳兒童誦讀專輯 奧黛麗·赫本的魔法童話 (獲獎)

以上只列出了部分獎項,美國以外的獎項和一些特殊榮譽獎沒有列入其中。

看出差距了嗎?

赫本是奧斯卡、金球獎、艾美獎、託尼獎、格萊美獎大滿貫!

夢露演的電影不是電影愛好者可能不知道,但是赫本的《羅馬假日》大部分都聽過吧?!

《蒂凡尼的早餐》就算沒看過,moon river 也大都聽過吧?!

《窈窕淑女》就算沒看過,經典唱段應該也在無意中聽過一二。不過電影中並不是用赫本的原音演唱。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人質疑赫本的地位,總是有人提問說赫本是不是被過譽了?是不是隻有中國人喜歡赫本?外國人都喜歡夢露,為什麼只有中國人喜歡赫本?等等等等腦殘問題。。。

這麼多的經典作品和獎項依然堵不住一些人的嘴!不是戲路寬的才叫好演員,把一種類型演到極致的也是好演員!不要在最適合你的類型都演不利索的時候,就急吼吼去拓寬戲路!

結論:奧黛麗·赫本是一位好演員,有代表作甚至經典作,獲獎無數,同時兼具流量。

文化符號般的存在!

「文化符號」,這是夢露與赫本區別於同時代其他演員的特殊屬性。

夢露關鍵詞:性感(烈焰紅脣、金髮尤物...)、波普藝術、神祕

「你感覺到地下通道來的風了嗎?」——輕輕壓下被風吹起的裙子,成為了20世紀最撩人的畫面。

金髮碧眼,烈焰紅脣,身材婀娜,搖曳生姿

特意點上的美人痣,慵懶的姿態,這就是妖艷賤貨本貨了吧?——不!!!

她也明媚陽光,清純動人,時常露出孩子般純真的神態。

直到有一天聽到了陳粒的《易燃易爆炸》,這就是書中寫的夢露吧

易燃易爆炸 - 陳粒?

v.yinyuetai.com圖標

如果夢露只是性感又端莊,也難以成為文化符號,畢竟同時代性感又美艷的那麼多。直到安迪·霍沃爾作為畫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複排立。簡單的色彩與重複的圖像,映射了那個時代的無可奈何與空虛迷茫。

於是,夢露也成了波普藝術中繞不開的一環。只要講到波普藝術,必定提到這幅畫。

最後,夢露之所以能夠成為大流量,被人津津樂道,是因為她和肯尼迪兄弟撲朔迷離的情感。能夠和政治扯上關係的美人,史書上總會有她的一席之地。而她在36歲英年早逝,也給世人留下了無限的謎題。

赫本關鍵詞:高貴優雅、時尚先鋒、慈善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赫本的照片,那一瞬間空氣凝結,忘了呼吸,驚嘆這世上還有如此高貴優雅美麗之女子。

赫本自小練習芭蕾形成的高貴優雅的氣質,影響了她一生的事業。觀眾從來不會去質疑,安妮公主看起來不像個公主,因為赫本的氣質完完全全撐起了這個角色。練習芭蕾與營養不良形成的骨感身材,這完全不同於同時代流行的豐滿肉感的身材,也讓她在時尚上展現了不一樣的可能性。

龍鳳配 中的紀梵希禮服

甜姐兒 中的紀梵希禮服

赫本是紀梵希成為一代大師的道路上最佳的代言人,而紀梵希也成就了赫本的時尚icon地位。

晚年的赫本投身慈善,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幫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們,親赴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孩子們吶喊、呼籲和募捐。

如果天使真的存在,我希望她是奧黛麗赫本的模樣!


一個時代的象徵不是僅僅憑出名就可以的,為什麼夢露和赫本會成為永恆,是因為她們自身的行為,風情,和美。嘉寶不美嗎?不是的,她很美,可是大部分人記住了夢露和赫本。一方面是跟風,夢露的捂裙,赫本的安妮公主。另一方面,是純粹的心境,魅力。可能更多的人願意被她們感染,更多的人願意銘記她們,或許換一種說法,是因為太巧了,大家都買她們的賬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