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育,即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今大學教育,吾中華青年輩出,卻不能以青出於藍勝於藍而評判之,何?師之過乎?非也,乃學生之主觀能動性淺哉,乃環境之所處不適也……故,教育以教學為形式,以教學環境,師生之主觀能動所構為一體,有計劃培養國之棟樑,其行乃複雜工程耶


先引用儒家經典《大學》的開篇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高等教育我認為話題比較敏感,不敢大肆批判,筆者比較中立。

首先大家都知道「錢學森之問」,這個問出了教育癥結的根本。這也是幾代人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對於一個十幾億的泱泱大國請多一點耐心。

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改革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如今的「核心素養」,歷經多年,17年中央明確提出了基礎教育改革總目標是「立德樹人」,「核心素養」改革從高中開始實施,具體不談了此處略去三五千字吧……

再想想前些年一直提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也在近幾年實現。

基礎教育的改革如火如荼,一直在接軌西方發達國家。今天可以這麼說基礎教育我們和西方沒有什麼差距,換個角度說我們的基礎教育是比美國成功的(個人認為)。但是高等教育被甩開了多少條街。

想想南方科技大學,這是著名科學家朱清時先生嘗試的一次高等教育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

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杭師大校長葉高翔事件,有理想有想法的浙大副校長調任杭師大,提出「教授治校」,最終因為書記和校長治校理念不同雙雙調離。再想一下我們新文化運動時候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改革,「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教育獨立思想」,「教授治校」等,當時的北大何等的壯觀,多麼振奮人心。

再講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籌辦西湖大學的事情,這是一個良性的發展,這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標杆。

還有一個最近的事件,著名生物學家顏寧教授離開母校清華,回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等等…

我想說的是,中國的高等教育需要一場腥風血雨的改革,需要改陳推新,需要兼容並包獨立之思想,慶幸的是有那麼一批人在努力,他們為了喚醒高等教育一直在拼搏。高等教育改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多一點耐心……


舉個簡單的例子,首先,上大學之前和剛上大學那會,看見什麼事都想第一時間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現在四年過去了,遇到事首先保持沉默,不發表自己的觀點,等待最終的官方結果出來再討論。這是屬於有獨立思想了吧其次,剛開始的時候玩遊戲的時候各種罵人,現在在網上從不說髒話,先講理,如果對方實在太......那就舉報吧。

總得來說,大學教育鍛煉了獨立思維能力,二一個,我的素質提高了真的不是一點。


施一公這樣說:

我們為什麼來大學呢?我以為,是學做人。做人並不是一定要做我們覺得可望不可及的英雄模範,更不是要學八面玲瓏會做人的那個「做人」,我覺得是學做一個健全的、有自信的、尊重別人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大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這樣的人。大學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幫你樹立社會價值觀、人生觀。

真心祝願西湖大學早日騰飛!


無外乎三個方面:第一,思想教育,健全人格,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正常進行社交活動,融入社會。第二,學會學習,大學絕大多數時間自學,更多的是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和同學探索過程中的交流能力。第三,開拓眼界,大學和高中不一樣,你和不同的人交往,接受更高級教育,知識更加深入,接觸更高尖端的科技文化知識,拓展視野,樹立遠大目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