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緒論

1、媒介審判:是指新聞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對被報道對象所作的一種先在性的「審判預設」。它是新聞競爭日趨激烈下的產物,從法理學的視角看,「媒介審判」損害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形象,是新聞媒體的職能錯位,它使得司法獨立和新聞自由的天平過分傾斜,有悖於法治精神。

2、發展傳播學:發展傳播學主要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盛行,其核心內容是:國家的發展尤其經濟發展是一切發展中國家的首要任務,新聞媒介必須服務、服從、促進國家發展尤其經濟發展。因此發展中國家的新聞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同政府保持一致,宣傳政府的施政綱領,十分注重新聞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3、黨報理論:黨報理論最早起源與蘇聯,後來在各社會主義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流行。黨報理論的核心是:新聞媒介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即宣傳工具,必須無條件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

第二章:新聞活動

1、新聞活動: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是人們傳播和獲取新聞的活動。不限於和大眾傳播工具的直接接觸,還包括人們為溝通客觀世界新近變動的情況所進行的一切活動。

第三章:新聞

1、新聞:新聞有兩種並行不悖的定義:新聞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表達了新聞的形式是報道;新聞是新近事實變動的信息,表達了新聞的實質是信息。

2、新聞本源:新聞本源指新聞報道的基礎和客觀依據。這一概念最早由陸定一在《我們對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並對這一概念做了唯物主義論述,認為新聞的本源是事實,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在前,新聞報道在後。事實是新聞的基礎,對新聞有決定作用,新聞是事實的派生物,對事實進行能動的反映。

3、新聞要素:新聞要素是指構成新聞的必需材料。一般包括新聞人物、新聞事件、新聞發生的時間、發生的地點、發生的原因、新聞事件的經過,即5W1H。

4、突發性新聞:是對出乎人們預料而突然爆發的事件的報道。如突然發生的災難,突然爆發的戰爭等。突發性新聞通常有明確的發生時間

5、延緩性新聞:是對逐步發生變化的事情的報道。如物價上漲,政策執行效果等。延緩性新聞往往沒有明確的發生時間。

6、硬新聞:是指關係國計民生以及人們切身利益的新聞,包括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和改變,市場行情的波動,天氣變化,重大災難事故等。這類新聞為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決策提供依據。

7、軟新聞:是指富有人情味。知識性、純趣味的新聞。它通常和人們的切身利益無關,只向人們提供娛樂、知識或茶餘飯後的談資,多屬於延緩性新聞。

8、新聞來源:又稱新聞出處,是指新聞獲得的源頭和途徑。新聞獲得途徑一般有:記者採訪他人,記者現場目睹和查閱有關資料或他人來信這三種。交代新聞來源是為了讓受眾瞭解新聞的權威性、可靠性,並揭示提供新聞的意圖。

第四章: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規定

1、新聞真實性:指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及事實的組合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經過和事物間的相關關係都要經得起核對。

2、新聞失實是指在新聞報道中所闡述的事實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的一種社會現象。新聞失實就其性質來說,可分為:故意性失實,即明知自己所寫的新聞與實際情況不符,卻明知故犯,造成新聞失實;非故意性失實,即在新聞採寫編過程中,作者並未意識到報道的事實與實際情況不符,多半是由於採訪中獲得的原始材料失實導致。

3、新聞煽情和八卦:指在報道中提供帶有娛樂性質的實時信息,只注重選擇離奇的、情緒化的給受眾帶來感官刺激的內容。

4、懸疑新聞:指對尚未發生的或者尚待求證的新聞事實進行不置可否的報道,試圖通過這一點懸疑來吸引和滿足受眾的知情的期待。

5、標題黨:泛指那些利用各種頗具「創意」的標題賺取點擊率的網民和網站管理者。

6、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指傳播主體在報道自身以外的對象時,不能用自己的意識、情感等改變對象事物本來的面目。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的兩個要求:新聞報道的理念客觀,即傳播主體在報道新聞事實時,要超越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自身利益,反映新聞事實本來面目;新聞報道操作規範的方法客觀,其核心是將事實與意見相分離。客觀性原則是實現新聞真實的基本途徑。

7、網帖新聞化:指專業媒體對網路社區上的網帖未經證實即轉發,使得一些憑空杜撰的網路謠言變成有板有眼的社會新聞,甚至經濟新聞。

8、後真相:「後真相」一詞原本用來形容一種不正常的輿論生態,指的是媒體傳播起到的煽動情感、強化偏見的作用所產生的影響超過了客觀事實對人們的影響。牛津字典將後真相定義為: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

9、迴音壁效應:在媒體上是指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上,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複,並已誇張或其他扭曲形式重複,令處於相對封閉環境中的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實的全部。

10、蠶繭效應:是指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

11、合理想像:是指從已知的事實去推測記者沒有採訪到而可能發生的「事實」,並將之作為事實來報道。

第五章: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

1、信息:廣義的信息是指所有對象在相互聯繫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各自的屬性。一般意義的信息指與人類的認識過程和傳播活動相關的知識積累。在新聞學中,信息這一概念指狹義信息即消除守信者隨即不確定性的東西。

2、宣傳:是宣傳者處於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運用各種有意義的符號傳播一定的觀念,以期影響受眾的思想,引導人們的行動的一種社會活行為

3、輿論: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裏,公眾對於特定的社會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度。輿論作為公眾意見,是社會評價的一種,是社會心理的反映。

第六章:新聞事業的產生

1、新聞事業:是指專門從事新聞信息的收集、生產、發布等業務的新聞機構及其各項業務活動的總稱。


第七章:互聯網與新媒體

1、互聯網:是指將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播的計算機系統。

2、博客:是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用戶以張貼文章的形式,發表自己的心得和思想,並與他人交流互動的綜合性平臺。

3、論壇:是一種交互性強,內容豐富而即時的互聯網電子信息服務系統,他提供一塊公共電子白板,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上面發布信息、進行討論和聊天。

4、網上網下互動:是指網民從參與網上羣體性事件即網路輿情事件,延伸成參與社會性羣體性事件。

第八章:互聯網造就傳媒新業態

1、用戶生成內容:指用戶將自己原創的內容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展示或者提供給其他用戶。UGC是伴隨著以提倡個性化為主要特點的Web2.0概念而興起的。它並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業務,而是一種用戶使用互聯網的新方式,即由原來的以下載為主變成下載和上傳並重。

2、眾包新聞:是指新聞機構藉助網路技術組織化地從用戶那裡獲取報道靈感、素材以及資金等幫助的一種新聞生產模式,它是新聞機構和用戶之間一種通力合作。這一概念是伴隨著西方新聞機構仿效商業公司開展眾包式的新聞生產模式而被提出的。

3、迭代新聞:指新聞的報道流程是以互聯網為核心平臺進行的新聞生產,專業人員與用戶進行廣泛深入的互動,在迭代過程中,在快速基礎上,逐漸逼近事件真相,抵達受眾對新聞深度的要求。他是由美國學者保羅·布拉德肖提出。

4、媒體融合:狹義上講,媒體融合指不同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廣義的媒體融合則包含一切媒介及其相關要素的結合、匯聚和融合,如媒介形態,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從動態上來講,它是各種媒體形態的邊界逐漸消融,多功能複合型媒體逐漸佔據優勢的過程和趨勢。

5、融合新聞:又稱「多樣化新聞」,指融合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超鏈接等多媒體產品形態的新聞形態,它是媒介融合的「終端新聞產品」。

6、+互聯網:新聞傳播領域的「+互聯網」是指傳統媒介藉助互聯網平臺,將傳統媒體的內容轉移到互聯網上,常見如」報網互動「、」臺網互動「等。它強調的是順勢創新,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發展既有新聞、信息傳播業務。

7、互聯網+:新聞傳播領域的「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平臺整合統率文字、視頻、音頻、圖片等媒介形式對信息的表達,各種媒體以其不同介質特徵選擇相應的媒介形態和傳播手段、策略。

第九章:新聞事業的發展及其基本規律

1、新聞體制:指新聞事業的所有制性質、決策機構的構成、新聞事業的結構和國家社會對新聞事業的制約機制等。不同的新聞體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決定的。

2、黨委機關報:以刊登政治、經濟方面的硬新聞和發表闡述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令的言論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報紙。

第十章:新聞媒介的性質

1、新聞媒介的共性:是新聞媒介的一般性質。是指包括各個時代、各個國家、各個階級、各種類型的所有新聞媒介的共同特點。

2、新聞媒介的個性:是指具體的某一類或某一家新聞媒介在內容選擇、編排方式、行文風格上的與眾不同之處。

3、新聞媒體的雙重屬性:是指新聞媒體一方面作為反映意識形態的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屬於上層建築範疇,另一方面新聞媒體本身屬於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屬於信息產業範疇。「事業性質,企業管理」是我國新聞媒體雙重屬性的外在表現形式。

第十一章:新聞事業的功能與效果

1、新聞媒介的傳播效果:是指新聞媒介所傳播的信息對受眾的思想、態度、行為等方面所產生的實際影響。

2、新聞媒介的功能定位:是指確定媒介所要擔負的職能和所要發揮的功用,它是根據媒介在分析受眾需求、自身情況和要實現的傳播目的的基礎上,在新聞媒介的五大一般功能中選取幾項組合而成的,是由新聞媒介的實際主持人主觀決定。

十二章:黨性原則是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制度

1、黨性原則:是指黨報要按照黨的綱領、策略原則和黨章辦報,是列寧在堅持馬克思、恩

格斯辦黨報的準則的基礎上,明確、正式提出的。黨性原則不僅是中國共產黨,而且是整個國際無產階級政黨新聞事業的一個根本性原則和光榮傳統。

第十三章:輿論引導與輿論監督

1、輿論監督:指新聞媒體公開揭露、批評政黨、政府、公職人員以及社會一切違反法律和

社會公德的言行。輿論監督的主要監督對象是政府和政府的公職人員

2、輿論引導:指新聞媒體勸服大眾尊重、遵循實行國家的法規、社會公德及政府的方針政

策,以達成社會共識,形成共同行動。輿論引導的主要引導對象是一般公眾。

第十四章:大眾傳媒與社會

1、媒介生態環境:指媒介體統與其他社會子系統相互關係的總和。

2、政治參與:公民或公民團體影響政府活動的行為,政治參與的目的是參與政治決策。

3、政治文化:關於政治體系或體系之內人們的態度、信仰和感知,也包括關於政治目標的

知識和信息。

4、軟實力:指一個國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價值的感召力和國民形象的親和力釋

放出來的對世界的無形影響力。

第十五章:新聞自由與社會控制

1、新聞自由:新聞自由就是在新聞傳播領域內的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包括新聞採訪自由,

傳遞自由,報道自由,和收受自由,廣播電視波送自由。新聞自由1644年英國政治思想家約翰.密爾頓在《論出版自由》一書中提出的。

第十六章:新聞媒介的運行體制和管理模式

1、媒介管理:一方面指國家對媒介傳播、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也指媒介內部對

決策、監督、傳播、經營等活動進行制度性管理。

2、中央廚房:指有全媒體記者採集包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媒介形態的素材,放入

全媒體資料庫中由編輯進行二次加工編輯,供各種傳播媒介屈才使用的媒體運作模式。

這一概念源於連鎖餐飲行業,傳媒業的「中央廚房」的基本理念是打通媒體內部、不同媒體之間、媒體和其他社會系統間的壁壘,整合資源,藉助開放和協作的平臺,在業務層面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工作格局。

第十七章:傳媒業經營

1、精準營銷:在精準定位的基礎上,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個性化的顧客溝通服務體

系,把營銷信息精確推送給商家的目標消費者,實現企業可度量的低成本擴張之路,

第十八章:新聞媒介的受眾

1、受眾定位:指確定傳播媒介整體和所設欄目的明確的傳播對象,包括一家媒體的整體受

眾定位和媒體的各個分設欄目、頻道等方面的特定受眾定位兩個部分。

2、知情權:在新聞傳播領域,知情權指受眾通過媒介獲取有關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及與本人

相關的信息的權利,包括政治知情權、司法知情權、社會知情權和個人信息知情權。3、表達權:指符合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新聞媒介的表達自由和受眾通過新聞媒介表達自己

意見的權利和自由。

4、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指受眾藉助新聞媒介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公共領域內的部門

和各項活動依法行使批評建議和監督的權利,及受眾針對新聞媒介的活動所行使的批評建議和監督的權利。

5、媒體認知:指受眾自身如何認識媒體,如何定位自身與媒體的關係。這種認識會隨著受

眾自身變化和媒體變化而發生改變。

第十九章:新聞生產和新聞選擇

1、新聞生產:指新近變動的事實經過加工形成新聞作品的過程,它不僅僅指事實經過採寫

編最後成為新聞作品這樣的一個生產流程,更指新聞生產者經過有意識加工的產物。2、新聞生產場域:指新聞生產過程中,新聞生產者與社會各方的客觀關係。這些關係對新

聞生產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和壓力。

3、二次售賣理論:二次售賣理論指的是媒介單位先將媒介產品賣給終端消費者(讀者、聽

眾、觀眾)。然後,再將消費者的時間(或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或廣告主的過程。簡而言之,第一次售賣,媒介向受眾提供信息,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消除信息的不確定性,這裡售賣的是信息,信息是商品。第二次售賣,將受眾的注意力,售賣給廣告商,受眾的注意力是商品。

4、新聞選擇:是指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實加以鑒別,選出新聞媒介值得傳播的事實的過

程。新聞選擇是對事實的選擇。

5、新聞敏感:指新聞工作者迅速、及時識別新聞價值的能力。

6、新聞價值:指新聞事實本身所包含的滿足社會需求的素質的總和,是事實本身包含的引

起社會各種人共同關注的素質。

7、宣傳價值:指事實本身所包含的有利於傳播者、能夠證明和說明傳播者主張的素質。

第二十章:中國的新聞改革

1、事業性質、企業管理:在保證黨的新聞事業是黨的耳目喉舌的前提下,以企業管理的方

式來經營新聞媒介。

2、製播分離:指媒體生產過程中,只製作新聞節目及部分核心節目,其他大部分節目由獨

立製作公司提供。

3、編營分離:指將內容生產和經營活動分開,內容生產在不受經營幹擾下獨立完成,以確

保其真實、全面、客觀、公正。

4、小新聞:指以採寫編評、媒介管理經營等新聞業務和媒體內部業務為主的新聞學教學與

研究。

5、大傳播:是指新聞學研究突破」小新聞「的框架,視野不再侷限於媒體內部,也突破以

「受眾為重點、效果為目的」的大眾傳播學領域,而是以互動、溝通為重點,在更廣闊的失業中探索信息傳播與社會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之間關係的宏觀研究。「大傳播」以互聯網為基礎、以信息傳播為重心、以溝通互動為目的。

第二十一章:新聞工作者修養

1、新聞專業理念:指新聞媒介必須以服務大眾為宗旨,新聞工作必須遵循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

2、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工作者自立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種自律,藉助於輿論力量促使新聞工作者自覺遵守。

weidian.co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