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被什麼看哭的新聞


在採訪中,記者流淚,差不多就代表他的素質不職業和報道失敗。因為你流淚就意味著喪失報道的資格和立場。因為你看到的,永遠是需要證實的信息,事情沒搞清楚之前先被表象弄哭了,這是對新聞事實丟槍投降的表現。即便是面對災難,不幸的人們痛哭流涕,生離死別,記者也要忍住,因為一顆冷靜的心有助於幫自己弄清楚其他報道要素。

事實上在我的從業經歷中,新聞工作者的淚點是相對高的。因為當記者,入門都是從車禍、火災小現場開始,生離死別是入門級的刺激和見聞,一天至少一個這樣的現場,圈子裡流傳一個冷酷的笑話:死人的稿子都不能保證見報,得死得有特點的稿子才能見報。

更何況,很多的情況,記者需要對方痛哭流涕的鏡頭,還特意用殘忍的技巧去引導對方痛哭流涕。比如我曾經幹過,孩子野浴淹死了,但是父母陷入木然之中。我需要父母痛哭流涕的鏡頭,採訪之後也沒有這樣的鏡頭,拿過孩子一張照片看,孩子父母果然爆發出來哭了,照片也拍好了。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罪過,一方面,過程是不道德的;但是另一方面,我拍出的照片能體現野浴對一個家庭的災難性後果。這是個悖論。

但是說到記者流淚,也有特例。2008年汶川地震中,央視記者李小萌路上遇到一個回北川家裡看看的災民老爺子,完全是隨機路訪,記者問「現在家那邊安全嗎?」「沒有人陪你回家嗎」,老爺子說沒事的,政府也允許回去了,就和記者道別了。老爺子全程木訥。

眼看快要告一段落了,突然老爺子轉過頭來,依舊木訥,喊記者「姑娘」

「怎麼了大叔?」

破衣爛衫,家都平了,表情很懦弱的老爺子說,「你路上也要小心啊」

記者說「好的大叔,您也保重!」

轉過臉來,這記者就失控,對著鏡頭痛哭了。

這痛哭,沒人會說不職業,不專業。


大概是對自己的專業與職業愛的深沉。
之前看柴靜的《看見》,她說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還被前輩說過她這一點。我覺得淚點低也是感性的表現吧,感性可以看到考慮到更多別人想不到的方面,當然也很容易落入自己的想法中無法自拔。就像有人很理性,有的人會覺得這樣的新聞報道客觀全面,但少了那麼一點人情味。
額,這類標題大多為標題黨,某種程度上是不專業的表現。個人接觸到的記者淚點倒都不低,大概見過的事太多了,動不動就哭還怎麼客觀公正得報道呢。
因為見過了太多事情

無論多難過能做的也只有客觀稱述

我們是有感情的媒介

卻不能把感情釋放在媒介裏

身為新聞人,流淚真的因為情懷,更多的是無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