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学习历程(P)与大学审查实务 静宜大学教务长林家祯 。(图/招联会提供)

▲静宜大学教务长林家祯与学生分享,备审资料大学端到底看什么?(图/招联会提供)

文/大学招联会公共事务经理徐菁穗

个人申请入学的第二阶段指定项目内容,各校系要求的不同,包括了高中(职)在校成绩证明、自传、读书计划、竞赛成果或特殊表现证明、大考中心的英听测验证明、或是英语能力检定证明、以及师长推荐函等。

其中,撰写自传、读书计划,许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著手,不少人都会参考历届优秀学长姊「传承」下来的「范本」。

范本、天化乱坠止步

在大学招联会最新剪辑录制的「学生学习历程(P)与大学审查实务 静宜大学教务长林家祯」的影片中,静宜大学教务长林家祯就特别提到,大学教授们经年累月已经看过太多的书面审查资料,哪些「手法」相近,大学教授非常容易辨识这些「范本」出自哪一所高中的版本,明明要申请「资管系」,照抄学长姐样本写的「社工系」,乌龙的情况屡见不鲜。
资料大同小异无法获得评审老师的青睐外,若是写得天花乱坠,或是找人操刀,大学教授是有能力分辨的,并利用面试的时候测试,很容易被拆穿。

审查关键在于凸显自己的特色

林家祯强调,无论是自传、读书计划、所有的书审关键是「凸显自己的特色」,书审资料的内容、配合的素材呈现出的特色,必须能与申请系所之间有关联,「兴趣不会突然从石头缝蹦出来」,一定有迹可循。

尤其提醒,个人申请书面资料只看高中阶段,国小、国中的奖状等,除非是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且与申请校系的动机有其一贯的脉络,否则就不用特别列举。其他让评审老师印象深刻的「怪」场面,是资管系面试,却坚持拉小提琴,仅有10分钟面试时间就占据了3分钟很难理解。

选填志愿前,学生真正该做的是好好的分辨自己的兴趣、性向、适性选择。过去面试学生的经验中,最常听到学生回答选填资管系的理由是「分数刚好」、「我爸妈决定的」…..选择与自己的兴趣性向无关,大学校系的很不希望学生念了四年后才说「我不知道我要干嘛」。

林家祯形容,有些孩子适合在小池子里面当大鱼,有自信、充满热情,会有很好的表现,有的是适合在大池子里当小鱼,受到激励能立刻继续冲刺,怕的是莫名其妙的被丢进大池子,然后被食人鱼吃掉,孩子受挫、找不到成就感,干脆自我放弃,家长应该思考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色,然后放进合适的池子、耐心的培养。

有关于「学生学习历程(P)与大学审查实务 静宜大学教务长林家祯」的影片,考生与家长不妨利用寒假期间上网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