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楊孟立、李金生╱金門報導】

「我的父親叫張存玉,陸軍第10師28團2營士官,1947年來台,陣亡於八二三戰役,如果誰有他服役時的照片,拜託請聯絡我。」這位大陸老翁從未見過生父,這是海峽兩岸無數離散悲劇的縮影。

張成思尋根 父叫張存玉

國防部昨天舉辦八二三戰役60周年紀念暨公祭,71歲,來自山東煙台的張成思在子孫陪同下,捧著供品來到金門太武山公墓,祭拜素未謀面的亡父張存玉。

1947年國共內戰正炙,張存玉隨著部隊轉進台灣,那一年,歷史的巨輪還沒來到大江大海的1949,可是骨肉分離的悲劇已在神州各地上演。年輕士兵以為只是暫離家鄉,很快能回來,沒留下任何信物,殊不知,這一走卻成了永別,從此斷了音訊,而當時的張成思還在母親的肚子裡。

身為遺腹子,又是國民黨軍隊的家眷,張成思的童年並不好過,雖然從小就有「尋根」念頭,但母親不願多談父親,只知道人在台灣,「我想要更了解父親,但是腦海中所想像的父親,卻連五官輪廓都沒有。」

父戰友來信 才知葬金門

本以為這輩子與父親無緣,孰料去年收到父親同鄉戰友寄來一封信,張成思才得知父親陣亡於八二三戰役,並葬於金門太武山公墓,他立即與兒子前往祭拜。

「原本有很多話想對他說,但一站在墓前,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畢竟說再多他也都聽不到了。」朝思暮想了幾十年「父親」的模樣,想不到,竟是一塊長方形的灰色石碑。雖然出發前早就知道這件事實,但是親眼見到了,還是忍不住老淚縱痕,撫著冰冷的「父親」痛哭。

張成思昨天又與兒孫來到太武山公墓,這一次,心情鎮定許多,不再輕易落淚,然而,無法填補腦海中父親的模糊形象,始終是心中的遺憾,「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我卻兩者都不可得。」他激動說,第二次來金門,除了祭拜父親外,還有另一個目的,希望能找到紀錄父親身影的任何一張相片。

想見父身影 盼奇蹟再現

那個年代相機並不普遍,更別說照片保存不易,張成思心裡明白,要找到父親的照片,除非奇蹟發生。不過,既然父親的戰友都能寄信到他手上,為什麼不會再有第二次奇蹟發生?他不厭其煩地向在場的媒體、參戰官兵、遺族代表重述:「我的父親叫張存玉,陸軍第10師28團2營士官,1947年來台,陣亡於八二三戰役,如果誰有他服役時的照片,拜託請聯絡我。」

前總統馬英九在祭拜八二三戰役烈士後,接受了張成思的陳情,並請託國民黨立委楊鎮浯協助,看能否有辦法找到任何一張拍下張存玉身影的相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