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文武兼備,既是謀臣又是名將,與苻堅君臣相得,堪比周武王和姜子牙、齊桓公和管仲、秦孝公和商鞅、劉邦和張良、劉備和諸葛亮、李世民和魏徵、趙匡胤和趙普、朱元璋和劉伯溫。

我覺得,要排名應當也是在這些人中排名。

王猛所處時期是東晉十六國,北方前秦和前燕對立,南方是東晉,三強並立,與三國時期極為相似。

王猛最終滅前燕,一統北方。

當世名將,前秦有王猛,前燕有慕容恪、慕容垂,東晉有謝玄。

秦燕晉三國的結局是,王猛滅前燕一統北方,苻堅徵東晉被謝玄擊敗,北方大亂,慕容垂復國是為後燕,姚萇殺苻堅是為後秦。

應當說,王猛輔佐的前秦最初也是三分天下,但王猛滅了一國,一統北方,其功業比諸葛亮要強。

無奈天不假年,王猛只活了50歲,尚不及諸葛亮的54歲,否則以王猛之才,一統天下也未可知。

同時,王猛相當於劉邦的張良+韓信,朱元璋的劉伯溫+徐達,不僅有謀,而且善戰。

在武廟十哲七十二將中,姜子牙主祀,張良、諸葛亮同列武廟十哲。

而十六國時期入選七十二將的只有兩人:王猛和慕容恪。

十六國時期因為是五胡亂華,多不被正統史觀所承認,但王猛和慕容恪均文武兼備,分別使前秦和前燕臻於極盛。

在古代,姜子牙是兵祖,張良是謀聖,地位超然。

管仲和商鞅的地位在於對制度的奠基,魏徵、趙普並非將才,能與王猛相比的就是諸葛亮、劉伯溫。

如果一定要比,劉伯溫輔佐朱元璋一統天下,王猛輔佐苻堅一統北方,諸葛亮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功業排名便是如此,但若論個人能力,我覺得王猛更勝一籌。


王猛的綜合能力,在臣子中,應該是第二吧。

必須強調,是在臣子中。

因為,許多君王,能力比臣子更突出,比如李世民,比如曹操,比如朱棣,比如趙匡胤,比如劉御,比如項羽。

像朱元璋,劉邦,雖然個人能力差一點,但是用人能力是一流的。

如果把古代的臣子的能力簡化為統帥值,智力值,政治值的話,那麼:

諸葛亮——統帥99,智力100,政治100

王猛——統帥99,智力99,政治99

韓信——統帥100,智力95,政治88

蕭何——統帥80,智力95,政治99

張良——統帥85,智力100,政治95

李靖——統帥100,智力95,政治90

白起——統帥99,智力90,政治85

劉基——統帥85,智力95,政治96

王翦——統帥98,智力90,政治88

衛青——統帥96,智力88,政治92


王猛很猛,在亂世之中蕩平大小軍事集團,幫助苻堅建立起基本統一北方的政治集團,並舉賢任能,明法肅清。耍的了陽謀,使的了毒計,出為名將攻池掠地,入則良相輔君治國,集兵家法家儒家於一身,被稱為功蓋諸葛第一人。單論某一方面,可能並無優勢,比如吳起,李牧都可能在軍事方面勝過,可是能和他比較的得是文武德兼備纔好,這樣就少了很多競爭對手。

所以比較知名的有姜太公,諸葛亮,李世民,范仲淹,于謙,曾國藩吧。

但是李世民殺兄逼父,有瑕疵。於少保,過於光明磊落,否則也不至於如此下場。曾國藩,軍事水平其實一般。范仲淹沒有王猛的功績。

而諸葛亮個人認為要比王猛靠前一些,畢竟二人面對的對手不一樣,可用的力量不一樣,諸葛亮的對手都是曹操,手下有曹洪曹仁荀彧司馬懿賈詡鍾會鄧艾等,孫權手下有周瑜魯肅等。王猛的對手就相對容易一些。

而劉備可用軍事力量也沒有苻堅那麼多吧

所以,個人覺得王猛可排前三。


本人寫詩評百家將,曾寫道王猛是當時南北朝時期,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是受歷史環境的影響,顯得不是特別耀眼,但要說起王猛的能力和作用,那絕對能排在前三,一人可抵漢初三傑、臥龍鳳雛。

1.內政比蕭何。王猛生於亂世,也期待有所作為,可惜早期沒遇到明主。天下英豪俱知王猛,東晉桓溫曾力邀,但王猛認為桓溫心術不正,東晉朝廷昏憒,甘願隱居華山。後被前秦大臣呂婆樓推薦給符堅,兩人相逢恨晚。王猛助符堅登位,符堅對王猛推心置腹,無比信任,內政外交軍事全交王猛處理,裁決一切事務。選拔人才,抵制權貴,勸課農桑,興修水利,短短几年就治理的井井有條,這也不啻一次商鞅變法。

2.謀略比張良。對各國之形勢、將帥之長短了如指掌。能根據實際制定合理戰略,鞏固西北,爭鋒東南,先統一北方,再統全國的戰略方針。在具體問題上,也良謀盡出。比如前燕強大,慕容家族名將如雲,王猛能固守以待時機,最終滅之;告誡苻堅對東晉暫時不要強攻,趁其內亂再打,符堅不聽,結果大敗;勸符堅殺慕容垂,符堅愛才未採納,結果慕容垂反叛建立後燕。王猛一生可謂算無遺策。

3.軍事比韓信。王猛剛當政時,強敵環飼,常率軍攻伐,戰無不勝。先蕩平西陲,再翦滅前燕,都是王猛的功勞。最有名的戰役,當屬以驕兵之計於蒲坂擊敗苻柳叛亂;先救後圖,破釜棄糧,力克前燕五倍之敵,一統北方。韓信尚說,劉邦可帶兵十萬,而滅前燕時,王猛卻說:主上就不用去了,我去足夠!何等霸氣!

4.德品比諸葛。王猛在前秦,全權處理所有大事,操勞一生,鞠躬盡瘁,去世時僅50歲。比諸葛亮一般勤政,而功績卻超過了諸葛亮。

縱觀歷史,能如王猛這樣的全才,委實不多見,各方面都能向最高水平看齊。吳起強而無德,諸葛勤而無功,三傑優而不全,後世難有匹敵者。因此,位列前三應當不難。


公元354形勢地圖

一、捫蝨而談

東晉永和十年(354年),東晉大將荊州刺史桓溫北伐前秦,一路高奏凱歌,連戰連捷。

大軍直逼長安,駐軍灞上。

兵臨城下,關中父老無不歡欣鼓舞,爭著牽牛殺羊來慰勞晉軍,許多老輩都激動地熱淚橫流:「想不到我還能再看到咱們自己的部隊!」

桓溫的大營外來了個年輕人,麻布短衣,卻長相雄偉,氣場非常大,直接求見桓溫。

桓溫見他,請他談談對時局的看法。

面對著桓溫帳下的眾多賢士大夫、高級將佐,年輕人從容不迫地談論著當前的國際形勢和未來大致的走向,邊談邊從布衣裏捉出蝨子掐著玩,那種旁若無人的大氣,指點江山的豪邁,把所有的人都鎮住了。

桓溫問:「我奉天子之命,率大軍徵討逆臣。三秦的英雄們為什麼還不來見我呢?」

年輕人說:「將軍不遠萬裏,深入敵境。長安近在咫尺卻不渡灞水,大家不明白將軍的意思,所以沒有來。」

一語道破真相,拿下長安不難。桓溫不願為此消耗自己的力量。有養寇自重的自私之心。

高手之間的交流,點到為止,桓溫沉默了,久久地看著年輕人,說:「江東那邊,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你。」

這年輕人就是十六國最了不起的豪傑,王猛。

一個被後世視為媲美諸葛亮的真英雄。

沒多久桓溫糧草跟不上,前秦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晉軍不得不退。

桓溫請王猛和他一起回江東,許以高官厚祿。

王猛和老師商量,以為桓溫必是晉室的曹操,不能和他搞在一起,況且機會還多,於是留在北方。

二、君臣際遇

王猛字景略,青州人。

少年時的奇遇和張良遇到黃石公一樣神奇。

他家貧以販賣畚箕為生。

一次在洛陽,有人出大價錢向他買畚箕,可身上沒有現錢,讓王猛和他一塊去拿錢。

小王圖他的價錢高,興沖沖地跟著就去了。

走著走著,進了深山,一個白髮老人,在許多人的簇擁下端坐在前。王猛急忙向前行禮,老人笑道:王公,你不必拜我。

給了十倍的價錢。

王猛認出是在嵩山。

這個傳奇暗示王猛以後會成為大人物,「王公」這稱謂不小。

也可以說王猛後來就是跟著老人學了很多經世之學。

王猛長大,碰上北方羯人建立的後趙政權內亂,政局混亂,民不聊生。王猛隱居在西嶽華山,潛心修習軍事政治,成為一個深沉剛毅,見識非凡的真才實料的人物。

後趙大亂,氐人苻洪崛起,到他的兒子苻健繼位,建立了氐人的政權「秦」,史稱前秦。

桓溫伐秦,王猛去見他時,正三十歲左右,風華正茂,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但他審時度勢,正確地判斷不能跟桓溫同上一條船,他繼續等待下去。

秦親王苻堅,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有清平天下的大志。

爺爺苻洪聽說苻堅喜歡讀漢人的書,很高興,說:「咱們這些胡夷,只懂得喝酒打戰。這小子想讀書!好啊!」

苻堅聽從部下呂婆樓的推薦,召見了王猛,兩個真英雄一見面,迅速濺出激情的火花。

一通深談,王猛非凡的見識把苻堅吸引住了。

苻堅說我們倆的相遇,就是劉玄德碰上諸葛孔明的現代版啊。

三、治國興邦

當時秦的皇帝是苻生,一個暴虐無比的惡君,殺人如兒戲,根本不把人當人。

他是個獨眼龍,爺爺苻洪和他開玩笑說:「聽說瞎小孩哭起來只有一行淚,是嗎?」

苻生一言不發,撥刀把瞎眼刺出血來,恨恨地說:「這個纔是一行淚!」苻洪又氣又驚,狠狠地鞭打他。

苻生硬硬地說:「我能忍受刀槍,受不了鞭打!」

這樣一個暴力狂虐待狂,長大後卻因為一個傳言「三羊五眼」,繼承了皇位。

無法無天,亂殺亂鬧,國家危險,人民塗炭。

苻堅在臣子們的擁戴下,發動政變,殺了苻生,登上了秦的皇位。這是公元358年間的事情,同年十二月,王猛被任命為秦國的尚書令,開始走向政治大舞臺。

王猛施政,任命賢人。

有罪必罰,有功必賞。狠狠打擊氐、羌貴族無法無天的勢力。

老前輩氐族人樊世罵王猛:「你有什麼功勞,身居要職?我們種樹你來乘涼!」

王猛冷笑道:「不只是這樣,還要你煮好飯端上來給我!」

樊世稱要讓王猛頭懸長安城門!

苻堅大怒:「不殺這個老氐不行了!」

終於殺了他,打壓住氐人頑固派的囂張氣焰。

在苻堅的信任和支持下,王猛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提拔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進入領導層,賞罰分明,考覈公正。前秦國勢大盛,百姓富足。民謠唱道:「長安大道,楊槐蔥蓉;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一片國富民安的繁榮景象。

苻堅贊道:「今天我才知道國家是要法治,皇帝才如此尊貴。」

稱讚王猛比姜子牙還偉大。

四、統一北方

十六國最有希望統一全國,結束分裂局面的政權,就是王猛、苻堅合作興旺的前秦。

十來年的改革,前秦國力大增,在與北方各勢力的交戰中,王猛體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華,攻必克,戰必取。

到公元367年,鮮卑代國、匈奴、烏丸等都歸順前秦。

再敗東晉、平隴西羌、破前涼國,並徹底消滅氐族貴族苻氏中的反叛勢力。

整個北方,只餘鮮卑慕容氏創建的前燕帝國,成為秦國要消滅的下一個大敵。

其時的國際人才,前秦王猛、前燕慕容恪、東晉謝安被後世推崇。慕容恪死,其弟慕容垂依舊了得,苻堅不敢相逼,不料燕人自作孽,迫害慕容垂,逼得他出走投奔前秦。

苻堅聽說慕容垂前來,大喜,親自出迎。

握手道:「天生英雄人物,一定會在一起創建大業。」

封慕容垂為冠軍將軍。

這樣前秦的隊伍裏,龍蛇混雜。

慕容垂、羌人姚萇等都是不甘人下的梟雄人物,強大的前秦暗藏危機。

369年,晉桓溫北伐前燕。

王猛出師助燕大敗晉軍,燕人背約不予酬勞。

369年秋地圖

前秦大舉伐燕,連克洛陽、滎陽、晉陽,直逼燕人首都鄴城。

王猛誓師:必一戰克敵,揚名立功,報效國家。

猛將鄧羌號稱萬人敵,為朋友徐成求情不成差點要和王猛開打,王猛善於變通,赦免徐成,表揚鄧羌義氣。

開戰前又允諾鄧羌要「司隸校尉」的要挾,以國家大利益為先,調動起將士們的積極性。

370年地圖

鄧羌狂喜暢飲,與徐成等英勇衝鋒,王猛揮軍進攻,打得燕軍大敗,被殲滅十幾萬人馬,鄴城被攻陷,燕國滅完。

五、遠見卓識

前秦統一了北方。

王猛輔佐苻堅,治理國家蒸蒸日上。

可惜死時才五十一歲。

正如苻堅自己說的那樣:「老天不願意讓我一統天下吧?怎麼這麼早就把我的王景略給帶走呢?」

375年,積勞成疾的王猛去世,苻堅大哭,秦國上下更是哭聲震天。

這個大帝國的實際掌舵人太早死去,前秦的前途迷茫。

王猛非常提防慕容垂,勸苻堅:「慕容垂父子,是龍虎般的英雄,不會聽命於人。應該早點除掉他們。」

苻堅不同意。

臨死前,王猛給苻堅幾個建議:

一是不要輕易發動對東晉的戰爭。東晉君臣團結,又人心所向,正統中華(稱為正朔),不易攻取;

二是要防備鮮卑人、羌人,這些是我們的世仇,要想辦法慢慢消滅他們。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王猛的遠見卓識,端的不凡。

苻堅沒聽他的話,發動攻晉戰爭,淝水之戰大敗而歸,內部矛盾大爆發。

慕容垂恢復燕國,史稱後燕;

慕容德又建立西燕;

鮮卑、西羌乘機發難,割據稱雄,前秦崩潰,天下再次大亂。

苻堅最終被羌帥姚萇打敗,縊死在五將山新平佛寺內。

王猛一死,苻堅沒了頭腦,整個前秦帝國也沒了動力。

南北朝到589年結束,從王猛去世開始算,共214年,也就是如果王猛活著,全國統一有可能提前兩百多年!

後世不少人把王猛和諸葛亮相提並論,不是沒有道理的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