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體育版新聞無不圍繞著華人之光林書豪,他在世界籃球殿堂NBA的傑出表現。身為台灣人,能夠看到子弟在海外有這樣的成就當然會讓我們覺得與有榮焉。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背後的意義並不是那樣簡單的。

在進入紐約尼克隊之前,林書豪曾被所有的NBA球隊都拒絕簽約,連坐板凳球員都在去年連續被兩支球隊踢走。更別提當初因為沒有一個NCAA的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就讀,以至於他不得不選擇進入那個並非以運動著名的長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在得到當前的榮耀之前,他所曾經過的這些彎曲挫折,卻正是我們一般台灣學生或父母所避之惟恐不及的。這樣的林書豪,似乎才是我們在「與有榮焉」時所應深思的一面。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林書豪的父母,當時難道不會覺得讓這樣會念書的孩子去打球太可惜了嗎?那不是只有「不會讀書的孩子」才作的事嗎?不能進入籃球傳統名校不就表示一種挫敗嗎?後來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不就表示他應該走進華爾街才對嗎?若早知道要去NBA打球,那些高額的學費豈不就白白浪費了?又為何非要去挑戰那幾乎沒有亞洲人可以生存的地方,經歷這麼多失敗、冷落、與屈辱?如果走一般人的路,作爸媽可能還可以用關係拉你一把呢!

這些話聽起來都很熟悉?只是並非發生在林書豪身上,而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身上,反應出許多台灣中產階級父母對子女生涯規劃的一種「強迫性焦慮」。嘴巴上說是為了子女好,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所以我們很少在乎孩子的興趣,只想培養他們才藝;我們不鼓勵他們尋求人生的夢想,只想讓他們走在一條我們放心的道路:與別人一樣拼明星學校、選熱門科系與作別人羨慕的職業。這樣的想法雖是出自於父母親的「善意」,但卻根深蒂固於我們社會,成為台灣教育改革始終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也是正是林書豪的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與我們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去年十月份,林書豪與其母親吳信信接受台灣好消息電視台的專訪,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是甚麼樣的家庭教育幫助了林書豪經歷這一段尋求夢想、忍受挫折、然後逐夢踏實的過程。因為信仰的關係,林書豪的父母在孩子打籃球的這件事上學會放手,讓他追尋上帝在自己身上的特殊計畫。他們明智地注重品格培養而非最後的成果,使得林書豪不會在輸贏的壓力下患得患失,反而更能謙遜感恩地享受籃球的樂趣,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並未有這樣的信仰思維,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林書豪與其家庭的例子,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及早尋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引導合適的道路,接納他們的跌倒與失敗,並繼續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的夢想。這可能會是一條與他人不一樣的路,無法馬上有清楚的結果可以期待,但我們卻可以與孩子一起經歷生命中真實的歡笑與淚水。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作者: 王道維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5日 上午10:33

(作者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看完這篇報導~心中有許多感觸一下子理不清~想前想後...以前,回想父母是怎麼栽培我,現在,看著我的老公是怎麼被公婆栽培出來,未來,我要怎麼栽培我的孩子???

做為父母的,對孩子有諸多期盼,當然永遠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一生可以快樂的過!

回到現實,父母很自然都會以過來人的身分,去替孩子著想,不管是東西方,不管是約束不約束,不管是用心不用心~

都會在孩子身上一點一滴的影響~一點一滴的看她們轉變成長,

我對於孩子沒有很遠大的夢想,當初懷孕時,每次拜夫家娘家的祖先或神明,心中默念的幾乎都一樣,希望女兒健康快樂,聰明活潑,漂亮可愛,幽默善良!

岢岢出世以後,也幾乎有8成和我心中所想的寶貝一樣快樂!我也已經很滿足了!

一路照顧岢岢,是家裡的第一個長孫~她的教育也格外倍受重視,婆婆又是善於言教又是做生意,對孫女的期待不外乎要她將來繼承成為第三代傳承下去!

我想身為岢岢的媽咪~雖然同樣重視孩子的品格養成~但我並不希望把期望帶在嘴邊,要她將來做什麼什麼,什麼什麼不能做之類~

我只是一日日一天天的,把"健康"和"習慣"打下堅固的基礎~

這才是對我的寶貝女兒最重要的事情~

以強壯的身體和健康的人格,將來才能有堅強的能力自己可以面對一生的險阻~

我只想去定下一些目標,讓"自己"可以在對的時間上實踐對女兒的承諾~

例如:  幼稚園和小學~1.目標是運動和閱讀,功課名次不在考慮範圍內,這個階段的目標是盡量給孩子有一個正常的童年!"習慣"才是父母應該從小要關照注意的!身教重於言教原因在此!

                              2."數學邏輯"和"語言",我認為是從小培養才能循序漸進的~不是為了要考高分,而是在生活中可以舉一反三,推演能力好,對任何語言的學習興趣不減,將來才會有更好的人際觀,社會觀和國際觀去感受接觸,體驗彩色的人生!

         國中~1.大孩子要"學足"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為目標~所以找到興趣和天分就給予孩子空間和時間,但要輔助孩子知道興趣和天分不是一時,而是要分配時間和對應現實面,例如學鋼琴以後要面臨考照,而不是遇到考照才逼孩子繼續前進!練跳舞以後會有什麼情況要繼續,讓孩子一步步的進入狀況,不需要為了躲避繁重的課業而逼自己去轉移目標!或是還用應付的態度來學習! 

                  2.除此之外,也會有一個特立的目標~希望孩子能在青少年之前,懂得什麼是施和受的愛~一個假設的30天的義工是我希望孩子能實踐的目標!分成幾段去做幾天的義工都無所謂,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從"做中學"得到愛是無私和快樂的!這份感恩的心!

        高中或專科~是面臨將來要就業或學業的分水嶺,她的疑惑和不知所措和對追尋未來的夢想都會在此時更深刻!! 我的目標是孩子永遠有我的支持和鼓勵為目標,不會以學業或父母的期望來設定目標~而是孩子應該在這階段要多了解社會的現實面,多去接觸一些專業的領域,從中知道學業和自己的夢想之間有沒有聯繫,畢竟台灣學校的教育已經和社會脫節,但是證書和社會的考量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孩子的夢想若是想要達成,有些學業背景需要自己完全了解才有動力去做,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淪落到,要父母推動才能達成實現夢想的被動者!!

        這是我自己預設的目標~希望我不會一直逼迫孩子去做任何事情,只是為了達到我或任何長輩以前未達成的夢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