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蔡鍔不死,以他善於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和堅定反封建的革命性,一種可能是蔡鍔會設法統一四川、雲南,成為與馮玉祥一樣的,傾向革命的西南軍閥;一種可能是蔡鍔思想發生轉變,與孫中山一起領導國民革命,支持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新三大政策。但是,歷史沒有假設,蔡鍔就是一位反封建、維護民主共和的領袖和鬥士!

1.蔡鍔。網路配圖

蔡鍔(1882.12.18--1916.11.08),原名艮寅,字松坡 ,湖南寶慶(今湖南省邵陽市 )人,民國初期傑出軍事領袖。

2.蔡鍔。網路配圖

1899年,蔡鍔赴日本就讀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面對清王朝的黑暗腐敗統治,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3.蔡鍔書法。網路配圖

1900年,蔡鍔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並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並形成了「因時以制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軍事理論和實踐。4.蔡鍔。網路配圖

1904年初,蔡鍔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歸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暗中「絕對同情支持」同盟會。

5.蔡鍔和長子。網路配圖

清宣統三年(1911),蔡鍔先任雲南新軍第19鎮第37協協統,後任雲南都督。他革除弊政、整頓財政、裁減軍隊、興辦教育、開發實業,使雲南呈現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6.蔡鍔指揮刀。網路配圖

1911年10月30日,蔡鍔任總指揮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領導雲南新軍響應武昌起義。雲南辛亥革命成功後,任雲南軍政府都督。7.小鳳仙。網路配圖

1913年10月,蔡鍔被袁世凱調至北京,加以籠絡與監視。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後,蔡鍔利用小鳳仙為掩護,設法潛回雲南,組織發起護國討袁運動。

8.護國起義形勢圖。網路配圖

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分別從四川、湘西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1916年春,蔡鍔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優勢北洋軍;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7月6日,蔡鍔任四川督軍兼省長。

9.長沙嶽麓山蔡鍔墓。網路配圖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鍔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1917年4月12日,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蔡鍔舉行國葬。


題主提到蔣百里。蔣百里加入了同盟會。但是,蔡鍔不會加入。蔡鍔一直就拒絕加入同盟會,但是,他也拒絕加入北洋派系。蔡鍔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黨不羣,獨立思考。

他一切都是以國家的利益為重,是否利於國家,就是他做事情的唯一準則。對國家有益的事情,哪怕會得罪同盟會和北洋政府,他也會去做。對國家不宜的事情,他堅決不幹。可以說,為國家利益服務的理念,就是蔡鍔的黨,人民羣眾的利益,就是蔡鍔的羣。

蔡鍔的心中,是那麼的無私,在北洋政府執政期間也好,在後來的國民黨統治時期也好,這樣的一個無私大愛的將領,是獨一無二,堪稱道德的楷模。作為一個雲南督軍,位高權重,蔡鍔卻不肯安排千里迢迢投靠他的親生弟弟一個職位。蔡鍔不是官二代,不算富二代,並沒有享受過多少富貴的生活,但是蔡鍔在深居高位以後,卻主動把自己的薪水降低為60元,比原先少了90%。作為一個軍隊首腦,別的省的都督都在拚命的擴軍,拚命的想做軍閥,蔡鍔卻反其道行之,把他的10萬軍隊一下子裁減到2萬,裁軍達8萬人,為的就是給雲南百姓減輕負擔。

這樣的一個無欲無求,不要任何富貴的人,他會在乎所謂的「仕途」嗎?

如果他在乎「仕途」,根本不會全國第一個站出來討伐袁世凱。袁世凱稱帝,確實全國很多人罵他。但是,僅僅限於嘴皮子,真要真槍實彈的動手,沒有一個人願意出頭。北洋軍那可是控制了全天下的精兵,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要糧有糧,要錢有錢。而蔡鍔只有一個貧困的小小雲南,可以調動的軍隊不足一萬。從哪一方面來說,第一個討伐袁世凱,都不利於他的仕途,甚至有不測之災。但是,蔡鍔沒有退縮。

這樣一個不顧個人安危,為天下人討一個公道的將領,他會在乎所謂的「仕途」嗎?

181


謝謝邀答!蔡鍔將軍率領護國軍打響了反對帝制的第一槍,是再造共和的首要功臣。

護國戰爭勝利後,蔡將軍出任四川督軍兼省長,但不久後便因咽喉病死於日本。一代英雄就此隕落,在留下了無數功績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有趣的話題,就是如果這位再造共和居功至偉的將軍沒有離去,他的仕途將是怎樣一番光景?

作為蔡鍔將軍的同鄉,本人從感情上來講絕對希望他能入主北京,成為總理總統或其它大員。但理智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雖然老袁垮了,但北洋軍並未受損,北洋政權還在北洋軍人手裡,當初你蔡鍔反對帝制,反對老袁,北洋大佬們並不與你為敵,甚至還與你暗款曲,但如果你挾功自傲想與他們爭權奪利,那麼段祺瑞馮國璋等人一定會團結起來,分分鐘滅了你,所以說去中央謀個好差是此路不通的!

中央去不成,那就好好經營四川吧?沒那麼容易!在當時的環境下,封疆大員必須有軍力支撐,而他沒有,所謂的護國軍牌子雖然很大,但實力不強,而且還是唐繼堯的,作為一個軍閥,唐將軍應該不會把兵借給他。那麼,一個得不到北洋政府支持,自己又沒有嫡系軍隊的空架子外鄉佬督軍又怎麼能在天府之國呆下去?

也許有的朋會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去南方參加革民黨總可以吧?不好意思,同樣不行!蔡鍔將軍是梁啟超的弟子,而梁啟超是進步黨的老大,雙方理念不同,所以根本就尿不到一壺去!就算沒有梁老師這層關係,革命黨大佬們也不會接納於他,因為蔡鍔的名頭太大了,大家都擔心他會喧賓奪主呀,要知道革命黨內的水也深著呢!

那麼他終究會幹什麼呢?不得不說他什麼都沒得幹!前途並不會特別光明。不過,他的後半生一定會錦衣玉食,風光無限,會過著有大名無實權的瀟灑日子!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中國近代高等軍事學府有兩所馳名中外,一個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一個是黃埔軍校,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代中國軍事格局,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而將現代軍事理論帶入中國的便是以蔡鍔、蔣百里為首的這批先行者。

蔡鍔在大清到北洋時期充當的完全是一個革命者的角色,唯一不同的是,他的革命更多的是傾向于軍事體質的改革,因為他和蔣百里一樣,我認為是一個經世致用的軍事教育人才。蔡鍔將軍一生和北洋政府極其曖昧,但他在大事方面卻選擇了大義,一次辛亥革命和一次護國起義充分的說明瞭他所代表的立場,那就是民主自由,護國大將軍的稱號更是讓蔡鍔成為了那個時代人盡皆知的人物,但是蔡鍔的英年早逝讓我們難以判斷出他的人生軌跡,但是我們可以從時代背景以及和他有著相似經歷的人物去分析。

蔡鍔將軍如果從政治立場來看,他屬於軍閥,沒錯,就是軍閥,但是他這個軍閥僅僅是站在政治立場上面,他和唐繼堯一樣都是川滇地區的實力派,但不同的是,蔡鍔將軍不為己。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為求中國獨立自由,必須戰勝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這句話說的確實沒錯,日本靠日俄戰爭而成為世界列強之一,借用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的一句話:「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而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蔡鍔將軍力求發展軍事教育,從這點來看,蔡鍔將軍是個實幹家,他的軍事思想是當時中國需要的,但這並不能代表蔡公日後會取得極高的政治地位。

中國近代軍事人才太多,他們縱橫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實力派軍閥更多,但是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使得軍閥達成了形式上的統一,這個人便是蔣介石。蔡鍔算得上辛亥元老,他和孫中山是一個時代的人物,還有我黨的優秀領袖朱德元帥曾經也是蔡鍔的手下將領之一,所以說蔡鍔的資歷是非常高的,但是將北京北洋政府的合法地位變成南京國民政府的卻是日後的蔣介石,這個自詡為孫中山繼承者的人物。相比於國家命運和走向,這是把握在政治家的手裡,而老蔣軍事才能不咋的,但卻政治手段高明,深諳權謀術數,而且形成了統治中國幾十年的軍事派系黃埔系,反觀蔡鍔將軍,他雖然為國為民,是一個極具能力的軍事人才,但那個時代的中國混亂不堪,大權獨攬於北洋領袖袁世凱,他自己的軍事抱負也難以徹底實現。

1916年,年僅三十四歲的蔡公離世,近代少了一位軍事人才,各界名人都為其書寫輓聯,北洋政府更為其舉行了國葬。值得一提的是,蔡公和小鳳仙的愛情在此後成為了一段佳話,令人感懷。


如果蔡鍔不死,他會如何發展自己的前途?猜想一下,大概有三種情況:


1理想主義。追隨自己的老師梁啟超,不斷探索各種主義,脫下戎裝成為一名政客,最後被時代的潮流的所拋棄,最後人們只會漸漸厭煩他的喋喋不休,他的護國事蹟終將會被遺忘。


2現實主義。據地自雄,做一個軍閥。有道是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只要有了權力還怕不能實現自己的報復嗎?或許在他的治理治下,四川也會是一個模範省呢!


3辦一所軍校,教育興國。四川人傑地靈,擇一地址,誠聚天下英才為將來培養優秀的軍事人才,待天下有變則出兵北伐,說不定未來的領導人還要叫他一聲校長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