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在近代中国军事教育史上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黄埔军校虽然学制只有六个月,属于军事速成性质的军官培训机关,但是黄埔军校所培养出来的军官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的历史的进程。

自晚清以来,虽然中国出现了很多军校,中央举办过,地方也举办过,但是所培养出来的军官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旧式军官的性质。黄埔军校则不然,黄埔军校的培养机制与体系和其他军校完全不同,黄埔军校除了注重学员的军事素养的学习和养成之外,还特别重视学员的政治理论和素养的学习,这一点也是效仿苏俄的结果。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为后来的中国的军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因为有政治教育和爱国教育,所以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不是只会拿钱打仗,不是为了小众的政治集团的利益而拚命的武夫,而是胸怀天下苍生的新式军官。

黄埔军校还为国共第一次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黄埔军校实际上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和军火来源都是苏俄的,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后来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发展黄埔军校是离不开共产党人的,所以中共的组织在黄埔军校前期得到了一个比较的发展和进步。黄埔军校为我军培养出了33位著名将军,其中包括元帅5人,大将3人,上将8人。

所以,黄埔军校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完全不能忽视的,也是探讨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所不能忽视的一个军事教育机构。


1924年由孙中山建立的黄埔军校,在中国历史的特定时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具备先进性和革命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其落后性和反动性的一面,这与历史的风云变幻有关。

黄埔军校狭义上指广州黄埔岛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到1929年共七期毕业生13000余人,成为早期国民革命军的基层军官骨干;广义上指从北伐开始国民党在武汉、南京、成都、西安等地开办的各分校,到1949年逃台前共毕业二十三期,培养军官32万余名,构成了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几百万军队的骨架。

黄埔军校的先进性在于以党治军,建立一支有信仰有目标的军队,有别于当时各种军阀武装,以统一军阀割据的中国为已任,黄埔一期的入校誓词尤能反映这一层:

「尽忠革命职务,服从本党命令,实习行三民主义,无间始终死生,遵守五权宪法,只知奋斗牺牲。」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党军」1926年誓师北阀,先后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张作霖等军阀,其它各省军阀纷纷归附,至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黄埔党军终结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是具有革命性历史意义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 ,黄埔系军队正值形成气候,作为中国国防的主要力量,黄埔师生投入到可歌可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成为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坚力量,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黄埔学生高达26000余人,八年抗战,黄埔军校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但是,孙中山逝世后,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逐渐把党军变成了唯个人之命是从的私家军,成为维护他独裁统治的有力工具,偏离了黄埔军校的建校宗旨,它所构成的军队也日趋反动性,必然被历史所淘汰。

欣慰的是,黄埔军校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比如林彪、徐向前、陈赓等名将,他们率领人民军队,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


一个政权的兴起必有一个政权的灭亡,中国自19世纪开始,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列强欺辱,典型的内忧外患。而一个政权所依靠的便是军事力量,细看中国近代史,我们不难发现,军事力量的替换往往标志著一个时代的结束,黄埔军校便扮演著一个政权支持者的角色。

在清末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之下,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逐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以说为摇摇欲坠的大清续命了几十年,而替换湘军这一军事力量的便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他们组成的北洋政府把持了中国近二十年的军政,但将北洋派送入深渊的却是黄埔军校,一个闻名中外的军事基地。

黄埔军校在历史上的作用绝对是巨大的,首先以它为核心的军事力量推翻了北京北洋军阀的统治,使得中国达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而之后又在国危之际,撑起了中国的抗日战场。黄埔生中的精锐除阵亡于北伐之际的,在一个就数抗日战场最多,也许有人会问,抗日战争中国牺牲了几百万军人,而黄埔生不过数万,他们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军队的强弱依靠的是军官,而黄埔军校生从战区司令到一个小小的排长都有,他们是军队的灵魂,而抗战结束后黄埔生仅存下来的不到记录在案的百分之五,高级将领牺牲达数百位,比如闻名的有戴安澜、左权、黄梅兴等等,说他们是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了,谈起黄埔生就离不开一个政客,他是中国近代最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没有之一,他就是蒋介石。黄埔军校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富国强民,建立孙文先生的三民主义之中国,而在老蒋上台后,黄埔生中大多数的精英却成为了他维系独裁统治的工具,他依靠黄埔系镇压革命,震慑各路军阀,在抗战胜利后又和共产党大打出手,但独裁的统治即使依靠黄埔生也不能力挽狂澜,像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等抗日名将在内战中也成为了我军的俘虏,而一些愚忠的,比如邱清泉、张灵甫、戴之奇等等,都成为了老蒋独裁统治的牺牲品,这也是黄埔生最为悲哀的一个地方,在抗日战争中血战日寇九死一生才留得性命,却断送在了老蒋发动的内战之中。

而我认为,黄埔军校的成名还是源于它培养出了一大批无畏的军事人才,与其说黄埔军校诞生了无数优秀的将领,不如说这批优秀的将领成就了黄埔军校的大名,历史是不会忘记黄埔军人的。您的点赞,我的动力;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黄埔生,他们总体上来说水平不高,虽然牺牲很大,但是并没有在军事政治中确定多大成就。反而屡屡失败。蒋介石本人水平就很差,蒋介石滥用黄埔军,占了民国很多重要职位,水平也不高,在军事政治上面,屡战屡战。在抗日战争中一败涂地,在国共战争中更是一溃千里。有人说黄埔军担任了多少多少重要职位,牺牲有多大多大,因此功劳影响很大。但是反过来看,不就是因为黄埔军水平不高,而又占了大量重要职位,才导致军队战斗力底下,才输得一败涂地,牺牲无数的吗。


相比较之前的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等著名军校,黄埔军校是最具有革命性的一所军校,正路校门口那幅对联表达的那样,这所军校是以救国救民为几任的学校,所以吸收了当时中国最有抱负的一群年轻人,而正是这些年轻人,以后改写了中国历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