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伯與李宗仁的交惡,主要是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徐州會戰爆發後,時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20軍軍團長的湯恩伯,被調到李宗仁任司令長官的第五戰區,受李節制。台兒庄戰役打響,李宗仁命湯恩伯所部夾擊日軍,湯恩伯竟然抗命不從,結果貽誤戰機,致使台兒庄守軍已傷亡殆盡,從此,李宗仁對湯恩伯深惡痛絕。

為什麼大敵當前卻意氣用事?這就是國民黨的派系鬥爭了。我們知道,湯恩伯與蔣介石是老鄉,又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友,又多年跟隨蔣介石鞍前馬後,已成蔣介石謫系和心腹。而李宗仁作為桂系,軍閥出身,與蔣介石明爭暗鬥多年,湯恩伯雖被調至李宗仁的第五戰區,但湯恩伯依然唯蔣介石之命是從,對李宗仁則認為對就從,認為不對就不從,而且從者少而不從者多,蔣介石對此心知肚明,卻聽之任之,這就是湯恩伯在台兒庄一戰中按兵不動的基本原因。台兒庄一戰,中方傷亡5萬多將士,代價是慘烈而沉痛的。

湯恩伯雖一武將,職業軍人,但說起他的經歷,倒有些趣事。湯恩伯是浙江武義人,農民家庭出身,父親健談,母親少語,但母親意志堅定,孩子們不聽話,她就絕食數日,直到孩子們聽話為止。

辛亥革命爆發,湯恩伯在武義讀小學,當時老百姓響應革命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剪辮子,湯恩伯看到人家剪辮子,他沒經父母同意,就用割牛草的彎刀將自己的辮子給剪掉了,也夠當機立斷的。

21歲時,湯恩伯做過一件轟動全縣的事情。他從杭州私立體育學校讀書回家,在路上聽朋友說,朋友的父親因與當地一有名的惡霸發生衝突,被惡霸惡人先告狀,告到縣裡,正在法庭受審,因惡霸買通了法庭,朋友的父親,即將判刑入獄。

湯恩伯聽說後,非常氣憤,審判的當天,湯恩伯去旁聽,就在要判決的時候,湯恩伯從外面抱起一塊大石頭,氣憤地砸向了審判席,把法官當場砸傷,法庭頓時大亂,湯恩伯乘機跑得無影無蹤。這充分顯示了湯恩伯嫉惡如仇的性格。

因為大鬧法庭,縣政府便下令通緝他,在這種情況下,湯恩伯加入了援閩浙軍,軍門一入深似海,從此湯哥是路人。

湯恩伯留學日本,也是一堆勵志故事。湯恩伯有理想,也有機遇,更有執著精神。他一直想到日本留學,目的非常明確,就是進日本最著名的軍校:日本士官學校。湯恩伯父親是農民,當然沒錢送他留學,當時恰恰有一個童姓同鄉,要送兒子去日本留學,苦於無人同伴,聽說湯恩伯想去,就答應給湯資助學費,讓他給兒子當伴讀,湯恩伯就這樣去了日本留學。

然而,進士官學校,必須有中方的大軍閥或大官僚保送,湯恩伯也沒有,所以這次留學,他入了明治大學學法科,主修政治經濟。但這不是他的興趣,所以不久就回國了。回國後,再三給軍閥孫傳芳寫信,請對方保薦自己入日本士官學校,但無果,後輾轉請求浙江前任督軍呂公望,得到了呂公望的保薦信。有了信,卻沒有學費,他又在同學的建議下,向素不相識的浙軍第一師師長陳儀求助,不想竟然得到了學費資助。就這樣,經過不懈的努力,1925年,湯恩伯終於東渡扶桑,入日本士官學校第十八期步兵科學習。湯恩伯原名克勤,為感謝陳儀的慷慨相助,特改名恩伯。可見他也是一個重恩有義的人。

李宗仁與湯恩伯在台兒庄一役中交惡後,公開私下,對湯的評價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後來寫的《李宗仁回憶錄》中,對湯恩伯也多有微詞。


李宗仁是桂系老大,湯恩伯是黃埔三小,這兩人只有怨沒有恩!

新桂系軍閥從北伐戰爭中第七軍創立,就是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足鼎立,後來黃紹竑叛變歸順了蔣介石,李白兩人秤不離砣砣不離稱,互相扶持,在蔣介石的擠壓下,成為唯一兩個能夠活過抗日戰爭的軍閥之一,另一個是閻錫山的晉系軍閥。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李宗仁對桂系的強大掌控力。

湯恩伯是黃埔三小,這是因為黃埔有一大三小,黃埔軍校初建,教務長何應欽地位僅次於蔣介石,成了黃埔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老二,在他的領導下,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們都是言必稱校長。但是1927年寧漢合流何應欽逼宮,1936年西安事變又轟炸西安。蔣介石不得已忍了何應欽十年,最終用黃埔三小取代了何應欽。這黃埔三小就是陳誠、胡宗南和湯恩伯,這三人,無一例外都是浙江人,蔣公公還是喜歡老鄉啊!

李宗仁和湯恩伯的第一次交集是台兒庄會戰。

台兒庄會戰期間,李宗仁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而湯恩伯擔任中央軍20軍團司令,可是湯恩伯這個軍團司令,居然敢騎在李宗仁頭上,不聽號令。

徐州會戰的參戰部隊中,除了湯恩伯20軍團,還有第二集團軍孫連仲(西北軍舊部)、59軍張自忠(西北軍舊部)、第三軍團龐炳勛(西北軍舊部)、第3集團軍孫桐萱(韓復榘舊部)。這些軍隊,都是苦哈哈的西北軍出身,湯恩伯不僅是土豪出身裝備精良,還擁有了13軍、52軍、75軍、85軍四個軍的兵力,兵多將廣。

台兒庄會戰中,孫連仲所部擔任了絕對主力,在台兒庄這個血肉磨坊中,與瀨谷支隊交戰的主要是池峰城所部,池峰城從長城抗戰開始,從來就沒慫過,可是在台兒庄愣是犧牲了70%部隊,苦苦哀求孫連仲要求撤下來。孫連仲則向李宗仁請示,李宗仁回復很簡單,看看韓復榘先例就行!

韓復榘被殺後,舊部第三集團軍就在側翼,孫連仲雖然號稱「孫鋼頭」,但也怕槍斃啊!孫連仲回復李宗仁「服從命令,第二集團軍將戰至最後一人!!!」

孫連仲和池峰城正在台兒庄苦戰時,李宗仁打電話給湯恩伯,要求馳援。湯恩伯則是各種借口推脫。李宗仁拿出韓復榘先例恐嚇,湯恩伯直接掛電話!李宗仁無奈,只好打電話給蔣介石。蔣介石對湯恩伯給上司穿小鞋的行為大加讚賞後,指示湯恩伯聽從李宗仁軍令。

最讓李宗仁暈厥的是,孫連仲、湯恩伯、池峰城等11人因為台兒庄大捷而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差點害死友軍的湯恩伯,居然恬不知恥的站在了正中間,李宗仁孫連仲被擠到了一邊。

湯恩伯和李宗仁註定沒辦法在一起,徐州會戰後,蔣介石就讓他自立門戶到河南主持第一戰區,成為了河南人民心目中最可怕的「水旱湯蝗」四大害之一。

湯恩伯這個小黃埔系算是最悲催的,他帶出的13軍被調給別人指揮,以至於他後來官越做越大,卻沒有一個長期能夠控制的軍隊和群體。在針對山東解放區的戰爭中,湯恩伯授意張靈甫不必管李天霞等友軍,一頭扎進了解放軍的包圍圈,隨後全軍覆沒。戰後,蔣介石要湯恩伯跪在他面前,用棍子打他,打得滿臉是血。

湯恩伯即使被蔣公公打死了,也是蔣公公的好奴才!

1949年,渡江戰役中,湯恩伯再次給上司李宗仁穿小鞋。

1948年年底,蔣公公在三大戰役中主力全部被殲滅,面對1949年北京和談的邀請,蔣公公又沒膽子去,只好下野當寓公了。和談破裂後,李宗仁組織兵力抵禦我軍渡江戰役,擔任京滬杭警備司令的湯恩伯,這次直接給李宗仁代總統穿小鞋,李宗仁只能依靠桂系軍抵抗,廣西戰役後連老家都丟了,事不可為,直接逃到美國去了。

湯恩伯為總司令的京滬杭警備司令部,統一指揮江蘇、浙江、安徽3省和江西省東部的軍事,會同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白崇禧集團組織長江防禦。可是,湯恩伯此時的主要精力,很明顯不是給李宗仁扛活,保李家江山,而是把蔣介石搜刮的金銀財寶、古玩字畫運送到台灣島,所以,長江天險和和南京都城不重要,上海四戰之地卻被武裝到牙齒,因為,這些錢都是蔣總統的,必須打包帶走!

1949年,李宗仁位列第二號戰犯,1965年回國,受到禮遇,1969年病逝於北京;

1949年,湯恩伯位列第37號戰犯,1954年赴日本醫治胃病,用了一個月被日本醫生毒死了。


應該這麼問吧,李宗仁和湯恩伯到底有著怎樣的恩怨?李宗仁晚年提起台兒庄戰役,指責湯恩伯在三令五申之後,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最後,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言下之意,湯恩伯避戰不前,表現很糟糕。

1939年隨棗會戰,據《李宗仁回憶錄》,按照第五戰區作戰計劃,"待我軍正面將敵人主力吸入隨棗地區後,湯軍團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自桐柏山衝出,一舉截斷襄花公路,會同正面我軍,將敵人包圍而殲滅之"。湯恩伯不同意,"不行,不行,你不能胡亂拿我的部隊來犧牲"。李宗仁很腦火,"在任何戰爭中,當前線危急之時,部將不聽主官約束而擅自行動,都是犯法的。可是抗戰期中,如胡宗南、湯恩伯等,皆習以為常"。

不過我挺吶悶,李長官在回憶錄中說盡湯恩伯壞話,當年可不是這樣的,他打電報給蔣委員長,一個勁誇湯恩伯好樣的。真的,千真萬確!電報內容都在檔案館存著呢。台兒庄戰役取得勝利之後,李宗仁致電蔣介石,"湯軍團長恩伯指揮主力迂迴棗嶧,行動敏捷,側擊敵軍,果敢攻擊,獲取勝利之基礎";認為湯和負責防守台兒庄正面的孫連仲一樣,"忠勇奮發,指揮洽當,寔己開國軍勝利之途徑,袍澤奮門之楷模,懇予特別褒獎"。這??看完電報我毫不猶豫點了"贊"。但是幾十年後,李長官怎麼就突然改口了,湯恩伯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幾乎一無是處,你說這是什麼仇什麼怨?我的"贊"要不要取消呢,好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對了,前幾天,我有一位朋友去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參加活動,看到關於湯恩伯的展板內容,還是充分肯定中央軍在台兒庄戰役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的。顯然,紀念館並未跟著《李宗仁回憶錄》照本宣科。因此,我們在分析所謂李、湯恩怨時,還需疏理檔案文獻盡量回到歷史現場去評判。同意的朋友請點贊,請轉發,不同意的朋友可以拍磚。


桂系首腦李宗仁與蔣介石嫡系大將湯恩伯交集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抗戰時期。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時,湯恩伯部歸第五戰區指揮,直到湯部劃歸第一戰區蔣鼎文手下。

李宗仁與白崇禧在台兒庄

徐州會戰爆發後,湯恩伯的20軍團調入第五戰區,第20軍團下轄關麟征的第52軍和王仲廉的第81軍,兵員充足,裝備齊全,是國軍中的精華。湯恩伯部到達徐州後,李宗仁計劃讓湯部與從藤縣南下的日軍稍作抵抗,即讓開正面,退入抱犢崮山區,待台兒庄守軍與敵交戰時,再出其不意從敵背後出擊,南北夾擊,包圍而殲滅之。

但自1938年3月27日始,我軍與日軍在台兒庄展開拉鋸戰時,李宗仁命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出擊,夾擊日軍。但湯恩伯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一直按兵不動,李宗仁大怒,訓誡湯說,如果不聽軍令,貽誤戰機,將按韓復榘前例查辦。湯恩伯這才全師南下,但台兒庄守軍已傷亡殆盡,如果按照李宗仁預先的設計,湯部早一點南下,進攻台兒庄之日軍可能會全軍覆沒。李宗仁對湯恩伯此舉非常惱火,後來曾多次提及,此事乃兩人交惡之始。

前面提過,湯恩伯是蔣介石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湯本人又和蔣介石是浙江老鄉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友,深受蔣之恩寵。而李宗仁歷史上曾多次反蔣,是蔣介石的對手。鑒於這些原因,湯恩伯經常不聽從李宗仁的命令,有事直接向蔣介石彙報。而蔣介石對此不但不制止,甚至還慫恿、鼓勵,致使將帥不和,他好分化控制。

李宗仁(前右1)與五戰區部分將領合影

第五戰區移駐湖北、河南一帶後,湯恩伯駐軍桐柏山,軍紀敗壞,攪得當地百姓雞犬不寧。據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透露,當地一位叫石毓靈的專員請李宗仁下令約束,李宗仁苦笑著回答,他無可奈何。

後來湯恩伯調到蔣鼎文的第一戰區,又與蔣鼎文不和,最後甚至連面也不見。有一次,湯恩伯邀請李宗仁到其駐地葉縣公幹,李宗仁趁機對他說:「論軍界資歷,蔣鼎文是你前輩;論私誼,你們都是蔣委員長同鄉。你和他尚不能合作,又能和誰合作呢?作為下級,你和蔣鼎文的摩擦,縱然無過,也是不對,何況你還不一定無過呢!」李宗仁這番話語重心長,湯恩伯聽了很受感動,後來主動與蔣鼎文改善了關係。

總體來說,李宗仁對湯恩伯評價不高。當然,對李宗仁的話也不可全信,湯恩伯雖然飛揚跋扈,但也並非李宗仁說的那樣不堪,並且湯在抗戰中的表現也頗為不俗。李宗仁之所以如此評價,與兩人分屬不同陣營有關。


湯、李二人的恩怨本質上還是蔣介石和李宗仁的內部爭鬥引發的連鎖反應。湯恩伯雖然不是黃埔科班出身,又曾經是孫傳芳手下的人,這種背景的將領原本蔣介石是看不上的。但是湯是浙江人又是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又是老蔣的校友又是老鄉,所以最終還混成了黃埔系將領。湯恩伯掛在嘴邊的常話就是只忠於蔣委員長,在李宗仁和蔣介石的種種衝突之中,湯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台兒庄戰役之中,兩人第一次合作已經是各懷心思、矛盾重重。李宗仁是當時的司令,官壓湯恩伯一級。但是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兩人產生了分歧。其實就戰局上來看,李宗仁的戰術不無道理,還能取得更好的作戰效果。但是當時他和老蔣政治上不和,湯恩伯故意作對其實也有做給老蔣看的意思,以證明自己只聽老蔣的調遣。

徐州會戰之時,湯恩伯升任32集團總司令,也就更不把李宗仁放在眼裡了。湯恩伯所作所為都是跳過李宗仁直接對蔣介石負責,軍中人人知曉湯恩伯「中原王」,李宗仁糟了冷落,對湯恩伯越加敵視。

1942年 ,李宗仁等到了掰倒湯恩伯的機會,當年河南大災,湯恩伯處理不善,被李宗仁告到白崇禧處。而蔣介石不但沒動湯恩伯,過了一陣子還給他升職了。

1949年,李宗仁乘著老蔣手下黃埔精英所剩無期逼迫老蔣下野,他如願以償當上了坐上了一把手的位置,但是對於「代總統」這個職稱還是膈應得慌。當然,老蔣也沒有誠心讓位給他,他在下台之前還給湯恩伯找到了個非常合適的職位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湯恩伯本就和李宗仁不對盤,當然不會聽這個代總統的指揮。湯恩伯不去守江防也不去守南京,而是去上海掩護蔣經國將財產全部轉移到了台灣。

老蔣第三次下野,充分利用了湯恩伯對李宗仁的敵意。在老蔣的授意之下,湯恩伯逮捕浙江省主席。即便老蔣已經前往台灣,湯恩伯還前往福州挾持了福建省主席,代任了福建主席和綏靖主任。李宗仁忍無可忍,在軍事會議上對湯恩伯破口大罵,而湯恩伯還是那句話,他只聽蔣委員長的命令。

同年,李宗仁因心力交瘁引起了胃潰瘍,住院了一個多月。這個時候的老蔣還幾次三番催促李宗仁去台灣,蔣介石最終在台灣召開國民大會,罷免李宗仁副總統一職,李宗仁只得前往美國。1965年,李宗仁回到祖國。他的回憶錄中是這麼寫的

「我們的最高統帥蔣委員長的一貫作風,便是鼓勵他部下將帥不和,以便分化控制。湯恩伯、胡宗南等不服從我的命令,是蔣先生所最高興的。」


一個老蔣的人,一個是地方派系的,能和就怪了,有恩怨是一定的。湯恩伯所部奉蔣介石令擴編為第二十軍團,湯任軍團長,下轄第十三軍、關麟征第五十二軍、王 仲廉第八十五軍。1938年3月,第二十軍團編入李宗仁為司令長官的第五戰區序列,與孫連仲的第二集 團軍及其他部隊,在徐州外圍阻擊進犯的日軍。李宗仁組織台兒庄戰役。湯恩伯部 配合守城的孫連仲部擊潰進攻台兒庄之敵,取得了殲敵萬餘的勝利。5月24日,湯恩伯被任命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

不久,又改任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張自忠及其他部隊保衛鄭州以南鐵路沿線地區。隨後參加了武漢會戰和隨、棗戰役。 湯恩伯在抗日戰爭台兒庄戰役中的並不存在著違抗軍令、保存實力的問題!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說:「二十四日.敵人開始猛烈炮轟我防禦工事……湯軍團仍在姑婆山逡巡不進,最後,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與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 湯軍團才全師南下,然此時台兒庄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這是有關湯恩伯抗命不遵的最明確的記載,大陸史學界也基本沿用的主流說法。

但筆者也注意到.有的史料(包括孫連仲及其部將的回憶)中,並術明確提及此事 ,從國民黨軍自己的戰鬥詳報和戰役總結中也很難看出湯恩伯有違抗軍令、保存實力的蛛絲馬跡;相反,這些資料給人的印象倒是湯部貫徹軍令,全力赴戰。


個人很不喜歡湯恩伯這個人,雖然湯恩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確實立下不少戰功,但此人受人詬病的地方也很多:他的軍隊在河南弄得河南人民民不聊生,河南人民以「水,害,蝗,湯」並稱四害,湯恩伯的部隊甚至逼得很多人民寧可投奔日軍也不願待在湯這裡,這無疑是極大地污點;而後來他為了自己的權勢出賣恩師陳儀,賣師求榮,使得陳儀死難,從品格上也可以說是小人一個。

但是湯恩伯對蔣介石忠誠,這一點也是他能被重用的原因;好了,既然湯恩伯對蔣介石忠誠,李宗仁又是蔣介石的政敵,那麼湯李二人關係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到了民國後期,李宗仁是相當討厭湯恩伯的,1949年1月21日,蔣發表文告宣布引退。代總統李宗仁對湯能否勝任表示質疑,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曾說:「湯恩伯當一師長已嫌過分,你(蔣介石)竟還把這種人引為心腹。」

他們的齟齬來自哪裡呢?台兒庄!湯恩伯在台兒庄之戰不服從指揮,拒不增援,使得李宗仁十分厭惡,湯恩伯的見死不救並導致川軍,西北軍,滇軍大量傷亡,王銘章將軍犧牲。

湯恩伯自己的下場也不好,解放戰爭中表現一塌糊塗,使得蔣介石不滿;在河南擴軍又引發蔣介石的猜疑,之後蔣介石就開始對付他了,孟良崮之戰後。蔣介石竟當著眾將領的面,勒令對孟良崮慘敗負有責任的湯恩伯跪下,舉起手杖就打,致使湯恩伯滿頭是血。

所以他去了台灣之後一直就沒被重用,1954年,湯恩伯客死日本,下場凄慘。


李宗仁是地方軍閥,屬於桂系一派。湯恩伯畢業於保定軍校,後為了攀上老將加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實際上就是黃埔軍校),因此湯恩伯站在蔣介石這一邊,屬於中央軍一派。

湯恩伯與李宗仁的恩怨由他們的立場就已經決定了。與其說湯恩伯與李宗仁的恩怨,不如說蔣介石與李宗仁的恩怨,又或者是中央軍與地方軍的恩怨。

湯恩伯與李宗仁第一次合作便已經互生怨恨,那是在台兒庄戰役。淞滬會戰之後,蔣介石將湯恩伯劃撥給李宗仁指揮,當時湯恩伯是20軍團軍團長,人數超過7萬人,且裝備是國軍中是最精良的,算得上是中央軍的精銳部隊。台兒庄戰役,孫連仲部在台兒庄抵抗日軍,此時湯恩伯若率領20軍團從背後夾擊日軍,日軍則必敗。可是李宗仁多次命令湯恩伯夾擊,湯恩伯卻率領20軍團七萬人在姑婆山區遊山玩水。

湯恩伯與李宗仁的第二次恩怨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中,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損耗殆盡,李宗仁趁此機會再次逼迫蔣介石下野,自個當起了代總統。李宗仁雖然是代總統,卻依舊指揮不動湯恩伯。湯恩伯那時是京滬杭警備司令,手握四十五萬大軍,說白了湯恩伯就是蔣介石留下的一張牌,一方面把大陸的金銀珠寶大量送往台灣;另一方面,防止李宗仁撤回西南。

(麥地傳奇撰寫)


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的恩怨始於抗戰期間。前後有三。

第一次是台兒庄戰役,指揮外線機動兵團的湯恩伯遲遲不發兵台兒庄。因此李宗仁電報指責湯恩伯「在三令五申之後,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如果不聽軍令,貽誤戰機,將按韓復榘前例查辦」如此嚴厲的軍令使得湯恩伯不得不遵令行事。

但事實上是各在其位各謀其事,手握國軍精銳集團的湯恩伯在台兒庄戰役中,指揮所部先肅清嶧縣、棗莊等地的日軍之後才救援孫部 ,解除了手中主力陷於被夾擊的態勢後再出兵台兒庄無疑是正確的。如果直接救援,湯部會被嶧縣棗莊的日軍夾擊,怕是台兒庄戰役也會變成一場敗仗。但是這封電報卻使得湯恩伯在歷史上背了大半個世紀作戰不力的黑鍋,也等同於告了湯恩伯一次「黑狀」。

第二次是隨棗會戰,此戰前蔣介石命令湯恩伯部為五戰區總預備隊使用,因為湯部裝備相對精良,整體作戰能力較強,作為預備隊是比較合適的。但此時李宗仁已經判斷出崗村寧次的意圖,仍然堅持選擇最弱的川軍22集團軍作為總預備隊,這個舉動引起了湯恩伯的不滿,一旦各部被突破造成日軍合圍,湯部只有撤往山區一途,若如此重裝備較多行動不便的湯恩伯部在日軍圍剿之下,勢必遭受慘重損失。

後來的戰況不出所料,左右兩翼均潰散,湯對兩翼潰散尚不知情,也不知道日軍此戰目的就是要圍殲他,就在日軍圍殲31集團軍的目標馬上就要實現的情況下,李宗仁只告訴湯可相機撤退,但把日軍合圍的目的告訴了李品仙卻沒告訴湯。湯恩伯回電李宗仁表示:"戰況尚且良好,為什麼要撤?"李宗仁則直接下令讓桂系84軍撤退。84軍所部直接丟下湯部潰逃,軍長與兩個師失去聯繫,異常狼狽。

湯恩伯才意識到情況不對,向五戰區司令部求證,程潛剛好代為指揮,就把情況通報給了湯,湯立即要求北撤,李宗仁竟然不許,卻堅持湯撤往山區。湯恩伯乾脆拒絕聽令下令北撤。幸運的是負責合圍的日軍騎兵戰力不高,碰上了南下支援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最終日軍合圍失敗,湯恩伯部才逃出生天。

戰後看即便是扔下湯恩伯掉頭就跑的桂系84軍也差點沒撤出來,時候李宗仁以拒不聽令為由再次告了湯恩伯一狀,此戰後面的反攻作戰中,湯恩伯對李宗仁更是恨之入骨,直至多次拒絕聽令。湯恩伯後來成為「中原王」後如日中天,手握重慶直轄的機動力量更是不買李宗仁的帳,豫湘桂潰敗李宗仁抓住機會又參了一本。互相拆台成為常態。二人矛盾激化不可調和。

第三次是在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前期,一生官迷的李宗仁得償所願出任代總統,再次被啟用而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的湯恩伯,此時手中牢牢控制掌握蔣介石嫡系部隊,守衛上海不保南京成了湯恩伯報復李宗仁的兩箭之仇是不二選擇。南京失守直接導致「劃江而治」夢想破滅的李宗仁無奈出走。歷史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凡事有因果,李宗仁無奈之下大罵湯恩伯不顧黨國利益。國民政府派系林立,互相拆台這卻是無奈中的必然。冤冤相報而已。


如果說蔣介石是李宗仁一生政治上的對手的話,那麼湯恩伯就是蔣介石留在李宗仁手下一直噁心李宗仁的一枚棋子。

我們都知道台兒庄戰役是中國抗戰歷史上面一次重要的大的勝利,這一次戰役我們知道當時的主要指揮官是李宗仁,但事實上,李宗仁指揮台兒庄戰役也是一肚子的憋屈。

我們都知道在台兒庄戰役最前端作戰的是川軍和西北軍,其中包括龐炳勛將軍,穿軍和西北軍在前線浴血奮戰,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說李宗仁將軍打仗沒有腦子,為什麼只知道在前面硬頂?李宗仁這個時候內心也苦啊,真正應該拿來跟日本人進行決一死戰的是湯恩伯手底下,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但這個時候湯博在那根據作戰前的命令,湯恩伯應該去包抄敵人的後路,然後等台兒庄戰役正面戰場進入白熱化。階段湯恩伯在出兵去包抄敵人,但湯恩伯在幹嘛?在山區裡面繞彎子。

原來是湯恩伯蔣介石所謂的保存實力,這個說法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置前血作戰的那些將士於不顧,放任日本的侵略者屠殺川軍河西北軍,真不愧是蔣大校長的好學生啊,做事情真是替蔣大校長爭臉吶!李宗仁把自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命令已經扔到了湯恩伯的桌子上,湯恩伯就是不聽,最後李宗仁被逼急了,直接找蔣介石說里,蔣介石迫於全國的壓力,然後命令湯恩伯出兵,結果日本人一看湯恩伯出病了,趕緊逃了,就這樣,湯恩伯的中央軍一下子成為了台兒庄戰役的功臣,但是熟知台兒庄戰役整個戰爭過程的人都會覺得搞笑,這算啥?

後來徐州會戰失敗以後,第五戰區選擇轉移,這個時候湯恩伯仍然還是屬於李宗仁的手下,湯恩伯手裡的軍隊仍然還屬於第五戰區的管制,但是他不就是不聽從李宗仁的命令,老子是蔣介石的學生,你敢來管我!

李宗仁,這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簡直就是一個空擺子,下的什麼命令?蔣介石都得過問一下,生怕李宗仁的風頭搶了自己的,結果造成了我們看到李宗仁在指揮完台兒庄戰役以後,接下來那一場徐州會戰的失利,實際上也是蔣介石越過了李宗仁自己直接指揮。(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後來徐州會戰失利以後,李宗仁甚至直接被拉到一個架空的位子上。

之後,河南鬧出旱災,湯恩伯作為蔣介石的好學生,自然是要賣力的為蔣介石作各種乾的事情,水旱蝗湯,這最後一個字就是湯恩伯的代稱,李宗仁和白崇禧選擇直接根據這個事情參了湯恩伯一本,蔣介石愣是看都沒看,直接將湯恩伯劃歸到第一戰區的名下!李宗仁是恨到牙痒痒,但是對湯恩伯實在是無可奈何。

解放戰爭末期,李宗仁從蔣介石手上搶下國民黨主席的位子,當時蔣介石命令湯恩伯主要防守長江南段的防務,並且臨走的時候還讓湯恩伯保存實力,遇到共軍攻過長江攻到南京不要抵抗,直接撤讓李宗仁自己一個人去想辦法,我的大好江山我不要了。

面對一直放在自己手底下軍事上面的這顆棋子,李宗仁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軍隊牢牢的掌握在湯恩伯的手裡,湯恩伯只聽蔣介石的命令,做到遇到任何大事情,根本不顧大局觀,直接就是一股腦的跟著蔣介石走了!

蔣介石是要求自己手底下的將軍做一條狗,但問題是你一條狗能打的贏戰爭嗎?放言整個中國歷史由哪一個雄霸天下之主是靠自己一個人打下整個天下的。朱元璋也得靠他那些淮西勛貴,還有他那些乾兒子干孫子!你沒有一兩個能夠幫助你有的自我思維的能幹之臣,你憑什麼去拿天下?最後不冤枉!

李宗仁與其說在那裡罵湯恩伯,到還不如說把湯恩伯後面的蔣介石也一塊兒給罵了!沒有任何大局觀,占著茅坑不拉屎,你給我拿著手底下最精銳的士兵,天天給我找堵,你仗能打的贏,那真的是神仙下凡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