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了快反供應鏈的前期準備工作,隨之而來的便是開始著手準備內部供應鏈的改革了!服裝快反供應鏈的最大制約因素是面輔料的問題,這一點相信做服裝行業的人都深有體會!從服裝的加工周期來看,面輔料(尤其是面料)周期佔加工周期的一半以上。

所以,想做快反,首先必須進行備料!傳梭智造之所以能幫助品牌商實現7天上新/30天快速翻單,關鍵就在於他獨有的「准現貨快反面料庫」,支撐其可以為品牌商提供「現貨3天/准現貨7天」的快反服務。

傳梭智造快反面料庫

  • 備成衣不如備面輔料

雖然構建快反供應鏈有很多好處,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要承擔備料的風險,不過相比較備成衣庫存(提前訂貨,大批量首單),備面輔料的風險要小很多。就像ZARA和優衣庫,二者是快反的兩個不同形態的標杆,但是他們都是以備料為大前提。

ZARA的面輔料60-70%來自於其集團的面料工廠,每年工廠開發面輔料並做好備料,ZARA的設計師優先採用這些面料設計開發款式。優衣庫更是以面料的創新起家,提前一年甚至兩年就做好了面料規劃,讓面料商大量備胚布。

傳梭智造幫品牌商做快反也是一樣,每個月傳梭智造都會開發50款左右具有庫存深度的面料做成「快反面料冊」,做到「備料不備款,備胚不備料」,建立後拉式面輔料管理模式。

國內一部分有影響力的品牌則會把面輔料委託給大的面輔料貿易商,雙方商定好「鋪底」的額度,面輔料貿易商為品牌商提供面料解決方案,並為此承擔備貨的風險。

  • 一料多款可以降低備料風險

上面講過備料也是有一定風險,但是通過一些備料規則,就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險。傳梭智造低風險備料的做法就是在設計上能夠一料多款。此外,在做設計企劃的時候,就應該先做好面料規劃,約定好這一季的主打面料、主打顏色,設計師或者買手就能在這個面料規劃的範疇內進行款式開發和選擇。

那麼具體需要定多少塊面料呢?這跟季節、品牌風格、時尚度等都有關係,每個品牌都會不一樣,需要結合自己的品牌實際情況去討論。但大體有一個標準,快時尚女裝每季面料種類不超過50-60種(印花面料按底布計算),其中規定常規面料40種,創新型面料10-20種。

主推面料原則上不超過10種,輔料總數最好不超過50種。如果是男裝,用料種類大概是女裝的60-70%即可。線下品牌如果有強勢品類(極致單品策略),在不考慮搭配問題的情況下,面輔料種類可以縮減20-30%。

  • 具體決定是否備料的基準可以參考以下:

備料數計算比較常見的做法是,按照這個品類去年的款式平均銷售來預測今年銷售總量,進而計算總需要的面輔料數量。總數量-首單的量=未來需要的「預測量」。可以參見以下表格:

考慮到數據反饋的及時和準確性,最好直接找面輔料廠定製加工,通過面料貿易商,數據可能會不及時且準確。

  • 基礎色一定要有

面輔料顏色的多寡會直接影響到備料風險,核心的面輔料可以有4-5種顏色,非核心面輔料只能有1-2種顏色。如果覺得難以決策,那麼就使用最簡單的原則:黑白灰+核心顏色。據數據表明,不論這一年流行什麼顏色,賣的最多的還是像黑白灰這樣的基礎色。因此,黑色和白色的基礎面料可以放開手腳去備,就算今年用不完,明年還可以再用,這個款用不了,其他款也可以用。但是在面料的存放上要注意,黑色面料需要避免陽光直射變色問題,白色面料除了要避免變色,還要防止被沾污。

  • 備面輔料如何能簡化

看流行周期

一般一個面料流行的周期是三年,就是說如果這塊面料去年剛剛流行,那麼這塊面料這兩年的備料風險就會小很多。

常青款備料簡化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性價比最高的產品),這就是常青款。常青款一般是基本款且售賣周期比較長的款式。常青款代表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如這個牌子的褲子最好,那個牌子的風衣最好。因此常青款可以大膽的備面料(針織可以備紗線)。

常青款備料的方式不需要按照上面的表格來就按,可以簡化為設定最高庫存和最低庫存,每次備料,備到最高庫存量;低於這個最低庫存量,就啟動採購。最高庫存可根據季節來調整。如果有起訂量的限制,可以在每使用一個起訂量,就立即啟動下一批次的採購。

實際上,服裝銷售的特點決定了一個品牌必須要有爆款,也要有常青產品。很多品牌為何建立不了良好的供應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沒有常青產品。常青產品可以使供應鏈的訂單平準化,可以進行生產線包線。如果沒有常青產品,你可能就沒有辦法填補供應商生產的空缺,建立穩定的供應商關係。

60%預計銷售量備料

品牌也可以根據自己預計銷售總數量的60%來備面輔料,如今年預計銷售總數量需要用5690米,可備3414米。

  • 其他注意事項

1、盡量減少開模刻字、個性印花等特殊面輔料的使用。如果確實需要,考慮到開模費用的緣故,可不用受限於60%的備料數量。輔料相對成本低,所以風險較小,可以大膽一點備料。

2、季節性備料:類似羽絨、純棉布等,每年不同時段價格波動比較大。因此這個需要根據經驗進行季節性備料。

3、預測式後拉補採購,而不是訂單式採購,相關財務制度等是否兼容,也是需要注意的。

4、備料檢討頻率:根據銷售表現,原則上每兩周調整一次,看是否需要增加或者減少。如果公司已經建立了數據分析的軟體系統,能夠實現每天即時分析,及時預警,那就不用拘泥於備料頻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