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屆市民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演出,昨天(7日)下午在津灣廣場親水平臺舉行。精彩的演出吸引衆多市民到場觀看,由此拉開本屆市民文化藝術節活動帷幕。

  市民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演出現場。

  此次活動由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和平區人民政府主辦,天津市羣衆藝術館、各區文化和旅遊局聯合承辦。作爲“2019年天津市二十項民心工程”之一,“天津市第四屆市民文化藝術節”於3月至12月舉辦。活動緊緊圍繞“祝福祖國讚美家鄉”、迎慶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這條主線,包括唱響主旋律、共祝祖國好、文化進萬家、中華有傳承、書香滿天津五大版塊,共計48項活動,全市各區共同參與,爲津門百姓奉獻一整年的精彩文化活動。

  本屆藝術節的開幕式演出,在設計理念上突出了一個“新”字。爲緊扣主題,開幕式頭尾兩個節目採用近年來最流行的“快閃”方式推出,以小樂隊現場演奏,領唱、組合演唱爲主。現場歌聲激揚、紅旗飄揚,所有人同唱一曲心中的歌“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向祖國獻出深情的告白和祝福。這種帶動全場互動的方式,形成了開幕式演出的高潮。

  演出中既有祝福祖國、讚美天津的歌曲,也有天津市報送全國第十八屆“羣星獎”的作品。在今年的中國羣衆藝術最高獎項——羣星獎的天津選拔賽上,由河西區文化館選送的原創表演唱《祖國·親孃》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評委和觀衆。這個全部由盲人朋友表演的節目,表現了視障人到天安門體驗升國旗時的激動心情以及對祖國母親的無限熱愛。昨天的演出中,河西區文化館西岸盲人合唱團把這個混聲小合唱節目帶給現場觀衆,贏得觀衆熱情的掌聲。

  此外,由天津市老年人大學的芭蕾奶奶、芭蕾爺爺獻上的芭蕾舞《情繫母親河》,以獨特的舞蹈語彙,展現了中華兒女在母親河孕育下生生不息的奔騰律動。整場演出打破以往的慣有模式,最大限度地淡化主持人的元素,節目與節目之間多爲無縫自然銜接。

  本着“節目創新、觀衆參與、現場互動”的主旨,開幕式借鑑“沉浸式”的演出方式,打破舞臺與觀衆之間的界限,演員走入觀衆當中,讓觀衆參與融入演出,同唱同演,臺上臺下連成一片。來自全市各區的420位觀衆代表,成爲此次演出助演。他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根據節目內容需要,時而揮舞手中的小紅旗,時而變化不同色彩的絹紙花,時而應和着歡快的節奏做出不同的動作。他們的參與,爲節目營造熱烈親切的節日氛圍,凸顯出市民文化藝術節“羣衆演,演羣衆,羣衆看”的獨有特色。

  海河傳媒中心今晚事業部出品

  今晚報記者:劉桂芳

  攝影:高瑩輝、楊夢禮、屠建民

  編輯:陳思成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