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臍帶血行業的發展方興未艾。作為造血幹細胞重要來源之一,臍帶血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雖然很多人對臍帶血有所瞭解,可對其瞭解的卻不夠深入,今天檢康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臍帶血。

什麼是臍帶血?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在新生兒出生以後,胎盤、臍帶與母體完全分離以後,將採血針插入臍靜脈,採集臍血。

1974年

日本學者Knudtzon首先發現了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

1988年法國醫生Gluckman等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成功治療了一位範可尼氏貧血患兒;1989年美國學者Broxmeyer博士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表明了臍帶血和骨髓有相似的屬性,建議將臍帶血作為替代骨髓移植的可選擇性來源,開啟了臍帶血臨牀研究和應用的新道路。

此後,超過400萬份臍帶血被保存在分佈全球的臍帶血庫中,超過4萬例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用於80多種疾病的臨牀治療。

一個新事物的誕生,總會伴隨著質疑和批判,而這些,正是推動新事物成長和完善的動力,臍帶血的應用之路亦是如此。

臍帶血只能給小孩治療?

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家長。有人說,臍帶血量少,只能治療小體重患者,如果孩子長大了再患上血液病,就沒有用了。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臨牀專家的大量數據表明,臍帶血同樣可以治療成人患者。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造血幹細胞移植首席專家孫自敏教授分享了該院的移植情況,她講道:「自2003年以後,我們採用單份臍帶血移植治療成人惡性血液病,每年大概有六七十例,到2017年,總臍帶血移植一共做了167例,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們認為,不論是小孩還是成人,都可以接受單份臍帶血移植,我們現在最大的體重(臍帶血移植)可以做到90公斤的病人,臍帶血的植入率高達97%以上,而且在我們中心現在做的全部都是單份臍帶血移植,單份和雙份比較起來,單份的植入率更高,而且植入的速率更快。」

能不能用臍帶血,用什麼臍帶血,用多少份臍帶血等,都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移植方案做出選擇。

臍帶血不能用於自體移植?

有觀點認為,臍帶血治療血液系統疾病,而這些疾病是遺傳性或先天性的,也就是說在寶寶的臍帶血中,就含有這種致病基因,自己的臍帶血也不能給自己用。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首先,臍帶血的治療範圍並不侷限於血液系統疾病,在其他領域已經實現應用價值。其次,根據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1997年發表的文獻表明,以白血病為例,只有5%的發病原因來源於遺傳因素,另外95%的發病是由於後天環境因素造成的,自存臍帶血對這部分疾病完全可以應用。

事實上,自體臍血移植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造血幹細胞移植,配型是關鍵,而自體臍血移植,不需配型,可以保證其植入率和成活率。

從國際上看,世界最大的自體臍血庫是美國的CBR。截至2018年9月,根據CBR官方數據顯示,自體臨牀應用450份臍血,其中,近30%的臍血用於腦癱的治療,超過15%的臍血用於腦病、腦損傷的治療。

臍帶血採集會對孩子有傷害?

臍帶血在採集過程中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傷害,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畢竟,留下臍帶血是為了救人,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反而傷害了自己的孩子,豈不是得不償失了嗎?

臍帶血採集是在嬰兒正常斷臍之後採集的,並不是抽取嬰兒身上的血液,因此,對寶寶和產婦都不會有傷害。

國家對於胎兒分娩斷臍操作有明確的規範指導操作,而且按照《臍帶血採集操作規程》,明確規定臍帶血的採集處於第三產程,胎兒娩出斷臍後方可採集,不存在採集嬰兒血液的情況。

從兒科的數據看,斷臍之後採集臍帶血並沒有造成孩子出現早產的疾病狀況,對孩子沒有任何傷害,因採集導致出現早產癥狀或者認為採的是孩子的血液,這屬於誤導。

臍帶血確實很有用

臍帶血之所以受到科學家和醫生的重視,是因為它確實非常有用。

臍帶血和骨髓一樣,含有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因此可以被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在臨牀上可以根治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癥等很多嚴重的疾病。

而且,和骨髓移植相比,臍帶血有兩個巨大的優勢:

獲取臍帶血無須單獨手術,孩子出生時就可以保存,比找願意捐贈骨髓志願者實在要簡單太多;臍帶血配型成功的概率遠高於骨髓配型。

從臍帶血進入臨牀的 20 多年以來,已經有幾萬人接受了臍帶血移植,也有很大比例的患者被治癒。

近年來,中國幹細胞技術也在迅猛發展,臍帶血正在開啟一場聲勢浩大的醫學界革命,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打開了全新的思路,臍帶血的價值也應該被大眾所知曉。

血液裏的故事有很多,血液中的祕密有更多。瞭解血液,瞭解你身體健康的變化。關注血液,也就更關注你自身的健康。

舒適便捷的居家自主採血

衛計委認證檢驗所專業檢測三甲醫院營養師權威解讀國家高級營養師一對一指導持續跟蹤並改善你的健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