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SCBT)收到美國USDA史上最嚴懲罰之後,抗體行業Abcam,Santa Cruz, Cell Signaling三足鼎立的平衡將被打破,全球抗體市場將進入雙雄時代。

SCBT目前佔據全球科研抗體市場近19%的市場份額,相信一旦倒下, 其實市場份額會被迅速瓜分。而同樣作為全球三大頂級供應商之一的Abcam,目前看來最有機會藉此加速自己的全球化擴張之路。

Abcam目前的產品線囊括了137000種不同的產品,其中38%的總營收來源於自己生產的產品和創新技術,並且使用核心技術RabMAb製造的抗體種類在2015年到達了1811種。截止2014年,產品的文獻引用數量超過15000次。

擴張之路

近年來,Abcam在全球化擴張的勢頭十分迅猛,並且也在極力擴展自己的業務範圍,使自己不再侷限在抗體相關領域。

併購案例:

1. 2011年五月收購MitoSciences,擴大了試劑盒和檢測的產品線。

2. 2011年九月收購AscentScientific,將自身業務延伸到生化試劑領域。

3. 2012年三月收購Epitomics,由此獲得了自己的核心技術RabMAb,使抗體產品更具有競爭力。

4. 2015年一月收購FireflyBiowork,獲得了其先進的miRNA技術平臺,藉此打入miRNA的市場。

同時,在2014年九月與Cell Marque進行合作,試圖將RabMAb產品擴展到醫學檢測市場。在2015年1月,又與A*STAR研究所合作,嘗試將RabMAb技術應用在免疫檢測試劑盒上。

發力中國

Abcam很早就察覺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近年來也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在2012年,Abcam就在收購Epitomics的行動中獲得了Epitomics在杭州的生產基地,並對其投入重金加以改進,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新的杭州辦事處預計在2016年第二季度完工,總計投入200萬英鎊。在2014年2月,Abcam又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該辦事處兼具中國市場銷售,客服與技術支持,物流和倉儲管理的職責。據年報顯示,該辦事處在2014年共擁有13名員工,運行成本在2014年,2015年分別為57萬和78萬英鎊。這兩項投資不僅幫助了Abcam提高了產能,優化了產品質量,更改善了Abcam產品的物流和配送,而且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地區的用戶體驗。

根據Abcam的2015年年報顯示【圖1】,Abcam的收益達到了1.44億英鎊,約合14億人民幣,同比2014年的1.27億英鎊增長了12.6%,CER增長14.2.凈利潤為3977.7萬英鎊,同比2014年的3738.4萬英鎊增長了5.9%。毛利潤率達到了70%以上。Abcam在2015年已經佔據科研抗體市場的第一名。在2015年,在所有地區中,中國市場的增長勢頭及其顯著,由2014年的716.1萬英鎊增長至2015年的1291.2萬英鎊,同比增長80.3%,CER增長75.7%。其核心技術產品RabMAb更是實現了24%的增長,同時,其NPS達到了24%,證明客戶的滿意度相當之高。上文的數據一方面說明瞭目前中國科研抗體市場的火熱勢頭,同時也給其他抗體供應商特別是另一家全球頂級抗體供應商Cell Signaling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

圖1:

圖2:

圖3:

危機四伏

雖然Abcam近些年中在業務上動作頻頻,佈局快速,但依然無法完全避免抗體行業中的風險和困境。在2015年年報中【圖1】,Abcam列出了目前所面臨的各項風險因素,下面選取了幾點具代表性的因素:

1. 外匯風險。因為結算方式是英鎊,所以匯率的變動往往是被認為最大的不可控風險,對公司財政影響深遠。特別是近期的英國脫歐公投事件,其結果可能將會對Abcam這家英國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決定性影響。

2.過度依賴OEM。Abcam在世界範圍內共擁有400多家OEM廠商。2015年,在Abcam所有產品線中,有60%的營收來自OEM產品,而完全不依賴第三方供應的產品僅僅帶來2.5 %的營收。這項數據說明目前Abcam的主營業務過度依賴OEM產品。大量的OEM產品將給Abcam帶來極高的風控壓力和質量風險,未來業務不確定性多多。

3. 生產的不確定性。Abcam在世界共有6座抗體生產車間,如果遭遇罷工等情況,會直接影響產品銷售和生產,損失將巨大。

4.科研抗體難以受到知識產權保護

但此次年報中,Abcam並未將經銷商方面的變動列為重要的風險因素。除了中國和日本市場,Abcam在全球僅有11%的銷售額來自經銷商,大部分來自直銷。因此,經銷商在國外市場對於Abcam的影響力很低。但是相對於較傳統的中國市場,經銷商在渠道上發揮的重要性可以說舉足輕重。如果Abcam想要坐穩在中國市場第一的位置,可能未來需要增加對國內經銷商有更高的把控力度。

*本文作者歡迎非商業用途的轉發與交流,但須註明出處與作者(ScienceLondon)。本文作者(ScienceLondon)保留著作權,任何帶有商業用途的使用與傳播須經得作者本人同意,謝謝。

【歡迎喜歡我們的小夥伴們向我們投稿與科技相關的原創內容。如果您對商業合作感興趣,也可以在和我們聯繫,感謝】

Science London 致力於分享生物科技行業最新動態及資訊,同時還將不斷推出純天然乾貨的行業分析報告和視頻,我們是科技界辛勤工作的泥瓦匠!

微信公眾號:science_london

微博:ScienceLondon

知乎:River Min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