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最近關注,美國和中國因貿易戰是否逐漸形成新冷戰。前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者張煒上周在BBC發表文章,指美中貿易戰是全球新冷戰的前哨戰。我們看近期國際局勢,土耳其和美國關係惡化,中國卻給土耳其巨額貸款送暖;與美國較勁的中國、俄羅斯、伊朗、敘利亞、北韓甚至委內瑞拉,抱團結合對抗美國和其盟友,兩大陣營逐漸成形,使新冷戰之說更有模有樣,就看局面是否持續和惡化。

很多中外觀察人士不約而同認為,美國和中國的經貿對抗,已開始滲透軍事、戰略和意識形態領域。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7月間就曾警告,美中對抗如從經濟領域向安全領域擴散,帶來軍事衝突,一旦蔓延進意識形態領域,就是全方位對抗,冷戰就發生了。

張煒認為,美中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已從舊冷戰中的朋友,變成新冷戰主要對手。習近平上台這五年,對抗急劇升級,川普則是公開拋棄對中國加入自由民主陣營幻想的第一位美國總統。他從貿易層面入手承認美中對抗,並著手全面應對,使兩國在貿易、經濟和制度三個層面交織對抗,競爭全球領導力。

其實,川普並非對中國開第一槍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時代美中就在南海角力,「亞太再平衡」、聯手日本和太平洋周邊國家簽TPP,從軍事、經貿領域布局遏制中國,早就有新冷戰的架式。只是川普更露骨,遏制動作更大、更全面,讓美國再度偉大成唯一超強,就是要打壓中國。

新冷戰是什麼形式?首先,經貿較勁。川普挑中國貿易逆差、政府補貼不公平競爭、智慧產權保護、強迫技術轉移等,以「中國製造2025」為目標,拖累或破壞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都是全方位對抗。除非中方認輸服軟,貿易戰短期內不易降溫。如果貨幣金融戰接著上演,情況就更嚴峻。

其次,軍備競賽是必然。美中兩國軍費都大幅成長,今年中國軍費達1900億美元,相較中國去年軍費增長8.1%,美國2019年軍費也增長7.2%,達7160億美元。兩國競相發展尖端武器,如電磁、網路和太空科技,有如美蘇軍備競賽翻版。兩軍在南海、東海和台海較勁頻率升高。五角大廈日前警告,解放軍針對美國和盟國的太平洋目標進行攻擊訓練;英美媒體透露解放軍內部文件,指習近平軍改目標是要打贏戰爭,超過美國。這些不確定性加大了衝突風險。

第三,外交和戰略角力。川普政府5月退出伊朗核協議,採新措施制裁伊朗,中國卻宣布和伊朗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美國和土耳其關係上周鬧翻,中國外長王毅卻與土耳其外長通話,中國工商銀行貸款土耳其政府36億美元。有評論指現在中國態度是美國制裁誰,中方就明裡暗裡支持誰,擺明要角力。

對照近期與美國對摃的國家,中、俄、伊朗、北韓、敘利亞、土耳其、委內瑞拉等,如今漸形成鬆散的結合,和美國為首的陣營對壘。中國經濟實力最強,成了專制政權或即使有選舉卻是強人領導國家的龍頭,取代蘇聯在冷戰時的角色。

中國學者高善文感歎說,鄧小平當年為了跟美國搞好關係,不惜對昔日盟友越南開戰,向美國遞投名狀,換來中國經濟40年迅猛發展,如今中國卻和美國對抗,並不明智。這種感歎有幾分道理,但中國也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第四,意識形態領域的對抗漸出現。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已有名無實,中國想用「中國方案」、「習近平時代新特色」或民族主義,和西方分庭抗禮。川普較少提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但情況似在改變。聯合國日前指控中國在新疆建維吾爾族百萬人改造集中營,被北京否認,說明這種對抗開始滲入意識形態領域。

這些新冷戰跡象最後是否演變成兩大陣營公開對抗,身為美籍華人或永久居民,當然不希望美中進入新冷戰。因為美中敵對易波及在美所有華裔,可能無端被懷疑、偵防或成仇恨犯罪對象。而美中經濟互補,民間交流密切,要確保中國崛起進程不中斷,繼續賺美國人的錢,中方早晚必須妥協。

美中的體制差異使冷戰陰影揮之不去,也成為政策動力和政客競選的提款機。但專制體制最後能戰勝民主嗎?哪種體制的韌性更強、更有適應力?中國遠比美國更承受不起冷戰的代價,蘇聯瓦解就是教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