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降唐,是李淵誘捕的結果。

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後,原想自殺,但被部下阻攔,為保全屬下,決定投降李淵。「密身雖無功,諸君必保富貴。」

然而李密投降李淵後,又反叛,最後被殺,這是為何?

李密要反叛前,和李淵說:「山東之眾皆臣故時麾下,請往收而撫之。憑藉國威,取王世充如拾地芥耳!」

由此可知,李密並沒有眾叛親離,即便降唐,依舊深受愛戴。

另外也存在一個疑點,《資治通鑒》曾描述,李密降唐,其部分屬下而是降隋。

實際上,李密降唐是李淵誘捕的結果,李淵借李密戰敗,寫信給李密,希望與他結盟,而李淵的真實目的是收納李密的勢力。然而李密的一部分屬下並沒有降唐,反而降隋,降隋後,他們設法營救在唐的李密,最終致使李密再度叛唐。

從李密前後的選擇,可以看出,李密是一個前後矛盾的人,這也主動他日後的失敗。


613年,李密助楊玄感起兵失敗,四處逃竄,後來經王伯當引薦,來到瓦崗寨,在隋將張須陀圍剿義軍時,力主抗戰取得勝利,又用計襲破隋軍大糧倉興洛倉並開倉濟民,遠近人心歸附,瓦崗主翟讓在眾人的勸說下,讓出首領之位給李密,稱魏公。李密軍令嚴肅,賞賜優厚,士卒樂意為他所用,隊伍發展壯大,擁有大批謀臣武將,一時風頭無二,因處理隋降官、分配軍資等問題,李密與翟讓一派發生矛盾,翟讓手下勸他取代李密,遂發生火併,李密殺死翟讓,接收其原心腹徐世勣和單雄信等人,迅速穩定形勢。火併翟讓,既是李密獨掌瓦崗領導權之時,也是義軍分裂的開始。

瓦崗軍把下一個目標定為隋東都洛陽,隋越王楊侗親駐洛陽,手下有段達、王世充、元文都、韋津、皇甫無逸等將領,輪番與瓦崗軍作戰,互有死傷。(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618年,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後東返,為避免腹背受敵,李密接受楊侗的封賜假意歸附,全力對付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敗驍果軍,宇文化及逃走。洛陽王世充趁李密兵疲將驕之時,帶領二萬精兵突襲瓦崗軍,瓦崗軍大敗,邴元真、單雄信、秦叔寶、程咬金等大將投降,王伯當也放棄金墉城,退守河陽,李密欲自殺,被眾人阻止,一同商議何去何從。

當時徐世勣還佔據重鎮黎陽,李密打算前往,眾人勸他說,徐世勣原是翟讓老鄉,殺翟讓之際,被士兵砍中脖子差點殺死,雖形勢所迫暫時屈服,如今兵敗之際,前去投奔,恐怕後果難料,「徐世勣幾至於死,今向其所,安可保乎」?苦思無策,想起李淵曾對他極為推崇,還說推舉他為天下之主,又是同宗,如今窮途末路,似乎可以投奔他。後來李治王皇后的舅父柳奭進一步勸說「昔盆子歸漢,尚食均輸。明公與唐公同族,兼有疇昔之遇」。以劉盆子歸順劉秀受到禮遇一事作比喻。於是決定西往長安,投奔李淵。(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密這時的決定,可算明智,瓦崗極盛之時,擁兵百萬,經過爭奪洛陽多次戰爭,以一支義軍單挑隋軍主力,損傷甚多,殺死翟讓,更是把義軍推向分裂的狀態,內部已開始面和心不和,如單雄信的降王世充,未必與殺翟讓無關。而當時邙山一戰,眾將被俘的被俘,投敵的投敵,就算投奔徐世勣據守黎陽,也只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不可能再現極盛境況,後來的黎陽,李淵傳檄而定可為明證。形勢正如李密所說,「我有眾百萬,一朝至此,命也」。


李密雖有其志,但已無力了。這是他自作自受,因為自己的一些行為造成失去人心,沒有實力東山再起了。

李密上瓦崗山後,殺害了瓦崗山原來的頭領翟讓,使瓦崗山第一次人心分散,軍事實力受到重創。李密取得絕對領導權後,打了幾次勝仗,變得驕傲自滿,不再體恤將士,打了勝仗也不把戰利品分給將士們,使得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且親小人,遠賢臣,賈閏甫、徐世勣等人賢臣遭到李密的疏遠,貪財的邴元真反而受到李密的信任。離心離德的瓦崗山被王世充擊敗,裴仁基、祖君彥、程知節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單雄信等人也相繼投降王世充,鐵了心跟李密的,只有王伯當等少數人。在這種情況下,李密才投降了李淵。李密投降了李淵,其手下戰將秦叔寶、徐世勣、羅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後降唐。

大唐的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一世英雄,尤其是李世民,禮賢下士,一世之傑,因此投唐的原李密手下將士秦叔寶、徐世勣、程咬金等人都認為找到了明主,誓死報效。這些人對於李世民的忠誠,超過了李密。

李密投唐後,李淵對他其實是不錯的,比秦叔寶他們還受重用,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稱呼李密為弟。但李密不知足,總幻想以前一方霸主時的美夢,結果重新叛變李淵,但他的力量大不如前,哪是大唐的對手,被一個小小的熊州副將盛彥師就把他滅了。可謂死得窩囊。


李密為何降唐?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密在邙山之戰中大敗,損失慘重,元氣大傷,部眾也都逐漸離去,實力大不如前;其次是不得已而為之,無奈之舉。

他原本是打算要去黎陽,有人對他說:「徐世勣曾經是翟讓的部下,殺翟讓的時候,徐世勣幾乎被打死。直到今天他的傷還沒有完全康復,你怎麼能保證他沒有二心呢?」於是李密就停止了黎陽之行。後來他又聽說王伯當駐守在河陽,就輕騎自武牢關渡過黃河去歸附他。李密對王伯當說:「軍隊打敗了,長時間的勞累苦了大家了,我現在自殺,向大家謝罪」。眾人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不能抬頭仰視。李密又說:「諸君如果要是不嫌棄我,不妨和我一起回關中,我李密雖慚愧沒有什麼功勞,但一定能夠保全大家富貴」。這時,他的府掾柳燮回答說:「從前盆子歸附漢朝後,還能享受租賦。再者明公您與長安的同宗有舊交情,雖然沒有與他們一起起義,但是你圍攻東都,切斷了隋軍的後路,這才使得唐不戰而得到京師,這其中也有您的功勞啊!」大家都說:「是的」。於是,李密歸順了唐朝,被封為邢國公,拜光祿卿。


首先啊,李密是在幹掉原來瓦崗的首領翟讓才當上領袖的,這個就有點不好聽了,人家翟讓也沒啥過錯不是?其次,剛開始還能禮賢下士,後來就剛愎自用了,親小人,遠賢臣,弄得大家離心離德;

其次,在敗給王世充後隊伍損失過大,短時間內無法回復元氣,再說也沒人給他恢復的時間吧;

最後,李密降唐,不是沒有休養生息,進而取而代之的意思,只是太宗是那麼好對付的?

總和上述三點,就是問題原因所在!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雖然有部分殘兵敗將,但是大部分的人已經沒有了捲土重來的勇氣和信心。被消滅還不如找一個靠山更實際一些,古人云:識時務魏駿傑,應該看清當下形式,不能再將僅有的兩筐雞蛋也碰的稀碎,保存實力纔有降唐的資本,不然,只能是落魄而亡,死無葬身之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