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點,李密這個人吶,猜忌心理特別重!其他的不說,殺翟讓這件事情就讓他洗不白了。

李密原本並不是瓦崗寨的,她是其他地方起義的起義軍,後來兵敗了以後投靠了瓦崗站,拿下興洛倉以後,翟讓自己認為自己比不上李密,所以就把位子讓給了他!後來由於李密手底下有糧食,所以天下的起義軍,包括附近的流民都投靠了李密。

就在這個時候裡面一改之前禮賢下士的態度,選擇提拔新人,壓制老人,這一點心理上面來講可以接受,畢竟在這之前的手下都是翟讓的手下呢,使用起來不放心呢是正常,但是千不該萬不該,李密把翟讓給殺了,真讓雖然是一個定時炸彈,但是這顆定時炸彈怎麼也輪不到李密自己動手,你自己動手,那就真的是惹不著狐狸反惹的一身騷,翟讓把位置都讓給你已經表明自己的態度了,你之所以忌憚,他是因為害怕他手底下的人一起過來反對你,你倒好,把翟讓給殺了,然後手底下的人又不處理!這就造成了處理事情有些本末倒置!原本只需要安撫翟讓,就能夠讓他手底下安分老實的替你辦事兒,現在把翟讓給殺了,你怎麼處理翟讓設置在瓦崗寨裡面的大大小小的黨羽!此舉無疑加劇了瓦崗寨原先一派跟新來的人之間的矛盾,李密還沒有任何處理這個問題的突破口。

第二點太過於相信朝廷,李密這個人吶,原先在瓦崗寨,日子過得好好的,要錢有錢,要量有量,要兵有兵,是這個時候,宇文化及在江南殺了隋煬帝,此舉惹怒了北方集團,北方集團一致懸賞要殺了宇文化及一家!所以就把大量的分上,以口頭支票的形式給了李密,讓他去殺了宇文化及雙方展開血戰,宇文化及跟李密可以說兩敗俱傷!李密的軍隊也是疲憊不堪,就在這個時候撞上了王世充,王世充的軍隊在洛陽經過修整,可以說已經是整裝待發!此消彼長之間,李密的軍隊顯然就弱了一分。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你手裡面要有敢戰之士站出來穩住全場,那也是可以接受,但是這個時候李密手底下雖號稱百萬之眾,(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當然真實病例也沒這麼多,但大部分都是過來投靠的,或者是投機分子,這些人平時你打勝仗的時候跟著你,呼啦一下子過去搶東西有戰鬥力,但是一旦你打了敗仗,他們拋棄你,那是沒有任何猶豫的!據說李密手底下這個所謂的百萬之眾,實際上就是烏合之眾,這裡很混亂,很難統一指揮,也很難讓他們真正替自己賣命,再加上在這之前,李密得罪了一批瓦崗寨的老人,使得這些人也很難真心的替你密去效力,都巴不得你趕緊去死,去陪著翟讓一起去殉葬,所以說李密能夠依靠的人不多。

第三點,也是最致命的一點,手底下有人背叛,尤其是單雄信的背叛,讓李密可以說是腹背受敵,最後一潰千里!


之前的數次交鋒中,李密一直是吊打王世充的,然而在邙山大戰中,李密卻敗了,而且敗得很慘,直接導致瓦崗軍潰散,李密投奔李淵,然後被設計殺害,一代梟雄魂歸西天。

他之所以會敗給王世充,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邙山大戰之前,李密剛和宇文化及火拚了一場,雙方都損失很大,瓦崗軍還未來得及休整,王世充就主動出擊了。

李密和宇文化及的這一戰即為童山之戰,此戰可以說是影響隋末割據格局的最重要一戰。當初,隋煬帝到江都帶去了十多萬禁衛軍,被稱為驍果軍。後來各地起義不斷,驍果軍也反了,宇文化及帶領驍果軍殺死了楊廣,驍果軍都是來自關中地區的精兵,殺死楊廣後準備東歸洛陽,然而東歸就必須經過李密的地盤。無論是宇文化及還是李密,在這個時候都不願意硬碰硬,宇文化及的驍果軍糧草不足,而且懼怕瓦崗軍,而李密則害怕一旦對上宇文化及,背後的洛陽就會插進來,腹背受敵。

而這個時候,東都洛陽聽到宇文化及東歸的消息如臨大敵,洛陽高層召開緊急會議,元文都等建議皇泰帝楊侗(楊廣被殺後,其孫楊侗在洛陽繼位)招降李密,利用李密來對抗宇文化及。洛陽方面和李密一拍即合,李密終於可以放心對付宇文化及了。李密最初的設想是等宇文化及徹底斷糧了來個一鍋端,所以他和宇文化及通信,表示講和,並答應提供部分糧食,宇文化及信以為真,然後驍果軍敞開肚子喫飯,眼看李密想要的就要來了,有人把李密的計劃透漏給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怒火中燒,兩軍火拚了,勢力最強大的反隋瓦崗軍和原隋精英部隊驍果軍正面對決,拼了個你死我活,這一戰打了整整一天,血流成河,李密也被射下馬來,最終秦瓊將李密救出來,繼續對抗驍果軍,最終打敗了驍果軍,宇文化及撤軍,這一仗其實雙方都算不上贏,《舊唐書》載:

李密破化及還,其勁兵良馬多戰死,士卒疲倦。

李密雖然得了一些驍果軍中的部分降將,然而和瓦崗軍的損失比起來,可以忽略不計。然而更大的打擊在等著李密,李密本來是要進入洛陽為官,然後謀取洛陽的,結果洛陽的天變了,王世充殺死了元文都等人,控制了洛陽,李密無法進入洛陽,而且王世充趁瓦崗軍疲憊之際欲一舉破之。

一開始,李密對王世充並沒有多做防範,畢竟王世充一直是李密的手下敗仗,然而這一次王世充卻是有備而來,王世充不斷向部下灌輸李密一定不會放過他們的觀念,又告訴部下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周公和他說了一些話,於是他派人在洛水邊立祠,找來巫師做法,巫師告訴大家周公要王世充攻打李密,出戰必會勝利,倘若不去攻打,那麼這裡就會爆發瘟疫,士兵會全部死於瘟疫。王世充的部下多是楚人,很喫這一套,一聽都表示出戰,士氣很盛。

那麼是不是王世充帶領士氣正盛的士兵就一定能打贏李密率領的損兵折將疲憊不堪的瓦崗軍呢?也未必,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瓦崗軍中還有一個問題為李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那就是瓦崗軍內部的分裂。當年,李密跟隨楊玄感反隋失敗後,投奔了瓦崗寨,靠自己的智謀和果敢讓瓦崗軍迅速強大起來,瓦崗軍首領瞿讓很賞識李密,一度要讓李密做瓦崗軍的首領,但被人阻止,於是李密殺死了翟讓奪權,這一舉動讓原本團結一心的瓦崗軍出現分裂。邙山之戰中,就有人暗中和王世充勾結,背叛了李密,而且速來和翟讓親厚的單雄信一直對李密有不滿。

邙山之戰,李密敗給了王世充,瓦崗軍潰散,李密帶領兩萬人投奔了李淵,而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單雄信等成了王世充的座上賓。不久,李密反唐被殺,而秦叔寶、程咬金等人離開王世充投奔了李淵。說到底,童山之戰和邙山之戰的最大受益者是李淵。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毅叔,無授權禁轉!

  當隋煬帝被殺之後,李密與弒殺隋煬帝的宇文化及血拚一場之後,洛陽落到了王世充的手中。李密於是繼續圍攻洛陽,王世充苦守。李密耗得起,王世充耗不起,洛陽城內已經是極度缺糧,一斛米居然能賣到八九萬錢。王世充也知道死守下去死定了,因此拚命地修治器械,重賞將士。當時瓦崗軍缺乏冬衣,王世充還用洛陽府庫裏的財物去賄賂李密身邊的邴元真等親信,讓李密同意用衣物換糧食的計劃,很是坑了李密一把,給自己爭取了不少時間。現在李密與宇文化及拼了個兩敗俱傷,王世充一看李密被打得挺慘,覺得自己有了機會,於是果斷決定對李密發起總攻。此次攻擊與宇文化及一樣,也是打風險極大的「一波流」。當然,王世充對戰鬥的準備要比宇文化及周全多了。他事先怕士兵們不齊心,先搞了一場巫術表演。他讓左軍衛士張永通謊稱三次夢到周公,然後轉告王世充,說周公會幫他打敗瓦崗賊軍。為此王世充還興建了周公廟,又串通巫師,宣稱周公準備命王世充迅速討伐李密,肯定會讓他馬到成功。如果士兵們不聽話,會統統染上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士兵很多都是從淮南帶過來的,那裡巫風甚盛,特別相信這種妖言,一時間紛紛請求出戰。最後王世充拼湊出了兩萬精銳,還搞到了兩千匹戰馬,全軍打著張永通的旗號出城與李密決戰。

  

  (隋末的王世充也是人傑)

  (瓦崗軍雖然有實力,但由於錯誤的戰略決策和差勁的防護措施,最終導致了失敗)

  李密方面,與宇文化及一仗下來,精銳士卒與馬匹都死傷慘重。士兵人數雖然眾多,但多是烏合之眾。面對王世充的兵鋒,眾將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將裴仁基說:「王世充率領全部軍隊來此決戰,洛陽必然空虛。我們可以分出兵力把守王世充軍隊要經過的要道,使他不能再向東前進。另挑選三萬精兵,沿黃河向西進逼東都。王世充回軍,我方按兵不動;王世充再次出軍,我方再逼東都。這樣,我方還有富餘的力量,對方疲於奔命,肯定能打敗他!」李密的腦子非常清楚,他全面剖析了裴仁基的策略,回答說:「你說得很好。但現在東都的軍隊有三個不可抵擋的優勢:武器精良,這是第一;作戰意圖堅決,不惜深入我方境內,這是第二;因為糧食喫完了,所以戰意非常高昂,這是第三。我們只要利用城池堅守,保持力量等待,對方想交戰打不成,求退兵又沒有退路,過不了十天,王世充的頭就可以提到我們手中。」如果按照李密的這個策略打,王世充還真的沒什麼活路。但他的這個策略遭到了手下眾將的紛紛反對。他們都瞧不起屢戰屢敗的王世充,紛紛要求出戰。新近投降的驍果將領們也渴望在正面戰鬥中建立功勛。可悲的是,李密耳根子軟的毛病又犯了。他沒有堅持自己的正確思路,居然附和了眾將的意見,決定與王世充決一死戰。名臣魏徵對此強烈反對,認為瓦崗軍應該深溝高壘進行堅守,野戰實在不是好辦法。可惜良言無人聽從,反被譏諷為老生常談,氣得魏徵拂袖而去。

  (演義小說《說唐》、《興唐傳》等書中人物裴元慶的原型即裴行儼,隋唐第三條好漢,隋唐八大鎚中的銀錘將)

  王世充在通濟渠南面紮下大營,先派數百騎兵對駐紮在偃師城北的單雄信外馬軍發動了一次試探性攻擊。此次攻擊馬上就探出了瓦崗軍虛弱的本質。區區數百騎的敵人,單雄信居然有點扛不住,李密只能派程咬金與裴行儼率內馬軍前去助戰。裴行儼很是勇猛,一馬當先。可這次號稱「萬人敵」的他也中了一箭,只一箭就被射倒在地。程咬金奮力殺散周圍的敵人,將裴行儼救起後同騎一匹馬返回。二人被王世充的騎兵銜尾追殺,程咬金的馬馱了兩個人,自然速度慢。眼看追兵殺到,程咬金不愧是被後世描述為「混世魔王」的猛將,兇悍無匹。他拼著讓敵人一馬槊刺穿身體,生生將敵人的馬槊折斷,反身殺光追兵,才與裴行儼一塊逃生。

  

  (程咬金歷史上雖然不是用斧頭的,但論勇猛可是沒話說)

  一戰下來,李密手下驍將孫長樂等十餘人竟然皆被重創。這一戰瓦崗軍的弱點暴露無遺。缺乏良好的防護,是瓦崗軍正面作戰能力弱的關鍵因素。對比當時李淵軍隊的防護能力:李淵有個侄子叫李道玄,十五歲上陣,勇猛無比。在打竇建德時因為沖陣勇猛而遭到敵箭的猛射,盔甲上的箭枝竟然如刺蝟毛一般密集。即便這樣,李道玄依然生龍活虎,毫髮無損,可見其身上的防護之好。反觀瓦崗軍上下,李密中過兩次流箭,兩次都被射得夠嗆。這次裴行儼又是如此,區區一支流箭就能擊倒瓦崗軍的高級將領,這樣的防護水平,又如何與精心準備過器械的王世充打正面戰呢?

  試探出瓦崗軍的實力後,王世充立刻發起總攻。這次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訓,也開始學習李密打埋伏敲悶棍的陰招。他事先在北邙山的山谷中埋伏了兩百騎兵,又精心準備了一個與李密長得非常像的假貨,準備關鍵時刻拿出來冒用。李密依然自高自大,渾然不防敵人耍手段,居然連大營外圍的壁壘都不設了。第二天天亮後,王世充趁李密還未列好陣,搶先發動攻擊。兩軍激鬥之時,王世充突然把之前準備的假貨拿出來,鼓譟道:「李密已經被抓住了!」他的部下可能事先已有練習,配合得非常好,紛紛高喊萬歲相應和。二百伏兵也同時發動,從高出衝殺下來,放火焚燒李密的大營。這兩招勝負手一放出,李密立刻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瓦崗軍一潰千里。王世充用完美的計劃,漂亮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成功實現了大逆轉。


隋朝末年,羣雄並起,瓦崗軍首領李密坐擁數位驍勇善戰的大將,其中不乏有程咬金、秦瓊等讓世人敬畏的大英雄。但是他在和王世充的邙山大決戰中竟然敗兵給王世充,手下的多位猛將更是被王世充生擒,實力強大的他究竟為什麼會戰敗呢?

公元618年,李密召集了手下的所有精兵猛將,與王世充在邙山展開期待已久的生死大對決。而他的錯誤決定也註定了他的慘敗,因為在開戰之前,大將軍裴仁基和魏徵等人都曾給過李密正確的作戰策略和建議。但當時的李密就像著了魔似的,似乎根本聽不進去這些人的建議,反而很欣賞單雄信提出的直接與王世充正面對決的策略,也許是單雄信抓住了李密當時的心思投其所好,使得李密很快就上了單雄信的當,而這也為他在即將到來的戰敗中埋下了伏筆。

李密將自己的軍隊兵分三路,自己帶一隊人馬直接北上直奔王世充的大營,將另一隊人馬交給單雄信駐紮在偃師城北,讓王伯當留守大本營,自己親率諸將出戰。但是讓人意料不到的一幕出現了,正當人數將才都佔優勢的瓦崗軍與王世充展開大對決時,卻被王世充來了個內外夾擊,眼看裴行儼及程咬金等大將身負重傷,而單雄信卻按兵不動,遲遲不救。戰爭持續到第二天凌晨,王世充派大部隊潛入北邙山,還未等瓦崗軍反應過來就搶先發起前所未有的猛攻,李密的大軍直接被一舉擊潰。

事已至此,大家都明白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可是為時已晚。原來單雄信帶領著一支精銳部隊臨陣投敵,背叛了李密,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有意暗中幫助王世充,導致李密徹底慘敗。(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隋唐的時候也是一個天下混亂的局面,雖然它存在歷史上的時間很短,但各類人才都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了,在最早的時候瓦崗勢力是最佔優勢的。無論是糧草、將領還是人馬都是頂尖的,後來在隋唐戰場上出名的那些人也都在這個組織裏。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無比強大的勢力,卻在後來對戰王世充的時候一敗塗地。

這個組織者就是李密,李密的家庭背景很好,他的家世在當時來講是數一數二的,父親是隋朝的上柱國,家族勢力是不容小覷的。在李密小的時候,別人家的孩童,都知道做遊戲時,他就已經開口就是天下大事了,以為從小就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成長,所以他自然也比別惹更成熟。

李密在父親的薰陶下,自幼就文武雙全 ,後來又繼承了父親的官位,他在有了一定的地位後,便開始揮金如土,不務正業。不久之後隋煬帝知道了他消極怠工,最後就把他開除了,之後他又成為了瓦崗寨的領導者,瓦崗寨之所以建立,是因為在隋煬帝統治期間百姓生活疾苦,政治腐敗,於是各地農民紛紛羣起反抗,在這期間秦瓊,程咬金也是主要的參與者。

在隋朝的時候,李密就已經是一個權貴了,也是最開始就進行造反的一批人。但那時候隋朝還有一定的實力,所以羣起造反的這些人很快就被打敗了,李密作為其中一員在逃跑的時候就加入了瓦崗。因為從小受到高等教育,又參加過很多戰爭,慢慢就在瓦崗裏出人頭地了。

沒過多久之後,野心太大的他就把瓦崗的首領給殺掉,自己坐上了首領的位置。因為這時候到處都在發生戰亂,他就通過發放糧食給災民傳出了好名聲。就吸引了很多將領和人才投奔他,逐漸瓦崗就變成了一個擁有幾百萬人的勢力。

而這時候秦瓊、程咬金等人都在他的手下,有了這些猛將和士兵的幫助,他的戰鬥力達到了巔峯。王世充自以為很聰明,抓住了瓦崗軍久戰疲憊,身心不穩的狀況,當時瓦崗軍又傷亡很重沒來得及調整,王世充趁時挑選了精銳的兵馬,前去與李密決鬥,但卻被瓦崗軍打的落花流水,幾萬的部隊全部給打散,差一點連自己的命都沒保住。也是這一次讓王世充對瓦崗的態度變得重視起來,想要重整勢力打敗瓦崗好為死去的士兵報仇。

在上次慘敗後,王世充懷恨在心,不久後王世充就組織了另一批軍隊,準備去攻打瓦崗報仇雪恨,這時候時間已經過去兩年了。由於李密兩年前輕鬆就把王世充給擊敗了,所以就產生了輕視之心,這一次只派了一部分軍隊去對王世充進行抵抗。眼看著王世充就要輸掉了這場戰爭,心裡極度不甘心,忽然看到身邊的一個屬下長得特別像李密。

王世充靈機一動,叫人來把這個士兵頭給砍下來,然後偽造成看起來很像李密的樣子,在作戰之中讓手下們大喊:"瓦崗首領已經被殺掉了,還不投降"這樣的話,瓦崗的軍隊看到這種情況,立馬失去了抵抗的心思,隨即就被王世充給俘虜了。這些軍隊和將領就是李密手下最強的那一批,這時候的李密手中已經沒有可以打的牌了,沒有辦法只能向唐朝投降,但又因為謀反被殺掉。而原本在他手下的那些大將,最後都投靠了李世民,成為了唐朝的開國功臣。


一路走來李密也甚是不容易,不過他的智謀才略和戰略眼觀當真令人極為的佩服。能夠在亂世之中壯大起來,成為一方諸侯的確是殊為不易。瓦崗寨從一個打家劫舍的小集團而一舉成為當時天下農民軍中最強悍的勢力,這得益於李密的縝密心思和卓越的才情,同樣瓦崗寨成為璀璨一時的彗星,徹底消亡在歷史的煙雲中也是李密一手造成。

李密手下大將如雲,如同徐世勣、程咬金、秦瓊、王伯當等無一不是當時名震一時的俊豪英傑。南征北戰,兵精將強,完全有能力爭霸天下。邙山大戰的失敗我歸結於以下幾點。

第一,李密白手起家,成就了瓦崗寨的威名,有了逐鹿中原的實力,手底下也是英雄輩出,能力出眾者不知凡幾,如此大的成功令得他有些驕傲而飄飄然,自然就輕敵了。

第二,李密接受了楊侗的冊封,既是為了名正言順的入主中樞,又是為了能夠免除腹背受敵,而和宇文化及鬥了起來。須知道宇文化及的十萬大軍,可是隋軍精銳,而李密直接就與之對上,惡戰之後,雖然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可是卻也傷筋動骨,元氣大傷。

第三,王世充利用此時機剪除東都洛陽的異己,而獨攬了朝政,內部穩定後發兵攻打李密。瓦崗軍此時是兵疲將乏,李密卻沒有過多的考慮,而是直接要與之大戰。而看看此時的瓦崗軍內部,因為李密的傲嬌,因為他的不可一世,被勝利矇蔽了心智,瓦崗軍並非鐵板一塊,也就是有了親小人遠賢臣的做法。

第四,李密沒有聽從裴仁基提出的趁著東都空虛而偷襲的建議,而錯失了大好的時機,戰略上的錯誤。

第五,李密的失敗,也是離心離德的一種表現,戰術上的失誤綜合導致。

一個有機會爭奪天下的英雄,卻最終因為驕傲輕敵,因為不可一世而落得如此慘淡的下場,當真是令人感到扼腕嘆息!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李密確實兵更多將更猛,但是兵多並不代表實力更強很可能是喫糧的造糞機器;將更猛也不代表戰必勝,很可能是離心離德的烏合之眾。李密一直都不善於治政,說他窮兵黷武一點都不過份,李密在巔峯時期擁兵十萬,甚至比坐擁關中的李淵還多。但是從實際控制地盤上來看,李密的地盤還不沒有李淵的一半多,人口總數也只有李淵控制下的三分之一。這使得李密軍隊兵多百姓少,當兵喫糧的多,低頭種糧的人少。這實際上已經為他後來的戰敗埋下了伏筆,他很缺糧草。

其次,不善於籠絡人心導致了李密的部隊離心離德。當時李密跟翟讓內鬥,爭奪對瓦崗的控制權,在擊敗翟讓以後把瓦崗從上到下清洗了一變,直接導致了李密陣前戰將多,但都是離心離德的,除了王伯當之外就沒有想為他效力的。

當時的王世充雖然從軍隊總數以及戰鬥力上面都不是瓦崗軍的對手,但是王世充糧草多。王世充揚長避短,都不跟瓦崗軍正面交手,他是築高城而守跟李密打起了消耗戰,這時候李密缺糧的弱點就被暴露出來;王世充不僅跟李密比消耗糧食還派人誘降了瓦崗大將單雄信,促使其臨陣倒戈,直接顛覆了瓦崗軍,導致李密戰敗。


邙山大戰,可以說是李密生命的又一個轉折點,從此他將不再是隋朝末期起義軍的領袖,而投奔李世民了。

邙山大戰,很多人都在說李密的問題。具體可以看一下,當時瓦崗軍雖然聲勢強大,但是久無革命根據地,一直屬於流竄作案,時間長了部隊人心也有了變化,都想找到穩定的鐵飯碗。於是纔有了瓦崗軍猛攻洛陽,與王世充先後百餘次大戰的事。然而雙方基本平手,最後一戰王世充居於劣勢而退守洛陽。

洛陽越王楊侗手下意見分化,另一派建議招安李密,讓瓦崗軍消滅同樣覬覦洛陽的叛軍宇文化及。李密大喜,帶領瓦崗軍擊敗了宇文化及,但是損兵折將,士兵也是久戰疲憊。

沒想到回到洛陽外邊,王世充已經發動兵變,消滅了主和的一派,統治了洛陽城。瓦崗軍再次圍困洛陽城。此時王世充手下多已經對瓦崗軍心有懼意。

但是王世充很聰明。他手下多是淮南人,迷信巫術。王世充藉機利用周公託夢的辦法鼓足了士氣,讓大家面對瓦崗軍不再畏懼,個個不懼生死。雖然當時瓦崗軍五倍於王世充軍,但是一戰之後,瓦崗軍大敗,幾十萬瓦崗軍從此再沒聚集到一起。


謝謝邀請。

已經有幾個高手回答了。從我就不從李密的角度來分析了。其實王世充是挺高明,至少在那時,都是出其不意的。這也是李密失敗的原因。這幾個出奇不意,就是

第一,準備工作。

王世充掌握了大權後,開始養士兵,準備武器,就是沖著李密來的。

第二,王世充的士兵構成。

王世充的士兵少,但是都是精兵。一部分是江,淮人,十分剽勇。一部分是東都兵,也是精兵。

第三,王世充的心理戰術。

王世充缺乏軍糧,要打李密。就欺騙士兵們,說左軍衛士張永通,三次夢到周公,周公下令給王世充,要打敗李密之後,就給周公立廟。每次作戰前,就祈禱。如果不隨軍進攻,就會得瘟疫。楚人迷信所以士氣高漲。

第四,恐嚇對手。

所有的軍旗都寫上,張永通夢到的話。

第五,決戰時,伏奇兵,

這要怪李密輕敵,不設壁壘,王世充埋伏了二百騎士在北谷。

第六,背水一戰,

王世充和他的士兵沒有退路。他對士兵說,今天一戰,輸了,沒有人活下來。士氣高漲到頂峯。

第七,又是心理戰,

這次心理戰對的李密,王世充早就準備了一顆和李密很像的人頭。決戰關鍵的時刻,拿著人頭欺詐對手說,李密已經死了。所以,瓦崗軍崩潰了。

所以,王世充對李密的戰術和決策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王世充鎮壓農民起義軍時,先找到一個酷似起義軍首領李密的人,捆綁後藏於軍中。兩軍激戰正酣時,王世充令人將假李密拖至陣前,並高喊「抓到李密了,抓到李密了!"。王軍頓時歡聲雷動,士氣大振。起義軍見「主帥」被擒,立時方寸大亂,奪路而逃。王軍乘勝追擊,大敗李密。

再次,混水摸魚是一種障眼之計,即採取喬裝打扮、矇混過關的手段,打入敵人內部、滲入敵縱深,以巧克敵。扮敵蒙敵,以假相欺,是混水摸,魚計謀的常用手法。官渡之戰中,曹操率部打著袁軍旗號,詐稱援軍,騙過袁軍哨兵,夜襲烏巢,就是扮敵襲敵的典型事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