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萬物復甦,也是兒童長高的黃金季節。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報告指出,一年中,孩子的身高3月-5月長得最快,這3個月身高增長是9月-11月的2倍。其中,5月增長最多,平均0.73釐米;10月最少,爲0.33釐米。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長得更高?專家表示,除了均衡營養、睡眠充足、適當運動外,也可配合生長貼、小兒鍼灸和推拿等中醫外治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斷母乳後孩子開始胃口不好

  一年只長了4.5釐米

  笑笑(化名)今年4歲,蕭山人,因爲生長遲緩,去年3月被父母帶到浙江省中醫院兒科外治門診就診。

  “笑笑來的時候身高89.5釐米,較平均落後6釐米。她的媽媽告訴我,孩子1歲半前生長髮育還挺正常,但斷母乳後就開始胃口不好,2歲到3歲只長了4.5釐米,正常來說應該長7~8釐米。”主治醫師王其莉說。

  王其莉經過檢查和詢問發現,笑笑主要是營養吸收不好,不存在器質性的疾病,於是給笑笑進行了生長貼治療,一週兩次,加上平時外治門診的一些調養,此後一年笑笑長了7釐米。今年3月,得知省中醫院又開始貼生長貼,笑笑媽媽又帶着孩子來了。

  浙江省中醫院外治門診,醫護人員正在給孩子貼生長貼。通訊員 於偉 攝

  浙江醫院鍼灸科中醫師章少穎說,醫院的生長貼由經典方配製而成,其藥有活血祛風、健脾益肺的作用,“其中有一味藥具有透皮滲入的作用,使生長貼除了對穴位形成刺激外,還可以讓藥效透過皮膚滲透到體內。”她提到,不同的孩子證型、體質不同,要選取不同的穴位進行敷貼,一般會選擇8~10個穴位,虛補瀉實,從而達到促進新陳代謝和骨骼發育的作用。

  做生長貼治療要視情而定

  部分孩子需要先進行前期調理

  章少穎說,門診中大概有一半的孩子存在積食、肺熱、氣鬱、血淤等情況,這不適宜馬上進行生長貼治療,可以先進行前期的調理。

  如9歲女孩萌萌(化名),稍一累或天氣一熱就流鼻血,媽媽曾帶她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但沒查出具體原因。

  後來,因爲想要孩子長得高一點,媽媽又帶着萌萌到了章少穎處就診。

  章少穎經過問診檢查後發現,萌萌身高131釐米,相比正常範圍偏低,而體重40公斤,已超出正常範圍,而且她有個壞習慣,拿牛奶、飲料當水喝,而且平時愛吃零食,甚至明明很飽但看到吃的還是忍不住想吃。

  “萌萌時常流鼻血和她肺熱有關。”章少穎給萌萌做了幾次鍼灸、拔罐治療進行前期調理後,又進行了生長貼治療,同時建議她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儘管身高方面的效果沒有那麼快體現,但萌萌第二次治療後就再也沒流過鼻血了。”章少穎說。

  生長貼真的能幫孩子長高嗎

  醫生:建議在青春發育前期貼敷

  那麼,怎樣的孩子適合貼生長貼呢?

  王其莉表示,省中醫院的“春季生長貼”適合3-14週歲,具有以下一種情況就可以進行貼敷:

  身高增長緩慢或身高低於同齡平均身高以下;體重低於平均體重標準,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或經常偏食、挑食等影響生長髮育落後者;患有遺尿症等泌尿系及腎臟系統疾病引起生長髮育落後者;有夜間睡眠障礙、容易驚醒、入睡困難等引起生長髮育落後者;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

  “孩子身高正常、胃口好、睡眠好的可以不來貼;孩子發育比較成熟,比如月經來了一兩年或已有喉結也不建議貼。”王其莉說。

  而如果孩子身高落後異常明顯,大於2個標準差的,生長貼效果就沒那麼明顯,且需要進一步檢查原因。

  “我們醫院每年大型的生長貼活動所服帖的穴位都是固定的,但會根據前一年的情況改進。部分孩子存在個體差異,還是建議到外治門診進行調整,比如五六歲以下的孩子,到外治門診可以個性化一點。”王其莉說。

  據瞭解,省中醫院的生長貼一般從每年春分前的1-2周開始,持續到4月底,一個療程約4周,一般來說一個療程即可,矮小明顯的可以加療程。

  章少穎表示,生長貼一般建議在青春發育前期貼敷,起碼要2週歲以上,而且孩子要能表達,因爲敷貼的時長等還是需要以孩子的感覺爲度。

  浙江醫院推拿科中醫師呂凱露說:“對於兒童來說,生長貼有很多優勢。小孩肌膚嫩薄,皮膚更易吸收,採用貼敷方式更易疏通經絡,直達臟腑病竈。此外,穴位貼敷還可以彌補藥湯、藥丸的缺陷,發揮藥效快捷。”

  小兒推拿也可以助力孩子生長

  3月中旬到5月初進行效果更好

  小兒推拿也是養生保健助生長的方式之一。

  前天上午,林女士帶着3歲多的兒子洋洋(化名)過來做推拿。去年以前,2歲多的洋洋不僅身高相較同齡孩子低,而且經常拉肚子,在呂凱露處進行健脾補腎的推拿治療後,不僅不拉肚子了,4個月內還長高了不少。

  呂凱露說,助生長推拿12歲以內的孩子效果比較好,而0-2歲的孩子本身就在生長發育期,不必進行推拿。另外,春天助生長效果更好,因此建議3月中旬到5月初進行。

  目前,杭城有多家醫院的兒科或鍼灸推拿科有生長貼、鍼灸、推拿等助生長項目,如浙江省中醫院、浙江省中山醫院、浙江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等,家長如有需要,可帶孩子到相關門診進行諮詢和就診。

  日常保健助力孩子生長

  孩子早起或洗澡後的睡前1小時進行

  那麼,市民日常在家可以通過哪些小方法幫助孩子長得更高呢?章少穎和呂凱露給出了以下建議:

  用掌心摩百會穴、囟門穴,前後揉摩到發熱,大概5-10分鐘。

  可以按住位於臍下三寸的關元穴進行揉,順時針和逆時針都沒有關係。

  可以摩腹,用右手掌掌心摩揉肚臍周圍一圈。摩揉爲順時針方向,力度以皮膚稍陷下去爲準。由於孩子皮膚嬌嫩,可以在摩腹前在掌心塗抹潤膚露、爽身粉。摩腹可以健脾胃助消化,防治胃腸功能紊亂,有助於生化氣血,強身健體。

  推補手上的脾經(拇指橈側緣,指端向指根方向)和腎經(小拇指正面,指根向指端方向)。

  可以捏脊,用雙手拇指、食指、中指捏背脊上皮,從尾椎骨端向上捏拈至第一胸椎處,如此操作3-5次。捏脊可調和臟腑,行氣活血,培補元氣,強身健體,也適用於容易積食、胃口不開的孩子。

  雙手摩擦熱了後,放在孩子背上的命門穴上。

  可以按揉小腿外側的陽陵泉、懸鐘穴,按揉300下。

  平時胃口不好,可以按揉足三裏,每次10-15分鐘,使之有輕微酸脹感。

  可以給孩子揉涌泉穴,用掌心,前後揉,稍微用點勁,使微微發熱。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