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全軍最年長將軍、開國少將熊兆仁在福州逝世,享年108歲。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這位老將軍是電影《渡江偵察記》的原型。離休後依然心繫老區,年近90時還乘車赴京,推動建成多條鐵路。

  熊兆仁將軍

  熊兆仁出生於1912年,福建永定人,17歲即參加紅軍,37歲成爲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老將軍受訪時曾回憶授銜時的心情,表示既激動和高興,也很痛苦和難過。高興的是國家強大了、仗打勝了,難過的是很多老領導、老戰友犧牲在戰場上,分享不到革命勝利的成果。“他們纔是我們心中最崇敬、最偉大的開國將軍。”

  上個世紀5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電影《渡江偵察記》講述了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連長領導的江南游擊隊掩護解放軍渡江的故事。電影中那支英勇部隊最高領導的原型就是開國將領熊兆仁。

  1948年10月,熊兆仁任皖浙贛游擊隊總司令,爲配合解放軍渡江作戰做出了重大貢獻。影片反映的就是他領導的江南游擊隊,看到對岸解放軍向天空發出三顆信號彈後,部隊也立即在山頭上燃起了三堆熊熊大火作爲接應信號。

  授銜少將後,熊兆仁回福州任第十兵團兼福建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1956年7月成立福州軍區,他任福州軍區副參謀長。

  1983離休後,熊兆仁仍心繫家鄉建設,先後促成了棉花灘水電站、梅坎鐵路、贛龍鐵路等項目建設,爲閩西老區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老區百姓稱爲“扶貧將軍”。

  比如爲推動早日修建龍贛韶鐵路,在年近九十歲時,熊兆仁仍以飽滿的熱情,多次乘車來回閩西老區和北京,牽頭髮動了57位老紅軍、老同志曾兩次向中央領導寫信反映情況,要求解決資金扶持。

  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認爲修建這條鐵路主要是照顧紅色老區,但更重要的是有着重要的政治意義,修通鐵路無疑對老區建設和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最終,全長282公里、總投資約55.3億元的鐵路,於2001年12月動工,2005年10月建成通車。

  辭世兩個月前,熊兆仁剛剛度過108歲的生日。當時,在第900醫院(原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院黨委爲正在住院的老將軍送上生日和新春的祝福。雖然已是高齡,但熊兆仁精神狀態很好,看到大家爲他慶祝生日,特別開心激動。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今年已有孫幹卿、方槐、熊兆仁等3位將軍逝世,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僅存12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上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