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裡,總是食慾不振。多數時候除了想喝碗配料豐富、濃鬱酥軟的米粥,也別無他求了。但是自己卻總也熬不出那些想要的粥,那今天我就把所有熬粥祕籍全部分享給你,也讓你成為熬粥專家!熬粥有以下獨門祕籍,請細看。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

這樣做的好處:

a、熬起粥來節省時間;

b、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

c、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因為用涼水的話,米的營養會損失。開水煮米飯的好處就是能更好地保存大米中的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是大米中一種主要的營養成分,有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慾。而且不容易糊底,這個也很關鍵。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20分鐘。別小看火候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鐘,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鐘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不僅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入口別樣鮮滑,而且在熬粥時還可以避免粥汁溢鍋。用高壓鍋熬粥,先滴幾滴食用油,開鍋時就不會噴,比較安全。

6、底、料分煮: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裏,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鐘。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7、煮粥的時候水要加得適量:水米比例也很重要,甚至是煮粥成敗的關鍵因素。

大米與水的比例分別為:

a、全粥=大米1杯+水8杯

b、稠粥=大米1杯+水10杯

c、稀粥=大米1杯+水13杯

是不是也沒有那麼難?現在已經把多年的熬粥祕籍交給你了,平時可以做給自己也做給家人,歡聲笑語裏,一碗粥也是情意濃濃!

如果喜歡請分享或者關注,還有更多好喫的好玩的要和你說!


丸先森拿自己擅長的小米粥來講講:

營養分析:小米粥養脾胃易消化,而且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屬於粗糧的一種,不會造成腸胃負擔。金黃的南瓜軟糯清甜,讓小米粥的顏色和味道更加吸引孩子。

食材準備:小米35克、南瓜50克、香蔥葉5克

1. 小米挑洗後冷水浸泡15分鐘以上。

2. 南瓜和香蔥切末備用。

3. 鍋內加水,放入小米後小火加熱。

4. 全程都要小火,如果熬製過程中蓋鍋蓋,可以用勺子架起鍋蓋一邊防止溢出。

5. 煮至10分鐘後,米粒開始熟化膨脹。

6. 「熬粥」的過程其實就是米粒分質溶於水的過程,所以要配合攪動促使米粒均勻脫粉。

7. 目測粥至黏稠感增加的時候,放入南瓜末繼續熬煮3-5分鐘。1歲以上寶寶可以加幾滴油增加香氣和口感。

8. 南瓜煮熟了以後,放入香蔥末,再熬製1分鐘即可就可以出鍋啦!

小米南瓜粥口感上的層次更加豐富,同時改變了粥品的食物氣味,讓孩子喜歡了小米粥獨特的米香氣息。

關注丸先森,瞭解更多美食知識點:)


自己熬粥,怎麼煮又滑又粘?用這一招!10分鐘搞定!

祕訣就是:冷凍

首先將一杯米洗乾淨後,放入冷凍室冷藏至大米結冰,然後再放在開水中煮10分鐘,10分鐘以後就是一鍋又綿又滑的白粥。

原理:經過冷凍,米粒的組織受到破壞,產生一個個蜂球狀的小孔,吸水力同時增強,遇到熱水後,米粒就會變得鬆散,米粒裏的澱粉開始變成糊狀,那麼就可以在短時間裡煮出又綿又滑的白粥。

來自網路


-需要材料-

  • 大米適量
  • 小米適量
  • 玉米粒適量
  • 冰糖適量

-步驟-1

大米清洗乾淨後浸泡5分鐘備用

2

小米清洗乾淨浸泡5分鐘備用

3

新鮮玉米粒清洗乾淨瀝水備用

4

加水放玉米粒後開火,燒開後放入大米、小米

5

近熬(25~30分鐘)好關火前放入適量冰糖,關火化開後出鍋

6

配菜,完工。

-小貼士-

看到的養生類知識:多種類米一同煮粥更營養,例建議多喝八寶粥。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材料(米和綠豆/紅豆/玉米……)洗凈放在電飯煲裏,加水,定時3小時,然後早上起來加糖,開喫!

綠豆粥

玉米粥

紅豆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