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提問。喜歡中國畫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馬。蒲華這個名字完全是被美術史低估的一位繪畫大師。他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海派畫家,與大名鼎鼎的吳昌碩非常友好。但是,蒲華的繪畫藝術乃至於書法文學修養的是很高的。他的才華和藝術成就,絕對不在吳昌碩之下。

蒲華的繪畫作品有山水、花鳥,尤其竹子開闢了新面貌。

如果歷代畫家的竹子都是苦雨凄風,那麼,蒲華的竹子卻是瀟洒氣酣的爛漫風華。

蒲華的竹子,墨飽氣酣,枝繁葉茂,一掃鄭板橋的瘦枯蕭條,給人一種「腹中有書氣自華」的自信和浪漫。

其實,在蒲華瀟洒的背後,卻是無限的凄苦。

蒲華一生都是鬱郁不得志的狀態,他從來沒有受到過社會的關注,經濟非常拮据,常常一襲青衫,四季如此,從來也不換洗。

但是蒲華為人開朗大度,作畫不拘一格,滴滴洒洒的,人稱「浦邋遢」。

我們近代以來,論畫竹,那一定是盡人皆知的鄭板橋。

我們都之道鄭板橋的竹子以瘦骨清俊為美。這是一種風格,我們當然不能以風格論高下。

但是,就以技術和美學層面來說,蒲華的墨竹也要比鄭板橋高出好多。

比如,竹竿,鄭板橋的細而瘦,我們就不議論了,但是,就墨色豐厚而言,蒲華的竹竿,給人挺拔豐滿的感覺,不獨筆力一端,就是墨彩之美,也是非常豐富華彩的。

我們再看蒲華的竹葉,層次墨色也是比鄭板橋要更有力度的。在蒲華的墨竹畫中,你幾乎找不到一個敗筆,但是,鄭板橋的竹子,敗筆間或見之,不一而足。

此外,墨竹的配景石塊兒的畫法,蒲華也要比鄭板橋畫的更好。

最後是書法,蒲華的書法與鄭板橋相同的是,他們都有創造性,都是不拘一格的文人書法,但是,蒲華的書法,傳統的精神層面更多一些,突破傳統的成分也更多一些,但是,又不是很怪,這也是蒲華給人以親近的地方。

蒲華的藝術成就,遠遠不止畫竹,但是,就畫竹而言,已經是大師級的畫家,起碼他的朋友吳昌碩差距非常遠,你說呢?

所以說,蒲華是被低估的一位大師。現代畫家董壽平先生的竹子,應該是受到蒲華影響的。大師總是相通的。


你好,我是夢初dreamer,專註於知識文化分享!

首先在這個問題上我需要先表明自己的態度,我覺得他們二人所畫之竹是各有特色,難分伯仲,只是畫的側重點不同罷了。

松梅竹菊作為「四君子」,自古以來都深受文人墨客所喜愛,更是成為他們爭相描寫的對象,而竹又因它獨有的特徵被各個名家所喜好。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蒲華與鄭板橋的竹子都有哪些特徵吧。

因為我們對鄭板橋比較熟悉,所以就先從他講起。「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生喜愛畫松梅竹蘭石,而又以畫竹最為出名。他自己總結的自己畫竹之法為:

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痩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雲,是其生也;依於石而不囿於石,是其節也;落於色相而不滯於梗概,是其品也。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鄭板橋畫竹主要是以竹來抒情,而不過多的追求其神,他通過形神畢肖,移情於物,以物喻人。

再來看下蒲華的竹。

蒲華,是晚清「海派」花壇具有創造精神的傑出代表,是晚清「海派四傑」之一,他最擅長於畫竹。他一生畫了大量的墨竹圖,並且他畫的竹子有兩種面貌,一種是細竿挺勁的秀竹,另一種是長竿通天的巨竹。並且他的畫竹都充滿大氣磅礴之感,可以說他在水墨寫意領域開創出了新面貌。

總之,他們二人都是畫竹的大家,他們留下的竹畫都是現在我們的瑰寶。


謝邀請,兩人均是寫竹大家。鄭板橋,江蘇興化人,幼年清苦,中年坎坷,曾在楊州賣畫,乾隆元年44歲中進士,50歲出任山東范縣縣今,後又濰縣縣令,為官清廉,不善逢迎,得罪上級,被免職,重返楊州賣畫,他的竹,行筆勁拔瀟洒,章法新奇,他畫竹,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正是藝術創作從生活形象,加工概括提練,融合作者主觀情感而創造出為藝術形象的過程。

蒲華,浙江嘉興人,清未著名畫家,海上畫派開山人物之一,出身貧苦,鄉試道路屢屢受挫,三次鄉試未中,絕意仕途,後以職業畫家身份浪跡江南,筆墨曰益精到,名噪海上畫壇,尤以畫竹聞名於世,他畫竹兩種類型,一是墨竹為主體,橫貫畫面,或一枝獨秀,或數枝交錯,又常以粗筆淡墨寫巨石映襯,墨竹氣勢磅礴和巨石的穩重形成對比,加之喜濕筆作畫,畫面水墨淋漓,充分體現水墨大寫意的境界,另一種手法是以墨竹為輔助,作為其他花卉或巨石的陪襯。蒲華作畫不講究紙的好壞,逢紙即畫,有時畫糊窗紙上,時人稱他"蒲邋遢",有識之士真正認識其非凡筆墨功力,說他筆下有奇氣,吳昌碩小他十多歲,相交甚好,尤看重他的藝術,

過去很喜板橋竹,後來蒲華竹看多了,更偏愛蒲華竹,各有特點,不能也不願分出高低。


鄭板橋生活於清代康乾時代,蒲華生活在晚清時代,鄭板橋在前蒲華在後,兩人不見面。

鄭板橋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的詩文、書法、繪畫皆精,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成就突出的文人書畫家。

蒲華善作花卉、山水,尤擅畫竹,人們對其畫的竹稱之為「蒲竹」。亦工書法,風格淳厚多姿;畫風燥潤兼施,蒼勁嫵媚,風韻清健。

從二人的作品和藝術風格看,鄭板橋或蒲華無可爭議都可納入一流藝術家行列。

但從整體上看或僅從畫竹方面看,鄭板橋的竹最好,蒲華的竹略次之。

從以上作品不難發現,鄭板橋的竹從形質、氣韻、文化內涵方面明顯優於蒲華。

因為鄭板橋的竹從形質上看,更寫實,更傳竹的形和質之神採氣韻。

關於形質問題我們知道,一切物體都有其自己的形與質,如石的形質和水的形與質明顯不同,還有以男人和女人為列來說,男人的性格陽剛,女人性格的陰柔,以及女人的皮膚細膩,男人的皮膚較粗糙一樣,其表現出的特徵是明顯不同的。

包括不同的物體所反射的光澤,也是不一樣的,在攝影上為拍好器物的形質美,攝影師往往煞費心思。

簡單來說也有些向「楊柳岸,曉風殘月」和「大江東去」所呈現出來的風格氣韻。這是從技法的層次境界上來考察。

從藝術文化內涵上看,顯然,鄭板橋的竹仍然要優秀的多,是蒲華無法比擬的,雖然蒲華的藝術造詣也是脫俗的,但氣韻、意境、文化內涵方面更不如鄭板橋。

鄭板橋的竹即是自然的竹,象攝影一樣的表現,是高度提煉概括的自然之竹,得自然之竹的形、質、神,又不是簡單的直接的描摹。鄭板橋的竹在高度的對自然之竹的寫實的提煉升華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個人的思想和審美觀。已不再是簡單的寫實方式的畫竹。鄭板橋的竹既有「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抒發,也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人文精神氣度,和「要留清氣滿乾坤」文人情懷。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蒲華與鄭板橋畫的竹子都很有特色,只是風格不同而已。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他們的作品:

一、鄭板橋的作品

從上面幾幅作品可以看出,鄭板橋畫的竹子瀟疏勁爽,可聞風雨之聲,畫法相對比較工整。

二、蒲華的作品

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出,蒲華畫的竹子初看粗頭亂服,細品則發現筆墨法度森嚴,竹子的神態精神俱在,風格趨雄渾粗放。


鄭板橋大家都比較熟悉,字克柔,號板橋,康熙時的秀才,雍正時的舉人,乾隆時的進士,這一看就很怪,他號稱「揚州八怪」中的奇才怪才,一點都不奇怪(有些繞),他一生喜畫蘭竹,善畫蘭竹,他的蘭竹畫軸和雜品,存世較多,流傳也廣,在民間影響較大。

鄭板橋畫的竹,直節虛心,清勁秀逸,超凡脫俗,他畫竹常伴有蘭石,曾題「……其勁如竹,其清如蘭,其堅如石……」,他是以蘭竹自比胸中節操。

相比鄭板橋,蒲華名氣小多了,直至八九十年代才被世人關注,但畫竹絕不在板橋之下,吳昌碩與其私交頗深,墨竹也受其影響,吳昌碩曾評蒲竹「墨沈淋漓,竹葉如掌,瀟瀟洒灑,如疾風振林,聽之有聲,思之成詠」。

蒲華畫竹,喜好長桿通天,畫面墨色淋漓,筆意奔放,尤其晚年後所畫竹,水墨氤氳,淡定從容,雖淡墨濕筆,卻不失雄渾大度,毫氣縱橫。

「瀟洒風雨入秋多,吐出胸中墨幾何」,蒲華畫竹,正是他胸臆的體現。

在開創近代著名的「海派」畫壇中,蒲華應有一席之地。


畫竹的話,鄭板橋可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一般人很難達到他的水平。他的竹瘦勁,清清朗朗,蒲華的畫雖不俗,但在古代名畫家中,屬於不太知名的樣子。鄭板橋就非常知名了。揚州八怪中最負盛名的畫家,書法家,詩人。他的竹成了一個流派,而且還很難學。石頭也是,瘦俏堅硬,比喻成高尚的人格。蒲華在山水畫中見到過他的一副畫,於是也關注過他。也非常不錯。

敬請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會不定期推薦一些原創詩詞和畫。


畫竹我個人認為還是板橋厲害!我就是師法板橋,以下是我的拙作!請指正!


謝謝邀請!

鄭板橋和蒲華二人都擅長畫竹,二人各有千秋。一方面鄭板橋注重竹子的品性,以竹喻人,正氣與節操是鄭板橋畫竹的核心意味。另一方面,鄭板橋常常款題於竹石之間,他曾經寫道:「吾之竹清俗雅脫乎,書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以竹之「介於否,堅多節」來表達自我孤高的情操。

再來看看蒲華的竹。他最擅長畫竹,他的竹有兩種風格,一種是細竿挺勁的秀竹,一種是長竿通天的巨竹。這兩種畫竹手法陪伴一生。

故二人的竹有其相通卻又不同。各有千秋。


嗯,是這樣,蒲華墨竹元氣淋漓,縱橫如意,實屬高品,但蒲華的藝術在當時以及現在均尚未得到其應得的肯定,蒲自謂其書法學呂洞賓、白玉蟾,其學其藝受道家思想影響至深,故其竹有仙氣。

板橋之竹瘦硬通神、瀟洒出塵,其書受山谷老人影響至深,後學分隸,自成一體,其思想受隱逸思想室,窮善其身,達濟天下,故其書其學受儒家思想至深,故其竹有隱逸之氣。

故曰:藝者,人也,思也,後之學者,安可僅治藝而忘讀書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