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財經

  近日,新東方在線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爲港股市場在線教育第一股,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

  目前在線教育行業的現狀如何?相關公司的盈利狀況又是如何?央視財經記者進行了調查。

  資本持續加碼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遠未結束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欄目視頻

  3月28日,新東方集團旗下在線教育平臺“新東方在線”在港交所掛牌,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教育企業迎來“上市潮”,流利說、尚德、精銳等機構赴紐交所敲鐘。同時,資本也在不斷爲在線教育加碼。

  去年,國內在線教育十大平臺融資額超100億元,而今年僅前兩個月,在線教育平臺融資額就已近百億元。

  天風證券教育行業分析師 孫海洋:我們看到不管A股市場還是港股以及海外市場,教育板塊都在日益發展壯大。通過技術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傳播,線下的市場已經被驗證,線上未來還是看好有一些出現行業龍頭的機會。

  受資本追捧的同時,在線教育機構一直以來面臨盈利難的問題,目前已經上市或擬上市的公司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

  老牌學習機構滬江教育在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後,近來被曝出大幅裁員降薪的消息,公司連續三年虧損。而赴美上市的51talk及尚德機構去年淨虧損額更高達4.1億元及9.27億元。市場人士指出,在線教育企業“燒錢大戰”遠未結束。

  CMC資本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 陳弦:比如說我100個用戶,今天就停止市場投放的話,應該今天就盈利了。但是今天他說我有100個用戶,我還要再買400個,我未來的幾年需要持續投入,那我可能還是要虧損。

  在線教育

  或稱遠程教育、在線學習,現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一種基於網絡的學習行爲,與網絡培訓概念相似。

  年複合增長率32% 在線職業教育市場火爆

  22歲的譚浩曾嘗試過衆多職業,後來機緣巧合對設計工作產生興趣,那時的他迫切需要學習專業知識,而線下培訓班費用高、上課時間地點固定,這讓一邊上班一邊學習的他將目光轉向線上課程。經過一段時間的線上學習,他的專業知識有了轉折性的提升,如今已經成爲了專職設計培訓講師。

  巧匠課堂高級講師 譚浩:白天像在公司裏面或在工作當中去學習東西是有限的,所以你只能選擇在網上,給自己去提升一些能力上面,包括一些職業規劃什麼都會更加清楚,收入相比以前的話是翻了好幾倍。

  近年來,國內在線職業教育快速增長,2015年,國內在線職業教育市場規模僅爲368億元人民幣,2018年底市場規模達到768億元人民幣,實現了32%的年複合增長率,比在線教育整體市場增長快了近8個百分點。

  《騰訊課堂年度大數據報告》顯示,在線職業教育用戶羣體集中在19-33歲,95後爲主流用戶羣體,其中男性用戶佔比63%,女性佔比37%;

  課程方面,去年最受歡迎的免費課程分別是:電商營銷、Java、電商美工、室內設計、消防工程師,付費課程的爆款則是:消防工程師、執業醫師、電商美工、電商營銷和教師資格證考試。

  騰訊SNG社交網絡事業羣在線教育部總經理 陳書俊:畢竟都是成年人,更多還是希望更有效率的知識獲取,自驅力也會更加強一些,所以,在這些方面,職業教育和在線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好的契合點。

  除了職業教育,在線教育各細分領域中,K12教育近年來增速最快。對一些老牌K12教育機構而言,將現有師資從線下轉線上,可以降低運營成本。

  “AI老師”進課堂 在線教育新玩法助力教育公平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欄目視頻

  四川涼山昭覺縣,深度貧困地區,彝族人口占當地總人口98.1%,普通話普及率低,師資力量短缺且流動性大。針對孩子們不時“走調”的口音,電腦裏的“老師”逐字逐句地糾正,整套AI系統融合了大量當地常用詞彙,並以“圖片+彝漢雙語發音”的模式進行展示。

  四川涼山昭覺縣四開鄉酒瓦洛且博村幼教點老師 馬比日牛:我覺得上課起來非常輕鬆,而且那些發音很準,反正小朋友跟着讀,比跟着我好了。

  四川涼山昭覺縣三岔河鄉中心校四年級學生 裏來楊林:我們也有用漢語講課,漢語不懂的就用彝語來翻譯給我們聽。他們上課的時候就像是玩遊戲一樣特別有趣。

  據瞭解,目前這個AI普通話教學項目已經覆蓋了昭覺縣71所學校,124個教學點,接近6萬名在校生,未來,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在內的課堂教學也將用上各類AI產品,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AI+在線教育正在不斷探索。

  四川涼山昭覺縣四開鄉中心校副校長 吳仲化:比如上海、北京的課堂教學,能夠通過我們的現代教育工具,把它傳輸到我們這邊來,能夠非常有效地促進我們當地的教育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目前,在線教育行業已經落地的智能產品包括拍照搜題、分層排課、口語測評、組卷閱卷等,涉及了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

  業內人士稱,眼下,各大在線教育機構都在研發AI產品,AI也成爲在線教育最熱門的發展方向,但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AI技術仍是輔助手段,AI老師代替真人老師短期內難以實現。

  在線教育仍待監管 師資建設是關鍵點

  研究機構艾媒諮詢關於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遇到的使用問題調查顯示,有34.9%的用戶遇到了教師真假難辨的問題,31.9%的用戶遇到了師資宣傳不符實際的問題,29.5%的用戶遇到了產品廣告營銷過度的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 李建剛:行業標準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當把標準建立的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育機構如何合理地使用網絡技術,二是學習者如何獲得較好的在線課程的體驗,行業標準應該以量化指標爲主。

  在線教育行業競爭的歸根結底是師資隊伍建設。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被稱爲“史上最嚴禁補令”,明確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趨嚴有利於行業良性規範發展,龍頭企業或將持續受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