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

卜運算元

明代·夏完淳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

十二玉闌干,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這首詞,從縱向看,它由秋色引出空閨,再由空閨引出閨人之思;從橫向看,它以秋夜景物、閨人居室、人物情態三者並列齊舉;而在寫法上,它把詞中的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定的時間、空間之中,使之交錯、融合,組織成篇。

詞以「秋色到空閨」一句起調,氣勢突兀,而句子又有較大的容量:一方面描寫秋色之來,無處不到,而今已侵入人的居室。一方面點出秋色所侵入的居室是女子的居室,而且是一位獨守空房的女子的居室。這裡雖然還沒有推出詞中的抒情主人公,而已經預先透露其性別與處境。

秋季是易引起人傷感、使愁人添愁的季節,而自從宋玉在《九辯》中發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哀吟後,以秋色來烘托愁情,更在古典詩詞中具有特殊的感染作用。但秋是無形無影的,這首詞卻寫出了它的動態、聲色。詞中,除首句外,寫秋的句子還有三句,佔了全詞八句的一半篇幅。

上片次句「夜掃梧桐葉」,把無形無影的秋寫得有跡象可見、有聲音可聞。句中的一個「掃」字寫出了秋來的氣勢,也使人想見梧葉飄落之象,似聞風撼桐樹之聲。

下片寫秋的,有「風動燈明滅」及「一片鴉啼月」兩句。前一句與「夜掃」句暗相鉤連,句中的「風」字與「掃」字相關,「燈」字與「夜」字相應,但「夜掃」句寫的是秋到庭院之狀,而這句寫的是秋入室內之景;句中的「明滅」二字則以燈光的閃動顯示「秋色到」的動態,也托出了「空閨」的凄涼蕭森的氛圍。

後一句更以啼鴉、片月展示了一個聲、色凄清的境界。就全詞而言,它是以景結情,宕出遠神;就寫秋而言,則是從庭院、室內寫到夜空,從而把由地面到天上、由近處到遠方的秋夜景象全都攝入這首小詞之中。

詞中寫到居處空間的,除首句中的「空閨」二字外,還有下片過拍「十二玉闌干」一句。閨而曰「空閨」,環境之冷寂可想而見,而居住其中之人的愁情也已可想而知。過拍一句則由「空閨」而及房屋周邊的「玉闌干」,同時使人想到雜曲歌辭《西洲曲》中「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幹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幾句。這句詞既賦與女性居處以美感,也為空閨中的女主人安排了「望郎」之所及佇立、相思之處。

當然,上面所說的那些寫秋色、秋葉、秋風、秋月的句子並不是為寫秋夜而寫秋夜,那些寫空閨、闌乾的句子也不是為寫居處而寫居處,其實都是為襯託詞中人、烘染詞中情服務的。一般詞寫人物的情態,多是由人及情,由表及裡,先推出人物,再深入到人物的情感,先描寫其狀態,再展露其內心活動;而這首詞則在寫法上顛倒了過來,在上片前兩句描摹秋夜景色後,陡然接以「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兩句,未寫閨人,先寫閨情,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心,從而使詞篇的結構更為緊湊,收到開門見山的抒情效果。

句中所云「同心結」,是以錦帶綰為連環迴文之結以示男女恩愛之意,而「相思結」則意謂男女分離後為相思所苦,愁腸如結。這裡,以「同心結」與「相思結」在字面上形成對照,以見情事之可悲。而上句以「誰料」兩字發端,下句以「翻就」兩字承轉,就更加重了這一悲劇的份量。

到下片第三句「立盡黃昏淚幾行」,才使這位閨人露面。由於上片有了「誰料」二句作為她的幕後白,這裡只顯示了一個她靜立垂淚的身影,已足以見其相思之苦、愁悶之深。從時間看,這句是倒敘句。這句之前所寫的梧葉吹落、燈光明滅,都是入夜後的事;這句所寫的「立盡黃昏」,卻是入夜前的事。

這位詞中的女主角從黃昏到來前就站立在闌干邊,一直站立到夜月升起。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內,湧現於她的心頭的回憶、遐想,必然紛至沓來,千頭萬緒,非這首小詞所能包容,只有留待讀者去尋繹了。至於聯繫夏完淳的夫妻生活來推求這首詞的本事,或聯繫他的抗清遭遇來探索詞外之旨,也不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關注【文學名句】遇見動人語言是美妙的緣,總有貼心文字溫暖著你我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原詞及其大意

卜運算元 明代·夏完淳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

十二玉闌干,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其大意是:秋天的蕭瑟之氣已經侵入到了空蕩蕩的閨房中,夜風把梧桐葉刮落滿地。誰也沒有想到我與心愛之人竟然沒有緣份在一起,現在回想起原來的相思之情、相思之苦,真是愁腸百結啊。閨房四周都是白玉欄杆,秋風吹得燈光勿時勿暗,搖曳不定。依靠在欄杆上從黃昏一直到現在,淚留了又留,只見那夜空中一輪昏月,引得寒鴉嘶叫。

二、夏完淳其人及其文學成就

夏完淳(1631-1647)現上海市松江人,生於明末清初,著名少年詩人,民族英雄,死時年僅十七歲,實屬可惜。他是江南名士夏允彝之子,從小聰明伶俐,七歲就能寫詩弄文,十四歲隨父親和老師一道反清復明,父親和老師先後因起義失敗自殺徇明。夏完淳幾經挫折,反清復明意志堅決,仍積极參与起義活動,後不幸被俘。被俘後著名降清大漢奸洪承疇親自勸降,被嚴辭拒絕,慷慨就死。

雖然年少,其詩詞水平被譽為明朝空前絕後的一頂峰,三百年間也僅有幾人可與比肩。其詩詞在十四歲以前主要屬摹寫,之後參與起義,其為文水平提高極快,令觀者讚嘆不已。著有《南冠草》、《續倖存錄》等。共著作品有文章12篇,賦12篇,各體詩337首,詞41首,曲4首。在他短短的生命歷程中堪稱高質高產。

三、具體賞析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秋天的氣息越來越濃了,它那蕭瑟之氣已經侵入到了空落落的閨房,天已入夜,秋風肆虐,把庭院里的梧桐葉吹落滿地。一個「秋」字引起全文,秋天多愁,春天多怨,是不是會這樣呢。秋天一片蕭瑟之氣,侵入到了空閨;一個「空」字說明了空虛、寂寞;「閨」字點明了詞中主人公的身份。那麼此詞是寫閨怨的,由秋的蕭瑟聯想到人的孤獨、空虛和哀傷。秋風也很大,把梧桐樹吹得沙沙作響,落葉飄飛,一片蕭條肅殺的場面就展現在讀者的面前了。

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真是沒有料到啊,我們如此相愛,竟然沒有機會在一起,沒有辦法結成連理,回想起我們的愛情歷程,我們愛之深,我們思之苦,又有誰知道呢,一想起這些真是愁腸百結啊。前兩句寫景,秋夜大風空閨,這兩句寫事,把閨中人的心事寫出來了,在這樣的天氣下也只能有這樣的愁恨,或者說這樣心緒也得配上這樣的天氣。「誰料」給人感覺得很突兀,讓讀者覺得肯定有事,「翻就」讓前句寫的遺憾進一步拓展綿延。「同心結」與「相思結」這兩結中,「同心結」是實其結而虛其事,「相思結」是虛其物而實其情,寫得很妙。

十二玉闌干,風動燈明滅。閨房周圍有白玉雕砌的欄杆,閨中人一直依靠在欄杆上憑望、愁思,夜風吹得燈光閃爍不定,勿明勿暗。閨房其景,十二玉闌干是實有其景還是作者虛構的,且不要去管它。有欄杆就可以憑欄望遠盼伊人,諾大的院子隻身居住,彰顯寂寞更顯凄涼。秋色侵入到了院子里,讓梧桐葉落,也侵入到了閨房,讓燈光明滅。如豆的燈光搖曳不定,昏黃閃爍,這種情況讓我想到了鬼火。哈哈哈,開玩笑的。

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真是百無聊賴啊,依靠在欄杆上從黃昏一直到了夜色闌珊,不禁留了好多淚,只看到那一輪昏月,引得寒鴉嘶鳴聒噪。這句是倒敘,說明主人公從黃昏一直到現在都站在欄杆旁沒有動過,她在想什麼,她留淚了,留了又留,真是讓人心生不忍啊。而「一片鴉啼月」,夜晚上還有什麼,昏月當空,朦朧一片,寒鴉聒噪,嘶啞難聽,讓哀愁之情達到了極致。

關於此詞表達何種感情,歷來有幾種說法:一、作者自喻為閨中人,思念大明王朝。二、以妻子的口吻,寫她思念作者。三、自擬為閨中人,思念妻子和親人。至於具體是哪種,請讀者自行判斷。

夏完淳,這個人,讓我同情,又讓我無限崇拜!

謝謝大家,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歡迎交流討論!

如果喜歡就請點贊,請關注頭條號:唐詩宋詞元曲之韻,謝謝!

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卜運算元.秋色到空閨》賞析

原文:

秋色到空閨,

夜掃梧桐葉。

誰料同心結不成,

翻就相思結。

十二玉闌干,

風動燈明滅。

立盡黃昏淚幾行,

一片鴉啼月。

現代文:

秋天來到了空空的閨房,

夜風吹打梧桐葉。

誰曾想同心結打不成,

改成了相思結。

十二個玉闌幹上,

風吹得燈火忽明忽暗。

黃昏中淚流幾行,

聽到一群烏鴉在月下啼鳴

作者:

夏完淳,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

賞析

本詞描寫的是在閨中一個女人,孤苦無依地生活,秋天到了的傍晚時分,思念著自己的意中人。聽到外面秋風吹過梧桐樹葉發出的沙沙聲,愈發感到寂寞無聊,本想打一個同心結,做不成改成了相思結。這句最妙,把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在動作上。

後部分寫閨中人在一片寒鴉鳴叫中看著忽明忽暗的燈光獨自落淚,讓人倍感同情。

詞作言簡意賅,細膩地刻畫一位獨守閨房女子的所作所為,用獨到的筆觸細緻入微的手法,為讀者繪製出一幅美妙圖畫。


這首詞是明代夏完淳之作,大意是在一個月色幽幽的秋夜,夜風掃落梧桐葉,詞人觸景傷情,以一個獨守空房未能成婚之女人,勾出縷縷相思情。以黃昏掛在欄杆上之燈,喻人將會老去,借悲秋憐月,傷情淚流……吾無學識莫見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